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琳
(晉江市華僑中學)
我從事英語教學工作20年了,發(fā)現(xiàn)英語教學越來越難了。但是自從接觸“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網(wǎng)”后,我又有了活力,激發(fā)了自己,通過在“繼教網(wǎng)”上學習,我認真對照自己的教學思路,不斷總結和反思,在教學方法、自身素質、教學態(tài)度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好像自己不認識自己,很多老師感到驚訝,學生都有點不敢相信我溫柔的一面。下面通過學習“繼教網(wǎng)”專家們的授課,談談我在英語教學中的改變。
我以前經(jīng)常與學生講一句話:“誰不做就留下來,留到天黑打電話就叫你父母來接?!钡沁@樣還是有的學生沒辦法完成,弄的家長也有怨言,學生更不用說,而自己也覺得很累,真是吃力不討好。自從參加了“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網(wǎng)”后,專家們提到:初中生逐步學會通過不同渠道運用英語獲取信息,依據(jù)特定的溝通目的吸收信息的有效內(nèi)容,用簡單、明確、通順的英語組織并傳達這些信息,以特定的行動自主學習,促進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逐步發(fā)展,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承認差異。這樣教師就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這個“力”就是學生的實際情況,這個“行”就是增、減或改寫教學內(nèi)容。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以達到教學目的和要求。例如,仁愛版Book I每單元都有30~50個單詞(部分小學都沒有開設英語,有的小學即使開設了英語課,也不重視),不說學生記單詞發(fā)愁,老師都很無奈,如果你叫學生死背下來,要花很多時間,但不一定會用,并且很乏味,久而久之,學生對英語就會厭倦,最后就會放棄。通過聽了“繼教網(wǎng)”的專家授課后,考慮到學生間差異,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培養(yǎng)和訓練,在每課教學中,經(jīng)過教師提問之后,學生就根據(jù)圖片的故事進行講述。對于學習基礎好的學生,他們總能順利地復述課文。對較差的學生,就不能簡單地用統(tǒng)一的標準提出要求,而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學生只會講述一兩幅圖的故事內(nèi)容。對這些學生教師也要表示歡迎和鼓勵。教師不能為了保證教學計劃和進步順暢進行,只顧那些個別的好學生,而把后進生棄置一旁。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主動參與。在參與過程中,學生得到收獲,樹立自信。當然對能力較差的學生,要承認他們,但不能把他們看作靜止和絕對的。他們需要表揚和鼓勵,同時還需進一步了解或做更多的工作。課下與他們談心交流,定期了解他們的困難等,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做較細致的工作去補救,使他們趕上。
對學生進行評價也應堅持以人為本,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評價要有益于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也有助于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因此,評價應該是開放和寬松的,是發(fā)展的,也是相對的。通過評價,學生認識到自己要達到的目的和水平,必須經(jīng)過一番努力爭取才能有好的成績。
“以人為本”的教學評價教學方法是指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方法與手段。傳統(tǒng)的教學由于以知識為本,注重知識邏輯的內(nèi)在系統(tǒng)性,導致教學方法以系統(tǒng)講授為主,進而演變?yōu)椤皾M堂灌”“滿堂問”。這種教學手段既忽視了處于不同狀態(tài)的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種需要與潛在能力,又忽視了師生之間多種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教師學生都成為學科知識的奴隸,一切活動圍繞著知識轉,人的特征沒有得到體現(xiàn),學生學得被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也被壓制。學習“繼教網(wǎng)”專家們的授課個案,他們的教學都是以人為本的人格化,教學主張以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為中心。以啟迪學生心智,完善其人格為目標,以活動交往為主要特征,一切教學方法的選用都有利于師生、生生之間的直接、多向的交往;有利于開發(fā)全體學生的潛能;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教學形式上教師主要采取了合作、對話的教學形式。把教師和學生擺在平等的位置,使學生由被動向自主(自我管理,自我參與,自我學習)轉化,教師由單一角色向多種角色轉變。在合作形式上采取小組合作、班級合作、網(wǎng)上合作等。根據(jù)學習的需要,經(jīng)常改變原有的座位排列:將單一的“秧田型”變?yōu)椤帮L車型”“餐桌型”等多種形式,并且每個小組都安排老師的位置,方便老師參與學生小組的活動,提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密度。對難度較大的問題還可以進行組與組間合作、年級合作,甚至可以采取網(wǎng)上合作,這樣交流的信息量大,交流方式新款,足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積極、自主地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是師生對話,質疑問難。這樣看來,表面上課堂吵吵嚷嚷,秩序似乎很亂,沒有很強的邏輯貫通和嚴密的既定程序,但師生得到的是思維的啟迪,智慧和能力的發(fā)展,個性的解放,才能更積極、更主動地投入下一個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教育本體功能的回歸——促進人的發(fā)展。
總之,“繼教網(wǎng)”改變了我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教學評價,轉變了我的教育教學方式,更新了我的教育觀念,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享受到了英語教學的快樂。我一定會不斷學習和總結“繼教網(wǎng)”專家們的新的教育理念,創(chuàng)造更好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環(huán)境,以寬容和平等對待學生,必然會取得更優(yōu)異的教學效果?!袄^教網(wǎng)”,謝謝您!
[1]王振中.教師培訓的“另類”說法[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06):57-58.
[2]馬守信.非規(guī)范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和實施[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2(01):50-51.
[3]張之玲.初中英語聽說課任務型教學模式設計[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2(08):22-23.
[4]劉春花.淺談如何評價學生的課堂答問[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2(0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