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花
(山西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社會新聞是以報道當前社會生活中的社會現(xiàn)象、社會事件和社會問題為題材,以反映社會風范、思想道德為主旨,具有社會教育意義的新聞?!保?]社會新聞尤其在市民報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晚報和都市報等市民報也無不“優(yōu)待”社會新聞?!渡轿魍韴蟆肥侨珖ㄒ灰允∶木C合性省級晚報,是山西省發(fā)行量大、影響深的主流媒介。社會新聞在《山西晚報》中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
要研究新聞寫作的特點,對新聞的寫作形式和內(nèi)容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結(jié)構(gòu)形式上的安排能凸顯出新聞寫作的個性,有血有肉的內(nèi)容可以展現(xiàn)新聞寫作的深度?!渡轿魍韴蟆飞鐣侣剬懽鞑粌H準確、生動、鮮明、導向正確,而且有選擇體裁題材廣泛多樣、讓讀者參與達到互動反饋的特點。此外,它還有一些其他典型特征。
(1)標題個性,奪人眼球。新聞的標題有“一語破的”之勢,耳目一新的、富有文采的、能高度概括的新聞標題不僅能快速吸引讀者的眼球,還能展現(xiàn)出記者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山西晚報》社會新聞同樣注重對標題的錘煉制作,動用各種藝術(shù)手法將知識性、趣味性與生動性融合在一起錘煉標題。該報的標題大量使用修辭手法制作新聞標題,如《一覺醒來 一車水果“蒸發(fā)”了》。該報注重新聞標題的口語化,如《都快小半年了仨兒女怎么都不來瞅瞅老兩口?》。該報的標題個性十足,以講述一個事件的過程作為標題,醒目新穎、不拘一格。例如,《民政請撥8002,計生請撥8003……社區(qū)電話就一部,接了分機效率高》。
(2)鏈接延伸,增加知識。在新聞寫作結(jié)尾處,緊接著在“知識鏈接”、“延伸采訪”等欄目附上與該新聞相關(guān)的其他背景知識,加深讀者的印象,讓讀者跟蹤了解該報道的新聞事件。與省內(nèi)《三晉都市報》社會新聞寫作相比較,《山西晚報》社會新聞在寫作中,尤其在寫作通訊時,大都會在正文結(jié)尾后加上“知識鏈接”、“延伸內(nèi)容”、“記者采訪”、“答疑”等形式多樣的欄目,不僅體現(xiàn)出報紙靈活的版面設(shè)置,而且使得通訊或消息的知識性得以延伸。知識性的延伸既滿足讀者獲得信息的欲望,又延伸了新聞的內(nèi)容。
例如,《全省已有百人捐獻造血干細胞》這則消息寫作完畢之后,作者緊接著附上“延伸”內(nèi)容,即“志愿者流失較多,希望更多人加入”、“9年前實現(xiàn)‘零的突破’”等有關(guān)造血干細胞捐獻的背景知識,這不僅增加了文章的知識性,而且有助于讀者進一步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另外作者還安排了“答疑”、“鏈接”環(huán)節(jié),回答有關(guān)“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相關(guān)問題等,進一步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擴大讀者的閱讀視野。
(3)講述故事,流露作者情感?!渡轿魍韴蟆飞鐣侣勯喿x起來都能感覺作者就在一旁,他作為見證人來客觀敘述事實,來講真實的故事,但作者并沒有對報道對象單純評頭品足、說三道四,而是把自己的情感隱藏在其中,在客觀敘述時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傾向,既遵循了客觀真實性原則,也起到了應(yīng)有的宣傳效果。這種寫法尤其在該報的通訊寫作中表現(xiàn)很明顯。
例如,《小小的她撐起個家》,作者通過故事發(fā)生發(fā)展的方式講述了11歲女孩兒小麗霞是如何擔起了支撐家庭、照料癱瘓在床爸爸的重擔的過程。在客觀講述這個過程時,作者也把對小女孩的堅強和脆弱也融入其中。文中沒有出現(xiàn)小麗霞“堅強”、“脆弱”的字眼,但是讀者能感覺到她的堅強和脆弱。例如,作者把小麗霞脆弱的一面這樣展現(xiàn)給讀者:“小麗霞說,她經(jīng)常在夢里見到媽媽,每次醒來枕頭都被淚水打濕了。她在日記本里寫滿了媽媽,從沒記恨過離家出走的媽媽?!夷芾斫鈰寢?,但我想媽媽,忘不掉媽媽?!←愊嫉难劢菨L下了淚珠?!弊x者在傾聽作者客觀陳述的時候潸然淚下。
(1)采寫范圍比較狹窄?!渡轿魍韴蟆纷鳛橐粡埫嫦蛏轿魇?nèi)的報紙,采寫的范圍當然要面向省內(nèi)的各個地區(qū)。筆者選取了該報14期(2014年5月5日到5月18日)報紙共136篇的社會新聞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該報對于社會新聞的采寫范圍較為狹窄。例如,采寫社會新聞主要集中在太原市區(qū)內(nèi),文章數(shù)量為81篇;采寫地市的數(shù)量為36篇,采寫其他情況的有19篇??梢娫搱蟛蓪憟蟮赖膮^(qū)域范圍不夠平衡。
(2)采寫社會新聞有同質(zhì)化傾向。社會新聞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容易大量報道社會負面現(xiàn)象,或者是大量報道好人好事、社會瑣事,使得社會新聞呈現(xiàn)出同質(zhì)化的傾向。同質(zhì)化的采寫容易給人一種錯覺,即把社會新聞當作問題新聞或?qū)iT報道好人好事的新聞,其結(jié)果只能逐漸使讀者造成視覺疲勞。長此以往,社會新聞的新鮮趣味、內(nèi)涵雋永的特性將大打折扣。
《山西晚報》采寫社會新聞也有同質(zhì)化傾向。雖然該報的采寫題材有多種,但是各個題材采寫的數(shù)量很不平衡,尤其是偏重于對“好人做好事”的采寫。例如,5月10日《迷路老人說不出家在哪 民警一路打聽幫她尋親》;5月12日《失散四十年的親弟弟 在民警幫助下找到了》《道路順暢是給母親最好的禮物》;5月13《為患病老人遷戶民警開私家車奔波200多公里》;5月14日《這么有愛的交警,贊一個》等??赐赀@連續(xù)幾日的社會新聞,讓人感覺“民警一直在做好人好事”。如此采寫的形式,不僅沒有新意,也讓讀者懷疑社會新聞的“假大空”。
與其他新聞相比,社會新聞更加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因此,《山西晚報》要重視對社會新聞的采寫報道。社會新聞寫作的質(zhì)量決定這社會新聞報道的效果,《山西晚報》要獲得市民的支持,就需要認真對待社會新聞寫作。盡管該報社會新聞寫作在總體上情況較好,但是對于社會新聞寫作的不足之處,還需要在從業(yè)人員的素質(zhì)、寫作內(nèi)容以及觀念思維方面進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使《山西晚報》的社會新聞能發(fā)揚長處,克服短處,形成自己獨特高效的寫作模式,并能更好地傳達黨的指導思想,反饋群眾意見,緊靠主流媒體。
[1] 彭朝承.獲獎消息賞析[M].人民日報出版社,第3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