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靜
所有的一切我們所認為的機緣巧合,其實都是某種程度上的堅持與付出,并不是因為運氣或巧合。風沒有吹走蝴蝶,是因為蝴蝶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堅持……
風可以吹走一張張大大的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那我是不是可以這樣以為:決定一個人人生質(zhì)量的不是重量而是思想。
棄官歸隱的陶淵明,為何至今仍能家喻戶曉?試想,倘若他碌碌一生,始終不放棄功成名就,還能有現(xiàn)在這樣的名聲嗎?倘若他終其一生,緊緊地跟著考取功名、爭做高官的社會“潮流”,最終只怕是又一個范進罷了。正是因為他像“蝴蝶”那樣,在社會潮流的“大風”中,不盲從,不屈服,最終才吟出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名句,令后世多少人拍手稱贊,競相模仿。
同樣的,屈原在波浪滔天的汨羅江仰天長嘆“舉世皆濁我獨清”,一語激起千層浪,從他以后,多少賢才志士苛守狐死必首丘的良知與節(jié)操。為什么屈原能流芳百世,甚至因此出現(xiàn)了特地用來紀念他的節(jié)日?這難道與他有思想、不盲從,堅持自己的節(jié)操沒有關(guān)系嗎?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在駢文盛行的風氣下,毅然發(fā)起古文運動,作《師說》,倡導恢復師道。這種不盲從的精神,不正像那只小小的蝴蝶一樣嗎?
當然,只有如陶淵明、屈原以及韓愈這樣不盲從的人,才能堅持做最好的自己。他們的堅持是持久的,他們的經(jīng)歷是我們無法想像的痛苦與寂寞,由此磨礪出了高尚的品格,璀燦的思想,并且使這些高深的文化進一步沉淀,進一步傳承。
被綁在木樁上,經(jīng)受烈火灼燒的哥白尼,在他面對死亡的時刻,也一定是不后悔的。他堅持做最真的自己、不向舊勢力低頭。日心學說的提出,觸犯教皇與貴族的利益,更不利于對人民的長久統(tǒng)治,于是在黑暗的中世紀,哥白尼自然成了異教徒,最終被大火活活燒死。然而是什么時候,讓這異教徒的理論成為了真理,又為什么發(fā)現(xiàn)真理的人是他,而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正是因為哥白尼的堅持,不盲從追隨他人,盡管令人吃驚的是他曾經(jīng)還是一名傳教士。是什么讓他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因為他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想,所以他能夠成功而不是被風吹走。
一切我們所認為的機緣巧合,其實都是某種程度上的堅持與付出,并不是因為運氣或巧合。風沒有吹走蝴蝶,是因為蝴蝶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堅持,給了它不盲從的勇氣,它敢于站在時代的潮流中說“不”,于是它成功了。
點評 “小小的蝴蝶”其實不小,它能引起我們的注意,“是因為蝴蝶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堅持,給了它不盲從的勇氣,它敢于站在時代的潮流中說‘不?!边@樣的論點雖不十分新鮮,但足以告訴我們:決定一個人人生的質(zhì)量不是重量而是思想。這樣的邏輯,決定了這篇文章的重量,也是這篇看起來四平八穩(wěn)的考場作文打動我們的地方。
說本文“四平八穩(wěn)”是有依據(jù)的:文章的結(jié)構(gòu)是典型的議論文架構(gòu),列舉的論據(jù)從“棄官歸隱的陶淵明”,到“被綁在木樁上,經(jīng)受烈火灼燒的哥白尼”,都是大家知道且過度“消費”了的。寫好文章,論據(jù)一定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