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后龍中心小學 劉錦元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小學生要“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口語交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而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應從低年級開始,下面我談談幾點淺見:
“圖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一種強有力的興奮劑”。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兩幅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圖畫。這些圖畫能喚起學生的觀察、聯想和說話的興趣。如教學《小小的船》第三句,指導學生觀察:小女孩劃著小船,在無邊無際的藍天下遨游,星星在她的身邊閃爍。學生被帶到了神奇無比的天空中,此時讓學生展開想象,如果自己到宇宙旅行,會看到什么,是不是“只看到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學生打開思維的閘門,張開想象的翅膀,說出自己可能看到“宇宙飛船”、“外星人”等,怎么想怎么說,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的思維與想象,有效地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
表演是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愛的語文活動,雖然較為費事,但收效是多方面的,對增強口語交際能力更是一種有效途徑。如教學《想飛的烏龜》,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做好小鳥、烏龜的頭飾,四人一組表演。學生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動作,把烏龜飛起來的高興勁和天上掉下來的無奈、痛苦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表演不但復現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組織表演的過程,也是進行交流、合作的過程。
學生是編歌謠的天才,教師不應設置框框,限制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如教完《我長大了一歲》一課后,我根據課文重點句“我長大了一歲”,讓學生續(xù)編一段話。首先讓學生總結自己的進步,然后用詩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又如《馬莎長大了》一課教到“馬莎想了好多辦法,她穿上媽媽的高跟鞋,又學姑姑的樣子,把頭發(fā)卷成卷兒……”,我讓學生想象,馬莎還想了哪些辦法?有的說:“馬莎學著爸爸的樣子,系上領帶,穿上西服。”有的說:“馬莎學著老師的樣子,拿著課本,在屋里走來走去。”這樣既理解了課文,又激起了學生說話的欲望和興趣。
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主,有些人認為識字課就是單純地認識漢字,把字記住就行了。其實,在識字課上,我們同樣能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例如,我在教學《識字1》這課的生字時,創(chuàng)設了兩個口語交際情境,讓學生在識字的同時進行了口語交際:一是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并討論:“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讓他們在寬松、自在的小天地暢所欲言,發(fā)表見解,互相切磋;二是讓學生“學當小老師”。在匯報識字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在匯報所學生字后當小老師,可以邀請小朋友讀,并給予評價,甚至可以讓同學們圍繞生字的學習向這位“小老師”提問題。讓學生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口語交際,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說話準確、簡練、有條理的能力。
《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既是一則充滿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進行口語交際的良好教材。課文最后是這樣寫的: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看看吧?!边@段話留給學生一個極大的想象空間。教師根據這段話設計相關訓練,讓學生順著這段話設計相關的情節(jié),展開豐富的想象,將課文內容進行適當延伸??勺寣W生想一想,說一說,小鳥飛走以后,青蛙有沒有跳出來呢?如果跳出來的話,它會看到些什么呢?又會說些什么呢?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暢所欲言,描繪出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畫面,一個又一個富有創(chuàng)意的構思從孩子們心底流露。低年級學生以想象見長,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的表達環(huán)境,讓他們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話的目標是:“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說與寫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先說后寫,會降低寫話的難度,使寫話呈水到渠成之勢;而寫話則使口頭語言更加規(guī)范。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有感而發(fā),說真情,寫實感,做有米之炊。如:當我們正在講課時,室外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此時學生已無心聽課,教師無需極力將學生的注意力硬拉回課堂,而應順水推舟就勢引導學生觀察雨景,并提出問題:“你喜歡下雨嗎?為什么?”此情此景此問題喚起學生對雨的喜愛之情。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盡情地表達著自己的真情實感。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營造民主氛圍,創(chuàng)設多樣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課堂才會生動有趣,學生才能敢講會講,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的口語交際,豐富口語交際知識,掌握口語交際的方法技巧,提高聽、說、交往的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自己在無主題時往往能說很多話,但當給他們限制一個主題,并要求他們當眾說話時,學生就產生了畏懼心理。這時,就需要教師尊重和關愛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形成一種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良好的氛圍里,學生們可以輕松、自在、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為切實做到師生平等,我一改以往舉手回答問題的方式,允許學生在不打斷其他同學講話的前提下自由發(fā)言。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思維活躍,發(fā)言踴躍。
李吉林老師說過:“言語的發(fā)祥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下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使語言的發(fā)展?!彼?,為學生巧妙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這樣,他們的語言才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
(1)實物創(chuàng)設情境。小學生智能發(fā)展尚處于低級階段,他們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略,正像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小學生完全不會觀察,可以這樣認為,他們的眼睛已經不用來看,耳朵不用來聽。教師的任務就是教他們學會看、聽、感覺?!币虼耍诮痰湍昙壭W生說話時,要教會他們觀察。直觀、形象的實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學生觀察。
(2)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把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和平面的教學方式轉化成音、像、文字等相結合的多媒體動態(tài)形式教學,直觀形象、生動逼真,極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第一冊口語交際《我們來討論》,我借助《小學生口語交際百集》中的教學短片,先讓學生看一段真實的錄像資料,然后再來展開討論,這樣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興致濃厚,各抒己見。
(3)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yǎng)出來的。沒有具體的情境,學生就不可能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也不可能有雙向互動的時間過程。教學《自我介紹》,設置不同的交際情境,有的小組可安排在新生聯歡會上互相自我介紹,而有的小組則可安排在家中的隨意介紹……場景不同,講話的語氣、語調就會不同,學生不僅會產生新鮮感,小組之間還可以展開競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睂W生有了表達的自信心,參與的積極性才會高漲,才會樂于去交流,才會體會到交流的樂趣。由于學生性別不同、背景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膽小、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平時不敢在廣庭大眾、眾目睽睽之下發(fā)言,而小組討論則為他們創(chuàng)設了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減少了他們的心理壓力,給學生口語交際提供了較為寬闊的自主活動時間和空間,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加強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切入點,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提供自主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讓學生在富有個性的積極思維中進行口語交際,就一定能讓口語交際充滿感性和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