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先
政協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具體體現,“人民政協為人民”是政協工作的基本理念。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建設正處于“黃金發(fā)展期”和“矛盾凸顯期”相互疊加、同時并存的關鍵時期,各種新的矛盾和問題層出不窮。在此形勢下,政協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協商力度弱、范圍窄、渠道少等諸多問題,因此,必須創(chuàng)新政協群眾工作新機制,更好地發(fā)揮協商、監(jiān)督、參政等功能,提升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筆者認為,在基層政協建立健全“三聯系”制度(即政協主席副主席聯系常委、常委聯系委員、委員聯系社會群體和基層單位),建立起政協溝通聯系和服務基層群眾的網絡,可以更真實地實現聽民意、體民情、達民愿的目的,同時也是促進基層政協履職的積極探索和必要之舉。
“三聯系制度”,即在縣區(qū)級政協工作中,實行政協主席(副主席)聯系常委、常委聯系委員、委員聯系社會群體和基層單位的工作制度。
組織形式。政協主席和各位副主席每人負責聯系若干名常委,每名政協常委負責聯系若干名政協委員,每名政協委員負責聯系若干個基層單位和若干名基層群眾代表。
聯系方式。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拘一格,多種多樣,如約談、走訪、座談、電話溝通、征求意見、交流思想等等。
聯系周期。原則上主席和副主席每季度不少于1次,常委每月不少于1次,委員每周不少于1次。
“三聯系制度”充分體現了政協的群眾觀點、民本宗旨和一線意識,體現了政協工作“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特點。通過三級聯系形成的梯級網絡這一平臺,各級政協委員更加直接地融入基層、農村、企業(yè)工作一線,實現與群眾零距離接觸,使政協履職的觸角直接延伸到基層單位、基層群眾。
其基本職責和功效有:
統(tǒng)一認識,凝聚力量?!叭撓抵贫取笨梢园l(fā)揮人民政協聯系廣泛、溝通各界的優(yōu)勢,在履行職能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討論協商聯系,聽取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協調各方利益訴求,在認識上達成統(tǒng)一,在行動上形成合力。實現團結各個社會階層,形成一致社會合力的目標。
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通過定期深入企業(yè)、社區(qū)、鄉(xiāng)村,各級政協委員可以在一線了解企情、鄉(xiāng)情、村情、民情,廣泛收集社情民意,真實地了解、解決和反映基層群眾在勞動就業(yè)、社會保障、弱勢群體救助等熱點焦點問題。在走訪過程中,要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引導,協調各種利益關系,解決各種疑難問題和群眾訴求,把各種矛盾解決在基層,把穩(wěn)定隱患化解在一線。
問智于民,建言獻策。圍繞中心、服務發(fā)展,是人民政協的工作原則和要求,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履職就要跟進到哪里。“三聯系制度”可以充分發(fā)揮政協聯系各界、智力雄厚的優(yōu)勢,通過建立健全信息搜集、處理、報送和反饋機制,充分收集基層工作的重要信息和基層群眾的真知灼見,及時反映到決策層,真正做到參政參到點子上、議政議到關鍵處。
增進感情,暢通渠道?!叭撓抵贫取苯⒘苏f溝通聯系基層群眾的快速通道。通過多級聯系,可以聽到群眾的農事、民事、家事,解決群眾難事,做到聽民聲、知民情、達民意、順民心,使廣大基層政協委員成為群眾的貼心人、知心人和代言人,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暢通群眾與黨委、政府之間的溝通渠道。
關注民生,投身公益。在溝通聯系中,各級政協委員要關注民生政策落實情況。特別要關注對涉及群眾直接利益的教育、就業(yè)、食品藥品安全、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環(huán)境保護等熱點問題。政協委員可以依托“三聯系制度”這一平臺,投身社會公益事業(yè),開展豐富多樣的為民服務活動,如愛心助學、文化進村、衛(wèi)生下鄉(xiāng)、扶貧幫困等,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三聯系制度”可以充分發(fā)揮政協的群眾路線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服務發(fā)展,服務穩(wěn)定,服務和諧。這一制度的效果好壞,關鍵取決于各項保障機制是否不斷完善。因此,必須逐步健全培育培訓、進入退出、獎懲激勵等各個機制。
健全組織領導機制。為保障“三聯系制度”的順利實施,需要基層政協建立“三聯系制度”領導機構,由主席負總責,副主席分管負責,各專門委員會分工負責,形成統(tǒng)一的管理協調機制,加強與委員的常態(tài)性聯系溝通,對各位委員參加學習、出席會議、參加活動、調研走訪、建言立論等情況實施全方位管理和服務,把委員履行職責情況納入日常管理之中。
健全知政知情機制。政協委員對“三聯系制度”的落實程度,需要他們對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決策部署非常熟悉,做到了然于胸。因此,一要保障政協委員知曉“上情”。要加強對委員知政知情權的保障,及時組織開展形勢報告和政治理論學習,組織大家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讓政協委員知曉“上情”。二要保障政協委員知曉“下情”。通過多種舉措保障委員對“下情”的知曉程度,對群眾當前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通過簡報、摘編、短信、微信等方式,及時向政協委員傳遞,并積極組織委員開展調研視察活動。三要保障政協委員知曉“內情”。黨委、政府要支持政協委員對本區(qū)域情況的了解掌握,在舉辦有關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時,邀請相關政協委員參加。
健全獎懲激勵機制。建立健全“三聯系制度”的考評激勵制度,根據實際探索行之有效的年度、季度、月度考核辦法,實行登記建檔制度,對每名政協委員的聯系情況適時進行回顧、總結、點評,并適時通報,使每名委員的聯系工作處于監(jiān)督和陽光下。建立并完善委員聯系獎勵辦法,組織開展優(yōu)秀提案、優(yōu)秀調研報告、優(yōu)秀信息等評比活動,對在聯系工作中的優(yōu)秀委員及時予以表彰表揚,制定動態(tài)的目標量化考核細則。建立動態(tài)管理機制,對于執(zhí)行制度不嚴格,履職不合格的委員,及時予以通報、告誡,甚至取消參與資格,從而保持這一制度的生機和活力。
健全培訓教育機制。委員在實施“三聯系制度”的前提條件,必須具備相應的素質和基礎。因此,要高度注重對政協委員的學習培訓,從而深化認識、提升素質、增強能力、促進工作。學習的內容和形式在靈活多樣、廣泛系統(tǒng)。從內容上,如政協的地位、作用和性質,政協履職的內容和方法,當前本區(qū)域面臨的形勢和中心工作等均可列入;從形式上,要建立學習制度,采取專家教授講座、專業(yè)部門輔導、老委員談體會、經驗交流會等形式,不斷促進政協委員開闊視野、提升素質,為履行職責打牢基礎。
總之,“三聯系制度”是當前形勢下基層政協開展工作的一種探索,是促進政協委員履行職責,發(fā)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助推區(qū)域經濟、社會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