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寧 ■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本文以遼寧地區(qū)項目為例,所涉及的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區(qū)域特征。
(1)總平面位置圖。
(2)建筑施工圖設計說明。
(3)工程做法表(根據(jù)需求可能會包含建筑裝修表)。
(4)平、立、剖面圖。
(5)局部放大圖1:50比例(必要的平、立面,樓梯,衛(wèi)生間,必要的墻身及排磚、分縫)。
(6)門窗放大圖。
(7)節(jié)點詳圖1:20比例(必要的平、剖面節(jié)點)。
(8)索引圖集(即圖紙引注所用到的標準圖)。
(1)比例:確定合適的比例并統(tǒng)一比例,包含線形、文字、標注、填充等;
(2)表達:首層建筑輪廓為粗實線并進行填充或涂紅,屋頂及各層看線為細實線,地下室為中粗虛線;
(3)內(nèi)容:指北針、主體層數(shù)、建筑高度、總尺寸、正負零對應的絕對標高、室外標高、建筑間距、建筑坐標、主要的軸線及軸號、局部層數(shù)、建筑出入口名稱、位置、用地紅線及坐標、建筑控制線、周邊建筑情況、基地出入口位置、基地內(nèi)必要的路網(wǎng)、綠地、停車場、設施等;
(4)豎向:主要控制點的絕對標高、坡度、坡向、距離、必要的截水措施;
(5)備注:圖例、指標、必要的說明(如坐標所標注的位置、總尺寸所標注的原則、豎向取值的依據(jù)、所參照的地形圖版本等)。
(1)設計依據(jù)應有必要的法規(guī)、規(guī)范、文件、批件、規(guī)劃圖、任務書;
(2)項目概述應有項目名稱、建設地點、用地指標、單體數(shù)量、主體層數(shù)、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場地情況、設計指標、結構形式、基礎形式、使用年限、抗震設防等敘述;
(3)常遺漏場地情況、使用功能、占地面積,當有多個子項時應列表說明;
(4)設計標高建議增加關于建筑高度的說明;即:建筑高度=主屋面建筑面層標高(建筑面層厚度按**mm計)+室內(nèi)外高差;
(5)消防設計的說明順序有如下建議:建筑定性→執(zhí)行規(guī)范→采取的一般措施(如消防控制室設置、自動噴灑、火災報警、自然或機械排煙等)→采取的附加措施(如防火窗、聯(lián)動排煙窗、性能化等);
(6)總平面消防設計(應寫具體情況,不建議見圖紙);
(7)外墻外保溫→執(zhí)行的文件→措施應按文件原文進行明確說明;
(8)防火分區(qū)及安全疏散→分地上地下寫→防火分區(qū)面積→疏散距離(注意有噴灑時的數(shù)值)→樓梯間設置情況(注意封閉樓梯、防煙樓梯、開敞樓梯間和敞開樓梯的界定)→疏散寬度(涉及人數(shù)時一定要按分區(qū)、按樓層列表說明);
(9)各類建筑構件、防火門窗的耐火極限應列表說明;(有鋼結構防火的應特殊說明);
(10)防火門的設置原則和要求:防火門應安裝閉門器,雙扇防火門應安裝順序器,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門應設觀察窗并不應設置門檻,防火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防火卷簾的設置原則和要求:防火卷簾應具有從任何一側手動開啟的功能。防火窗的設置原則和要求:該項目所采用的防火窗均為固定防火窗(依據(jù)12J609選取),當防火窗為外窗時應保證與普通外窗一致的物理性能;
(11)設備、設施箱體暗裝時,應能保證其暗裝部位的墻體耐火極限不會減少。
(1)柔性防水上方鋪設細石混凝土時,必須設隔離層(10mm厚低標號砂漿);
(2)關于平屋面構造層分隔縫的概念及作用: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分隔縫為貫穿縫,尺寸控制一般為6mx6m,縫寬20mm,密封膠填實;水泥砂漿面層分隔縫為表面壓縫,尺寸控制一般為1mx1m,縫寬5mm,密封膠填實;水泥砂漿作為找平層時,尺寸控制可適當加大,但不應大于6mx6m;設縫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控制由于溫度及變形產(chǎn)生的裂縫;
(3)關于隔汽層的設置應注意:潮濕房間或纖維狀保溫材料時,其對應屋面處應設置隔汽層,垂直方向應上翻形成閉合并高出保溫層150mm;當局部設置隔汽層時,雖無法形成閉合,但隔汽層應擴大至潮濕房間范圍以外1m處;
(4)關于坡屋面預埋鋼筋頭的要求,應注意與持釘層內(nèi)的鋼筋網(wǎng)綁扎的要求,可查閱GB50345-2012《屋面工程技術規(guī)范》中P58的相關敘述,伸出長度應滿足構造厚度;
(5)有關保護層、持釘層與屋面結構交接處應預留30mm縫隙,縫內(nèi)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填充并用密封膠嵌縫;
(6)地面構造應注意周邊、非周邊地面保溫層的設置;
(7)室外工程應注意抗凍層的設置:如散水、臺階、坡道等;
(8)外墻外保溫應注意防火隔離帶的設置要求及采取巖棉板+外墻涂料時的薄抹灰做法;
(9)外墻防水應依據(jù)設計項目所在地的年降水量與基本風壓指標來確定,當設置時,防水層應位于墻基層與飾面層之間;
(10)室內(nèi)房間門口處防水設計:地面防水向外延伸至200mm范圍,內(nèi)墻防水向外延伸至門口兩側,上翻高度與內(nèi)側一致,采取上述措施有利于在迎水面使形成閉合;
(11)地下室防水應注意施工縫、樁頂、后澆帶、管穿墻、變形縫等位置的防水設計;
(12)正負零板下應設計保溫層,通常采用硬質(zhì)巖棉板滿粘+錨栓的形式進行板下固定,面層采取薄抹灰。
(1)平面:指北針、各部位標高、門口線、防火墻、箱體設施、安全防護、總尺寸、必要的結構標高、裝飾控制線以及防火措施的范圍、大空間設計使用人數(shù);
(2)立、剖面:飾面分格、門窗開啟線、材質(zhì)圖例、建筑高度尺寸、建筑標高、夾層和回填區(qū)域的表達、體量前后位置關系、必要的看線。
(1)樓梯:梯段凈寬、疏散路徑范圍、梯柱、梯梁、安全防護、開啟扇位置及方式;
(2)電梯:井道、轎廂、基坑、頂站、機房尺寸及凈高;以及梯速、載重、數(shù)量等必要指標;
(3)扶梯、自動人行道:基坑、跨度、角度、高度;速度、數(shù)量;
(4)衛(wèi)生間:蹲位與樓層高差、無障礙通道、無障礙設施引注、排氣道(有橫向轉(zhuǎn)換的情況需明確表達)、拖布池、工具間;
(5)立面、墻身等設計控制要素:材質(zhì)分格、完成面尺寸、退進關系、二次設計范圍;
(6)其他:消防電梯集水坑與電梯基坑之間的過水洞。
(1)開啟線:外開為虛線,內(nèi)開為實線;
(2)樓梯間、中庭空間開啟扇高度應便于開啟;
(3)有需要消防聯(lián)動開啟、普通電聯(lián)開啟的部位應有注明;
(4)門窗邊框與分格框的寬度一般為50mm~60mm;
(5)門窗洞口周圈退尺建議統(tǒng)一為50mm;
(6)防火窗、防火玻璃的范圍填充;
(7)窗底距樓層高度、安全防護范圍、轉(zhuǎn)折線;
(8)結合方案需求對明框、半隱框、隱框幕墻的準確表達。
(1)造型部位的平面節(jié)點設計;
(2)平臺處標高應滿足無障礙設計,即不大于15mm;
(3)外墻在地面部位節(jié)點表達,如散水、臺階、坡道等與地下室外墻或地梁的關系;
(4)女兒墻頂標高,應與建筑高度一致,應充分考慮完成面;
(5)室內(nèi)通向屋面、露臺、陽臺門口處的構造應結合降板情況確定,當滿足泛水要求時應做卷材+剛性防水;當難以滿足泛水要求時建議做涂膜+剛性防水;非疏散路徑上的門口處高差做法,可只在一側做臺階;
(6)出地面、屋面的各類豎井應明確表達其高度、開口定位;
(7)窗口、門口處的飾面、保溫及防水措施;
(8)出挑部位的挑梁及邊梁與建筑立面之間的關系;
(9)地下室外墻的轉(zhuǎn)角、施工縫、套管部位的附加防水層;
(10)坡屋面當防水設于保溫層下方時,應在最低點預埋泄水管;
(11)出挑空調(diào)臺應預留地漏及立管孔洞,空調(diào)接入室內(nèi)的管線應在外墻做好預留;
(12)室外上人區(qū)域的建筑完成面應有控制標高;
(13)透明幕墻內(nèi)側為結構梁時,應考慮裝飾層,并滿足防火要求;
(14)面造型有二次深化設計的內(nèi)容時,應給出控制尺寸以及二次設計的范圍;
(15)當無地下室時,外墻應在地面墊層位置設置防潮層,防潮層應在建筑周邊形成閉合;
(16)內(nèi)墻與外窗沖突時,應有相應解決措施;
(17)窗臺室內(nèi)安全防護高度計至窗臺板或墻基層應明確。
希望通過總結、記錄的方式,使我們在繪圖階段就能夠消除其中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我認為都是施工圖設計中易忽略的,多數(shù)也并不涉及復雜的概念,只需要設計人細心、認真就能夠避免,希望本文的內(nèi)容可以對施工圖表達的統(tǒng)一性和設計效率起到一點積極作用。
[1]褚振文.《建筑施工圖實例導讀》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
[2]《總圖制圖標準》.GB/T50103-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3]《工程做法》.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2005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