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自古以來,“天府之國”的四川就以其秀麗清幽的名山大川和豐盛的物產而聞名天下。而就在這“峨眉天下秀”的旁側,有個十七多萬平方公里的貴州,也是得天獨厚的地方。論景色奇麗,有銀河天降的黃果樹大瀑布,漣漪蕩漾的草海,“甲桂林”的湄潭山水,講氣勢磅礴,有烏江天險,婁山雄關,川黔鎖鑰的涼風埡七十二道拐;說名勝古跡,最有名氣的有歷史名城遵義,北宋時代的陽明洞,西漢時夜郎古國的遺跡等等。都是引人入勝的地方。
提起夜郎國,人們不免遐想,自古以來就說“夜郎天外”,一定會把它跟天涯海角聯想到一起。其實,它就在巴山蜀水的邊沿上。由重慶坐川黔鐵路的火車,過了長江大橋,出了綦江縣境,就進入夜郎古國了。據說,如果不是當年四川拿遵義換了貴州的酉陽、秀山等地,它還屬于四川管轄呢!
據史書上說,在漢武帝的時候,這塊小小的地無三尺平的地方,就建立了十六個小國,數夜郎最大。由竹王建國,稱雄一時,故有“夜郎自大”的來歷。傳說這個夜郎國就在貴州省桐梓縣境。川黔鐵路的涼風埡七十二道拐下邊的隧道附近,就是夜郎國的中心地區(qū)了。
涼風埡隧道北口的夜郎溪旁,有個刀切斧砍、直高萬仞的雷神坡,翻過去就是從四川到貴州的古代驛站。由石牛欄到中途山的山梁上,有座祖師觀,觀前有一明代匾額,是桐梓縣正堂李培基的題字:“威震夜郎”。民間代代相傳,石牛欄一帶就是竹王最早的城堡,可能有些根據。因為如今那里還有個小村莊叫夜郎村。
夜郎村地處高寒山區(qū),是貴州的烏江水系和四川的綦江水系的蒙山分水嶺。南坡是溱溪,南入烏江。北坡則是夜郎溪,北注綦江。三面峰巒疊嶂,形成一個圈椅狀,山寨小村,星羅棋布,組成如今的石牛村。相傳這里就是“夜郎竹節(jié)王”出世的水井所在處。水井現已湮沒,只剩下一個大凹坑。據說當年水井很深,下井取水要走四十八步梯;梯路兩邊多惡竹,大者有小水桶那么粗。進去取水的多是操持家務的農家婦女。因下井去的石梯路終年不見陽光,潮濕滑溜,長滿青苔。一位王姓婦女下井取水,多攀住一棵大竹過路。于是那竹節(jié)越長越粗,一天一聲巨響,從中爆出一位頑童,落地能言,向人們大叫他是竹王,叫周圍的百姓給他修筑王城。他一出世就當上國王,國名夜郎,該地至今還叫竹王城。
竹王城依山就勢而建,如今已無形跡,但在田野村頭,到處可見漢磚漢瓦碎塊,以及巨大建筑物的古石灰坨?,F存兩處經過人工刻鑿的旗桿石座,經長久的風雨浸蝕,仍依稀可辨。
竹王死后,埋葬在桐梓縣城遠郊九壩溝的牛心山里,指山為墳。另在牛心山坡上筑一小墳,墳旁古柏參天,郁郁森森。墳前立有一方清代立的石碑,上刻“漢竹王之墓”五個大字。關于竹王墓的傳說,眾說紛紜,活靈活現。據說清朝時墓門還開著。門有多道,道道都有油燈,由當地府縣供油。人們可以進去借用待客的家具,以后常有人借了不還,墓門從此封閉。
在夜郎古國的故土,除了竹王城和竹王墓以外,還有離涼風埡不遠的太白祠,也是游覽的好地方。太白祠是根據李白流放夜郎一說而建造的廟宇,小巧玲瓏,飛檐吊角,雕梁畫棟,十分精致。大門上方嵌了一塊石刻匾額,題日:“夜郎仙跡”。字系顏體,書法不凡。大門里的四合院內有大殿一座,供有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紫檀木雕像。左右兩廊立有大小高低不一的李白詩碑,多是歷代名人書寫,很有研究價值。另外,此處還有太白家宅、太白書院、太白井、太白墳等遺跡。據記載:李白曾被放逐夜郎,他的詩中有“夜郎三年還”之句,這就使他在夜郎人們的心里,成了一位“榮譽居民”。于是,一些與李白有關的遺址,也就由此而產生了。
夜郎不僅山勢別致,奇峰怪洞甚多,而且人民勤勞樸素,聰明豪爽。川黔鐵路通車以后,北接成渝,南下貴陽,交通已是四通八達。游人到“天外夜郎”來觀光,已經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