魏文學 李凱 王蕓
河南大學附屬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胸外科 鄭州 450004
新生兒氣胸發(fā)病急、進展快,嚴重時可危及生命,一旦確診多需緊急行胸腔閉式引流術,目前臨床采用經皮靜脈留置針或硅膠引流管、中心靜脈置管等多種材質行胸腔閉式引流術?,F回顧性分析我院采用經皮靜脈留置針及硅膠引流管對新生兒氣胸進行治療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1 -01—2014 -06 間經我科治療的40例新生兒氣胸做為觀察對象。選用材質:經皮靜脈留置針(規(guī)格:22G×25 mm 產地:威海杰瑞醫(yī)用制品有限公司)。硅膠引流管(規(guī)格:8~10F 產地:上海上醫(yī)康鴿醫(yī)用器材有限責任公司)。診斷依據:胸部影像學(胸部DR 或CT)示肺不張及壓縮肺外帶氣體影。手術適應證:肺壓縮<30%且有呼吸窘迫癥狀或肺壓縮>45%。將40例新生兒按不同引流方法分為A 組(18例)、B 組(32例)2 組。2 組患兒在胎齡、體質量、性別、分娩方式、壓縮面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2 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s)
表1 2 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s)
注:#組間比較,P >0.05
分組例數年齡(周) 性別(例)男女體質量(g)分娩方式剖宮產 順產壓縮面積(例)<30% >45%A 組18 38.20 ±1.25 10 8 3 225 ±345 13 5 4 14 B 組 32 37.10 ±1.42# 18 14 3 330 ±278#23 9 8 24
1.2 方法
1.2.1 A 組 采用經皮靜脈留置針引流。局部常規(guī)消毒皮膚,操作者于患側鎖骨中線第2 肋間,用靜脈留置針頭以皮膚呈45°行胸腔穿刺,邊拔針芯邊向內推進留置針頭,固定留置針頭(注意預防打折)。留置針頭末端接一次性輸液器延長管,末端連接胸腔閉式引流瓶,接負壓(50~100 mmHg)持續(xù)引流。
1.2.2 B 組 采用硅膠引流管引流。局部常規(guī)消毒皮膚,操作者于患側鎖骨中線第2 肋間,2%利多卡因針0.3 mL 局部麻醉后尖刀做4 mm 切口,鈍性向深部分離,落空感后置入8~10 號硅膠引流管,縫合固定后連接胸腔閉式引流瓶,接負壓(50~100 mm Hg)持續(xù)引流。
1.3 監(jiān)測指標 復查胸DR 或CT,統(tǒng)計患兒48 h 肺復張率、閉式引流時間、再次置管率及導管感染并發(fā)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ˉ±s 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 組死亡1例,為胎糞吸入進行性呼吸窘迫死亡。B 組 死亡3例,1例為新生兒肺炎,2例為新生兒濕肺,均為進行性呼吸困難死亡。A 組48 h 肺復張率低于與B 組、拔除引流管時間少于B 組,2 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B 組5例再次置管,其中3例置管過深,2例置管至皮下再次調整置管。A組共12例再次調整置管,其中9例為管道堵塞,3例管道打折引流不暢,2 組再次置管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2 組效果比較(例%)
新生兒氣胸是危及患兒生命的急癥。臨床分為自發(fā)性及繼發(fā)性氣胸。胎糞吸人綜合征和新生兒透明膜病是引起病理性氣胸的主要因素[1],文獻報道[2],剖宮產導致自發(fā)性氣胸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自然分娩。其原因在于剖宮產兒胸廓沒有受到有效緩慢的擠壓,氣道內的液體沒有自然分娩兒那樣在娩出前已被有效擠出,導致娩出時氣道阻力的增加和胸腔壓力的急劇變化,容易引起肺泡過度擴張破裂發(fā)生自發(fā)性氣胸。
新生兒氣胸一旦確診,需緊急行胸腔穿刺抽氣或胸腔閉式引流。壓縮面積<30%、沒有呼吸困難可保守治療。存在呼吸困難或壓縮面積>45%才有手術指證[3],但機械通氣患兒壓縮面積在35%左右也需考慮外科閉式引流,緩解呼吸窘迫癥狀。
經皮套管靜脈留置針優(yōu)點在于其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較小,在臨床廣泛應用[4],但本組結果提示,由于其管徑小,排氣量少,易堵塞,導致多次重復置管,末端加負壓吸引效果仍一般。而傳統(tǒng)經皮切開置入硅膠管比經皮套管靜脈留置針創(chuàng)傷較大,但我們采用小號硅膠管(8~10F),創(chuàng)傷明顯減輕,新生兒可完全耐受,不會引起感染,拔管后也無創(chuàng)口漏氣現象發(fā)生。加用持續(xù)負壓引流,無管腔堵塞,能迅速促進肺復張,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1]高淑強.新生兒氣胸相關病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26):2 884 -2 885.
[2]周軼.新生兒氣胸的病因分析及救治措施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3,15(7):81.
[3]黃先杰.新生兒氣胸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12(3):29 -31.
[4]廖紅群.靜脈留置針穿刺持續(xù)負壓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新生兒氣胸13例報告[J].臨床兒科雜志,2005,23(3):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