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彥,周華麗,曲學利
(1.北京聯(lián)合大學 管理學院,北京 100101;2.北京聯(lián)合大學 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北京 100101;3.北京聯(lián)合大學 人事處,北京 100101)
?
高校中青年教師應用性科研開展狀況的實證研究
——基于北京市屬高校的調查
李彥彥1,周華麗2,曲學利3
(1.北京聯(lián)合大學 管理學院,北京100101;2.北京聯(lián)合大學 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北京100101;3.北京聯(lián)合大學 人事處,北京100101)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結合訪談法收集了北京市屬10所高校的數(shù)據,對地方普通高校中青年教師應用性科研發(fā)展進行研究。從教師個體特征、教師科研學術經歷、學校職稱政策導向、學校應用性科研促進措施四方面分析了影響中青年教師應用性科研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據相關研究結論提出有利于中青年教師應用性科研發(fā)展的對策建議。
地方普通高校;中青年教師; 應用性科研發(fā)展
地方高校承擔著為地方經濟建設發(fā)展服務的任務,從學生來源及就業(yè)區(qū)域來看,學生基本上來源本省區(qū),學生畢業(yè)后也基本上在當?shù)貜臉I(yè)。從投資和管理渠道來看地方高校是由地方政府出資或部分投資興辦并實施管理的學校。因此地方高校除了有針對性培養(yǎng)為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的應用型人才外,還要把解決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作為學??蒲械募喝?。
伴隨著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高校教師隊伍結構發(fā)生了改變,高校中青年教師已成為高校科研的主力軍。據北京市有關部門統(tǒng)計,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屬高校共有專任教師16800多人,而據有關高校統(tǒng)計,45周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已占全體專任教師的74%,承擔著學校70%以上的工作任務??梢娍茖W有效的開發(fā)這部分資源,成為學校的工作重點。因此通過相關性分析尋找影響中青年教師應用性科研的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收集與整理發(fā)現(xiàn),影響地方高校教師科研發(fā)展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教師個體特征因素以及院校環(huán)境因素。有的學者從教師個體因素開展研究。如王要令和杜玲芝(2009)提出了許多青年教師過度強調自身的研究特長,不能積極了解學校及地方的政策信息和當?shù)氐拇蟓h(huán)境相結合,未能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服務,從而制約了他們科研優(yōu)勢的發(fā)揮[1]。唐筠和吳彥妮(2009)通過統(tǒng)計分析證明了教師的教育經歷、訪問經歷以及學緣關系會對教師的科研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2]。有的學者則重點探討了院校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如于曉娜(2009)認為地方院校科研定位不明確,仍然采用重點大學的科研評價體系,重視論文的發(fā)表而輕視應用性研究,從而導致優(yōu)勢不能發(fā)揮,使得科研工作走入歧途[3]。有的學者錢威和郭云貴(2011)則認為影響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科研績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教師個人的科研能力、科研態(tài)度等主觀因素,也包括高校職稱評審條件,組織激勵政策等客觀因素[4]。而袁聲莉和李亞林等(2010)認為個體科研動力、科研投入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影響地方高校教師科研發(fā)展的三大主要因素,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是當前制約地方高校教師科研發(fā)展的最突出的問題“學術風氣、團隊合作、科研政策等組織軟硬環(huán)境是影響地方高校教師科研發(fā)展的關鍵性環(huán)境因素[5]。
綜上所述,上述文章雖然談到了教師科研發(fā)展的個體和客觀環(huán)境因素,但是所談及的教師科研發(fā)展較廣,針對地方高校的辦學特色,有必要對其應用性科研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本文重點關注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中青年教師并結合地方普通高校應用性科研導向這一現(xiàn)狀。選取中青年教師應用性科研方面開展研究,并通過定量分析找出哪些因素對中青年教師的應用性科研發(fā)展有著顯著影響,提出相應的策略,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一)研究框架設計
本研究選取教師個體特征、教師科研學術經歷、學校職稱政策導向、應用性科研促進措施四個層面因素與教師應用性科研發(fā)展取向進行相關性分析。模型如圖1:
圖1 教師應用性科研取向的研究框架
在圖1的分析框架中,假設教師應用性科研取向受到教師個體特征、教師科研學術經歷、學校職稱政策導向、學校應用性科研促進措施的影響。各方面因素界定如下:
教師個體特征:指教師個體與其應用性科研取向相關的特征因素,是指教師的性別、學歷背景、社會地位等,本研究中選取“性別”、“是否中青年”、“最高學歷”、“第一學歷院校類型”、“職稱”作為變量。
教師科研學術經歷:指教師從事科研過程中相關的投入活動。本研究包括“研究生階段科研訓練”、“科研時間投入”、“合作研究經歷”、“橫向課題”、“實踐類教師共同體”五個題項。
學校職稱政策導向:指學校為了促進教師應用性科研的發(fā)展,在職稱政策上所給與的支持力度。本研究選取“職稱政策對科研的關注”、“職稱政策對社會服務的關注”兩個指標來衡量。
學校應用性科研促進措施:指學校為了促進教師應用性科研發(fā)展所采取的相應支持措施。包括“教師企業(yè)實踐機會”、“學校鼓勵教師參與校外服務或商業(yè)活動”、“學校鼓勵招聘有社會行業(yè)工作經驗的人任教”三個題項。
教師應用性科研取向:指教師科研中重視應用性科研的程度。
(二)數(shù)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為提高中青年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促進中青年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針對具有高學歷和高級職稱的中青年教師在高校教師隊伍中所占比例逐漸增大的情況,課題組對北京10所市屬高校的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狀況做了相關調查,問卷從教師個人概況、日常工作、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校內外服務、師生互動、同行互動、院校組織與制度環(huán)境、職業(yè)發(fā)展、職業(yè)滿意度與壓力10個方面進行調查。旨在從與教師自身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各個方面,摸清北京市屬高校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狀況, 促進市屬高校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并為探討高校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支持策略提供理論和數(shù)據支撐。參與調查的教師問卷由各高校人事處統(tǒng)一發(fā)放并組織回收。各高校按統(tǒng)一格式對專職教師數(shù)進行了基本狀況統(tǒng)計。在此基礎上,隨機抽樣20%左右發(fā)放問卷,完成回收不少于15%的有效問卷。在確定樣本分布情況時,注意了學科類別、年齡結構、職稱結構、性別比例等代表性,共發(fā)放教師問卷2815份,回收2401份,回收率為85.3%,其中有效問卷2039份,占回收問卷的85%。
調查數(shù)據采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從教師個體因素(教師個體特征、教師科研學術經歷)和學校因素(學校職稱政策導向、學校應用性科研促進措施)兩方面,分析中青年教師應用性科研發(fā)展取向的主要影響因素。
(三)研究變量的可操作化定義
結合本研究框架,對相關研究變量說明如表1所示:
表1有關研究變量的說明
研究變量原始變量變量說明教師應用性科研發(fā)展取向應用/實踐導向研究1=非常少,2=比較少,3=一般,4=比較多,5=非常多教師個體特征性別1=男,0=女最高學歷1=大專及以下,2=大學本科,3=碩士研究生,4=博士研究生第一學歷院校類型1=重點,0=非重點職稱1=正高級,2=副高級,3=中級,4=初級是否中青年1=是,0=否教師應用性科研學術經歷研究生階段科研訓練1=有,0=無科研時間投入1=“1-5小時”,2=“6-10小時”,3=“11-15小時”,4=“16-20小時”,5=“21-25小時”,6=“26小時以上”合作研究經歷1=有,0=無橫向課題1=有,0=無實踐類教師共同體1=有,0=無學校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定政策導向政策對科研的關注1=很不合理,2=不太合理,3=一般,4=比較合理,5=很合理政策對社會服務的關注1=很不合理,2=不太合理,3=一般,4=比較合理,5=很合理學校應用性科研促進措施教師企業(yè)實踐機會1=很不合理,2=不太合理,3=一般,4=比較合理,5=很合理學校鼓勵教師參與校外服務或商業(yè)活動1=很不合理,2=不太合理,3=一般,4=比較合理,5=很合理學校鼓勵招聘社會行業(yè)工作經驗的人任教1=很不合理,2=不太合理,3=一般,4=比較合理,5=很合理
通過對中青年教師應用性科研開展狀況的數(shù)據統(tǒng)計,得出如下結論。
(一)半數(shù)以上中青年教師科研應用性取向初顯,但41-45歲教師應引起關注
由圖2可見,60%的中青年教師表現(xiàn)出應用性科研取向,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41-45歲的教師,其應用性科研取向在所有教師中最低,此現(xiàn)象可能與高校現(xiàn)行的科研和人才資助管理政策導向相關,為了鼓勵青年教師積極科研,在人才資助、科研資助等政策上,對40周歲以下的教師基本都有政策傾斜和特別資助計劃,但對41-45歲的教師,這種資助政策傾斜近年來逐步減少甚至到取消了,處于該年齡段的教師無意中處在了“關注盲區(qū)”,而在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過程中,這些教師往往又處于關鍵時期,應該引起高校重視。
圖2 不同年齡段教師應用性科研取向的具體表現(xiàn)
(二)中青年教師科研成果的應用性特色仍不明顯
由圖3可看出,中青年教師整體科研成果較非中青年教師少,但是與他人共同編輯的學術作品、與國內同行合作著述以及表演或展出的藝術品數(shù)量卻超過了非中青年教師,同時也可看出,中青年教師應用性科研成果明顯弱于學術性科研成果,研究偏向于學術型,科研成果集中在本國學術期刊上的論文的發(fā)表,雖然學術性科研成果較多,但是仍然低于非中青年教師。
圖3 中青年教師和非中青年教師取得的人均科研成果
(三)中青年教師人均承擔企業(yè)橫向課題數(shù)量偏少
如圖4所示,中青年教師與非中青年教師獲得的市級及以上縱向橫向課題以及校級課題數(shù)基本持平,只有在企業(yè)橫向課題方面明顯低于非中青年教師,說明中青年教師在學校要積極為中青年教師搭建平臺,如加強與企事業(yè)單位的合作,鼓勵他們參與到企業(yè)發(fā)展的相關研究中。不僅能夠使學??蒲谐晒D化、發(fā)揮人才作用,同時還能解決企業(yè)面臨的技術問題,進而促進當?shù)亟洕陌l(fā)展。
圖4 中青年教師和非中青年教師人均承擔科研課題狀況
(四)中青年教師獲得的人均校本經費支持明顯偏低
如圖5所示,中青年教師與非中青年教師來自國家機構的經費、商業(yè)公司的經費以及國際機構的經費數(shù)目基本持平,來自商業(yè)公司的經費高于非中青年教師,說明中青年教師應用性科研意識逐漸較強。但來自現(xiàn)任職機構的經費數(shù)目明顯低于非中青年教師,說明學校對中青年教師的支持力度弱于非中青年教師,這一現(xiàn)象應該引起學校高度重視,應該適當加大對中青年教師的科研扶持力度,使得科研具有雄厚的物質基礎。
圖5 中青年教師和非中青年教師人均科研經費狀況
將教師應用性科研取向作為因變量,教師個體因素和院校因素作為自變量,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分析教師應用性科研發(fā)展取向的主要影響因素,得到如表2所示結果。
(一)教師的應用性學術科研經歷對其應用性科研取向有顯著影響
加大科研時間投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應用性科研,有利于科研成果的產生。參與企業(yè)橫向課題,能夠及時了解最前沿的行業(yè)資訊,通過校企之間的合作,增強科研成果的實踐價值。和國內同行的合作、通過與有經驗的教師交流,有利于加強年輕教師的科研意識,明確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時也可以通過思想的交流碰撞,產生科研成果,形成團隊優(yōu)勢。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參加實踐類教師共同體對教師應用性科研產生了顯著負向影響,原因可能是很多地方普通高校尚未關注到實踐類教師共同體這樣的新型組織,未意識到它在促進應用性科研方面的重要作用。
表2教師應用性科研發(fā)展取向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結果
題項標準系數(shù)教師個體特征性別-.010是否中青年-.013第一學歷畢業(yè)高校類型(重點高校=1,非重點高校=0)-.101***最高學歷.027職稱(轉換)-.048教師應用性科研學術經歷研究生階段接受的科研訓練.025是否和國內同行合作(是=1,否=0).226****參加實踐類教師共同體-.085**科研時間投入.235****企業(yè)橫向課題.164****學校職稱政策導向職稱政策對科研的重視程度-.032職稱政策對社會服務的重視程度-.052應用性科研促進措施教師企業(yè)實踐機會.100**學校鼓勵教師參與校外服務活動或商業(yè)活動-.050學校鼓勵招聘有社會行業(yè)工作經驗的人從教.069
注:顯著性水平:*P<10%,**P<5%,***P<1%,****P<0.1%
(二)第一學歷畢業(yè)于985、211院校,與教師的應用性科研取向呈負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學歷畢業(yè)高校類型產生了顯著負向影響。第一學歷畢業(yè)院校是重點高校的教師,在科研發(fā)展中對應用性取向的重視相對低。重點高校在辦學過程中,由于自身的辦學特色,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比較重視基礎和工程性研究,因此畢業(yè)出來的學生更加重視學術型研究。學校在招聘人才方面應該注重從源頭上進一步做好新進教師應用性科研的培訓和培養(yǎng)工作,使他們與本校科研發(fā)展導向相契合。
(三)學校應用性科研促進措施對教師應用性科研取向開始產生促進作用
教師企業(yè)實踐機會對教師開展應用性科研起到顯著促進作用,通過定期行業(yè)企業(yè)實踐和校外服務,教師能了解自己教學科研的實用性,通過實踐彌補自身經驗不足,使科研工作更具實用性。值得注意的是學校提供資源讓參加校外活動或商業(yè)活動產生了負影響,說明學校在這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問題,如資源有限,享用此資源的教師只是少數(shù),或者教師沒有帶著問題去進行實踐,只是被動參與,活動流于形式;學校應該加大資源投入和政策引導,促進教師積極參加企業(yè)實踐。
(四)學校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定政策導向對應用性科研取向未產生顯著促進影響
學校職稱評定政策導向缺乏力度。學校雖然在政策上對應用性科研有一定的傾斜,但力度不大。如職稱評定中的一個重要指標仍是以發(fā)表論文的數(shù)量來作為教師科研能力的衡量標準,受職稱“指揮棒”的影響,使得教師單純追求學術論文的發(fā)表,輕視與學術研究相結合的應用性研究;很多科研項目將論文發(fā)表作為其最終目的,放棄了一些實踐性強的調研、實踐類科研項目,脫離了院校實踐性強的突出特點。
綜上所述,北京市屬高校的中青年教師已經有了應用性科研意識,也取得了初步進展,但整體開展狀況仍有很大發(fā)展空間,需要高校在人事、科研、教師發(fā)展支持制度等方面給予更有效的引導和支持,特提出對策建議如下。
(一)對中青年教師加強應用性本科教育規(guī)律和特色的培訓引導
近年來地方普通高校在招聘錄取應屆畢業(yè)生時,大都將第一學歷畢業(yè)院校為985、211大學作為錄用基礎條件之一,努力提升教師隊伍學術水平和在學術圈子中的影響力。但也應看到,985和211高校在科研上大多強調基礎性或理論性學術研究,畢業(yè)生對地方普通高校的辦學定位和科研重心需要一個培訓引導過程。因此,地方普通高校在支持中青年教師保持與母校學術聯(lián)系基礎上,更應引導中青年教師立足本校學科專業(yè)和社會服務面向,理解和把握應用性本科教育的規(guī)律和特色,科學確定自己的應用性科研領域與方向,盡快融入和形成與之相符合的學術團隊。
(二)建立完善中青年教師定期行業(yè)企業(yè)實踐和校外服務制度
地方普通高校應逐步建立教師定期行業(yè)企業(yè)實踐制度,如規(guī)定5年內至少有不少于半年行業(yè)企業(yè)頂崗實踐等;應及時選派中青年教師參加行業(yè)企業(yè)實踐,豐富教師企業(yè)實踐經歷,鼓勵教師參與校外服務或商業(yè)活動,及時了解市場需求,使科研項目更具針對性和實用價值。尤其應鼓勵中青年教師走出學校,與行業(yè)企業(yè)專業(yè)人員組成實踐類學術共同體,合作開展科學研究,拓寬視野,發(fā)展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培育合作性的教師文化,提升教師實踐反思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加大學??蒲泄芾碚邔χ星嗄杲處煈眯钥蒲械闹С至Χ?/p>
科研經費是教師科研的物質基礎,學校應加大對中青年教師應用性科研項目經費投入,擴大中青年教師科研項目基金資助面,提高資助額度。學校應倡導和支持教師科研與企業(yè)需求結合,支持構建教師和企業(yè)合作的橋梁,積極促成企業(yè)橫向課題,支持中青年教師針對企業(yè)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實際問題,依靠自身優(yōu)勢,大力開展應用性科研活動。
(四)加大學校人事管理政策對中青年教師開展應用性科研的引導力度
地方普通高校大多仍在沿用和借鑒重點高校的傳統(tǒng)學術科研評價體系,重視論文發(fā)表或著作撰寫,在體現(xiàn)應用性特點的成果或標準方面,往往考慮不多。高校應切實轉變這一觀念,教師職稱、聘任和評價等政策制定方面,應更多突出對應用性科研活動和成果的認可和鼓勵,對在應用性科研方面取得成就的教師在職稱評聘和崗位聘任時可以破格;且職稱評定及科研津貼應與應用性科研活動掛鉤,調動中青年教師開展應用性科研的積極性。
總的來說,地方普通高校在科研和人事管理方面應有符合自身辦學定位與特色的新思路,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中青年教師發(fā)展體系,在人事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教師支持制度等方面逐步體現(xiàn)和凸顯地方普通高校的特點。
[1] 王要令,杜玲芝.地方高校高學歷青年教師科研中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州大學學報,2009(6).
[2] 唐筠,吳彥妮.高校教師科研成果影響因素分析[M]//第四屆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2009.
[3] 于曉娜.地方高??蒲泄芾憩F(xiàn)狀及思考[J].理論研究科研管理,2009(12).
[4] 錢威,郭云貴.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科研績效的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2).
[5] 袁聲莉,李亞林.制約地方高校教師科研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分析-從人力資本等理論的視角[J].教育與經濟,2010(4).
(責任編輯:杜紅琴)
An Empirical Study on Local Ordinary University Middle Age and Youth Teachers’ Applied Research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Survey in Beijing Local University
LI Yan-yan1,ZHOU Hua-li2,QU Xue-li3
(1.School of Management,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01,China;2.Center of Faculty Development,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China;3.Personnel Department,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China))
In this study,we collected ten schools’ relevant data information in Beijing local university by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with the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our study focused on the middle age and youth teachers ’ applied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local ordinary university.we analyzed the major influence factors of applied research development from four perspectives.Such a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cademic experience,the tendency of title policies and the measures of improving applied research.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we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on the middle age and youth teachers ’ applied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local ordinary university.
local ordinary university;middle age and youth teachers;applied research development
2014-12-30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北京市屬高校中青年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狀況與院校支持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2JYB013)。
李彥彥,女,北京聯(lián)合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周華麗,女,北京聯(lián)合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辦公室主任,副研究員,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高級教育行政)博士生;曲學利,男,北京聯(lián)合大學人事處處長,教授,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副主任。
G640
A
1008-2603(2015)02-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