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瑜
(江蘇省常熟市滸浦高級中學)
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
沈瑜
(江蘇省常熟市滸浦高級中學)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信息技術以其特有的優(yōu)勢和強大功能,推動著數學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改革和發(fā)展,它使數學教學逐漸擺脫傳統的黑板靜態(tài)模式,逐漸向動態(tài)演示模式轉變,實現了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還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廣度,有利于推動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
信息技術;教學模式;高中數學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實現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镀胀ǜ咧袛祵W課程標準》提出,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fā)展,數學課程內容、學習方式以及教學模式等都發(fā)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實現數學和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數學的本質,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所謂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也就是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將學科學習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強師生互動,實現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1.信息技術開創(chuàng)了數學實驗的廣闊空間
要實現數學創(chuàng)新教育,就要引導學生進行有益的數學猜想和實驗,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數學軟件“幾何畫板”為進一步推廣數學實驗提供了可能。
2.信息技術是進行數學探究的有力工具
我們通常所說的數學探究,就是指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圍繞某個或者某些問題展開自主學習和探究?!皫缀萎嫲濉蹦芟驅W生展示不同的幾個圖形,但其遵循的幾何規(guī)律不變,利用它制作課件,能顯著提高數學表達的準確性,有利于數學探究的順利開展。
3.信息技術推動了個別化教學的實現
眾所周知,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標就是實現個別化教學,但實現難度較大,但是在信息技術不斷普及的今天,計算機的數據處理功能能將個別化教學變成可能。例如,“幾何畫板”中的“顯示/隱藏”按鈕,能順利切換不同的教學設計和解題方法,從而切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4.信息技術能實現教學內容的形象化
數學學習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信息技術的普及能將教學中遇到的抽象問題簡單化、具體化、形象化,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
5.信息技術有利于對數學對象進行多重表示,并相互驗證
數學對象的表示往往是多種多樣的,既有文字的、符號的,又有圖形的。所謂數形結合,就是要求將圖形與文字符號進行相互聯系。多數情況下,“幾何畫板”能在較短時間內反映出函數圖像的“形”,從而科學驗證其“數”的結論是否準確。
1.實現課程內容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1)推動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資源的有機整合。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必然伴隨著網絡資源的豐富,充分挖掘信息技術中隱藏的資源環(huán)境優(yōu)勢,能突破課本知識的限制,拓寬教師的知識面。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相關資源優(yōu)勢,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2)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實現數學知識的結構化。高中數學知識是一個系統、全面的內容,各個章節(jié)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在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能幫助學生站在宏觀的數學結構體系中掌握具體章節(jié)的具體知識點。
2.信息技術與教學方式的整合
將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有利于優(yōu)勢互補,提高教學效率。
(1)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框架。借助先進的數學軟件,能使晦澀難懂的知識簡單化、形象化,有利于消除學生的逆反情緒和畏難心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2)充分利用數學軟件開展教學。函數作圖器、超級畫板以及幾何畫板等計算機軟件的開發(fā)為高中數學教學提供了平臺,有著強大的優(yōu)勢。
3.信息技術與學習方式整合
加強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能在一定層面上構建數學學習的基本知識框架,實現數學教學的再創(chuàng)造。將信息技術滲透進數學課程中,能顯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1)充分利用數學軟件,大力探究數學的本質。優(yōu)秀的數學軟件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數學實驗環(huán)境,在數學實驗的基礎上,能進一步探究函數圖像的基本類型以及內在規(guī)律。而且,實驗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參與數學探索的機會,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想象能力,加深學生對探究問題的理解。(2)利用數學軟件積極探索解題方法。對于部分涉及圖形的數學問題,利用數學軟件能更加清晰、直觀地展示問題,可以通過拖動鼠標來反映其內在的變化軌跡或者規(guī)律。(3)發(fā)揮數學軟件的優(yōu)勢,積極開展數學建模等研究性學習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強調了“數學建?!钡闹匾饬x,提倡為學生創(chuàng)造體驗數學的機會,從而切實解決現實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數學建模要經歷調研、試探、數據收集、數據分析以及實驗驗證等一系列過程,其結果也將最終應用于實踐。計算機軟件能對數據進行高效處理,從而建構出所需的數學模型。
李祎.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數學探究學習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5.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