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化縣石壁中心學校 張秀華
客家是中華民族的一支,一千多年來,他們從中原向外遷徙,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和海外各地??图椅幕沁@個群體在其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為適應和改造生存條件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全部物質(zhì)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图胰嗽谄D苦的遷徙過程中形成了勤勞勇敢、艱苦創(chuàng)業(yè)、崇文重教、開拓進取、敬業(yè)樂群、樂善好施的客家精神,這些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
我校地處石壁鎮(zhèn),是舉世聞名的“客家祖地”,這里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民系。石壁中心學校是一所沐浴著豐富的客家人文氣息,吮吸著偉大的客家精神茁壯成長起來的百年老校。學校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力求以客家文化進校園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傳承客家文化,弘揚客家精神,從而打造富有客家地域特色的學校。
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門新的課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獨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無可避免地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挖掘教育資源,讓這門新課程展現(xiàn)出獨有的魅力呢?我們應根據(jù)自身的特點,緊扣客家文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民俗活動方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趣味性、創(chuàng)新性為主要特征的客家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讓它充滿生命活力。
1.實踐活動為主線,發(fā)揮客家文化校本課程效應。
我校客家文化校本課程教材有《客家歷史源流》《客家名人故事》《客家風物特產(chǎn)》《客家經(jīng)典山歌》《客家諺語字帖》。為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在教學中應以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多種形式來促進與保證校本課程的實施。
(1)選好主題,典型引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以客家風物的特產(chǎn),制定實踐調(diào)查計劃,讓學生在親自實踐中體會客家文化的精華從而得到發(fā)展與快樂。為了努力營造客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書香環(huán)境,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切身感受客家文化,學校精心布置了客家文化展覽室,該展覽室涵蓋了客家文化知識掛圖、客家特色器具實物、學?;顒訄D片等內(nèi)容。在教學樓走廊、過道等學生活動場所張貼圖文并茂的客家知識宣傳畫。教室里張貼著客家詩詞、諺語、俗語等為內(nèi)容的書法作品以及有關客家名人畫像,每個班級根據(jù)各班級不同的情況選擇一則客家名言掛在教室醒目位置作為班級學生的座右銘。學生宿舍每張床位的上方都張貼著學生的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的手抄報、富有客家特色的剪紙、學生的書法作品等。為每個班級添置了書柜,設立了圖書角,在書柜中擺放介紹客家文化的書籍。在教學綜合樓等學校規(guī)劃建設的其他建筑物基建過程中,充分融入客家元素,在校園發(fā)展規(guī)劃中,也充分考慮客家元素,營造富有客家文化氣息的校園文化氛圍。采用典型引路給大家以啟示是一個成功的舉措。我校的《留守客家娃》這一案例可以說為全校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一個范例,從而激起了實踐研究的熱潮。
(2)專題細化,實踐體驗??图椅幕臍v史源流這一大專題,由學生探究出若干小專題——客從何來,客家方言,客家精神,客家信仰等,讓他們根據(jù)不同興趣進行實踐調(diào)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校成立了客家文化少年藝術團,該團包含客家山歌演唱隊、客家民俗表演隊、客家器樂演奏隊、客家祖訓童謠朗誦隊、客家小導游隊、客家美食制作隊等15個小隊,學校安排每周三下午后兩節(jié)課為各小隊培訓活動時間。此外,學校聘請了當?shù)氐奈幕竟ぷ魅藛T、知名人士為師生做客家文化專題講座、報告會。利用六一節(jié)舉辦了一次全校性的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地方民俗活動,如元宵節(jié)、地方廟會、客家祭祖等,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客家文化氛圍。
2.以基地建設為依托,豐盈實踐活動內(nèi)容。
家鄉(xiāng)的客家文化資源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的教學時空向自然環(huán)境,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同時,如客家祖地、紅軍醫(yī)院、北山革命烈士紀念館、客屬文化交流中心、客家葡萄園。這些基地類別不同,內(nèi)涵豐富,課程資源取之不絕,用之不盡,教學的價值不可估量。為了充分發(fā)揮基地的依托作用,開展活動時還可以邀請基地上熟悉基地情況的行家或專家等擔任基地輔導員,指導學生開展基地綜合實踐活動。這樣,學生們欣喜地走出校園,領略了青山綠水的美麗,了解了地方的歷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產(chǎn)的神力,體驗到生活的真諦。綜合實踐活動賦予學生以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賦予了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作為教師,我們更是深知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能讓孩子們在生活中一次次去體能成功、體驗失敗、體驗磨煉、體驗吃苦,才能激發(fā)他們奮斗拼搏的精神,錘煉他們的意志。葛藤是客家人的吉祥物,學校的每個孩子就是學校盛開的葛藤花。我們相信,在客家文化熏陶下的綜合實踐活動,葛藤花一定能開得更艷、開得更美。
[1]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上??萍冀逃霭嫔?2013
[2]寧化縣地方志撰委員會著.寧化縣志.1980
[3]姖智著.教育成功的不確定性.福建教育.2015(2)
[4]吳潔著.我校文化核心價值的提煉與導向作用.福建教育.2015(1)
[5]肖莎著.談鄉(xiāng)土資源的利用.早期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