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引
(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 西安 710061)
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生導師卡耐基說:“傾聽是一種無言的信任,注意傾聽別人,就等于表示自己愿意接納別人,承認別人和重視別人,有效的溝通始于真正的聆聽。”有經(jīng)驗的記者都善于用耳朵來呼喚心靈,用“傾聽”采訪新聞。布里德奇說:“學會了傾聽,你甚至能從談吐笨拙的人那里得到收益?!币韵聫膬A聽的這個方面來探討采訪藝術。
但采訪中的傾聽是有別于日常生活中簡單的“聽”,它是一種帶有賞識的傾聽,通過聲音的傳遞,經(jīng)過記者的思考和加工之后,有選擇地整理信息,是自覺的、有意識的“聽覺”活動。想要取得良好的傾聽效果,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傾聽是記者的基本功,是素質(zhì)的體現(xiàn)和成熟的標志。要聽好,首先得有聽“德”,即聽的態(tài)度。俗話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記者沒有好的聽德是很難有效傾聽的,傾聽的態(tài)度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全神貫注地聽。有些記者做出傾聽的姿勢,卻沒有認真細心地聽。有時隨意敷衍采訪對象,心中想的是下一個問題是什么,或者其他別的事。這對采訪對象來說是極為不尊重的。傾聽時應聚精會神,不要左顧右盼,心不在焉。要認認真真地聽,不要只聽大概,忽略細枝末節(jié),要盡量排除雜念,抵抗外界干擾,注意力時刻集中在采訪對象身上。第二,耐心地聽。新聞采訪是一項復雜多變的工作,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對象,他們的表述能力、理解能力、看問題的方式又是各有特色的。記者的職責是獲取新聞信息。因此,當采訪對象侃侃而談或者斷斷續(xù)續(xù)說不出個所以然時,記者務必要沉著冷靜地傾聽,不要顯得煩躁不安,沉不住氣,迫不及待搶過話來。人的思維是處于動態(tài)之中的,記者不恰當?shù)膿屧挄騺y采訪對象的思緒,說不定因此錯過重要信息,使得采訪早早收場。第三,真誠地聽。俗話說:心誠則靈。帶著真誠的心聆聽,做采訪對象的知音,在采訪對象講述時與他同喜同憂,理解他、同情他,給他以恰當?shù)闹С?,用尊重換取他的信任,達到心與心的交流。
有了正確的態(tài)度,如果缺少聽的技巧,那也是空聽一場。
第一,推測話外音。在采訪實踐中,要做到聽與思考相結合。人在互相交談中,不時會出現(xiàn)有些話不便明說,有時又故意隱瞞的情況,記者應善于透過表面的語言,搜尋到隱藏在話語背后的深層含義,聽出話外音,特別要留意模棱兩可,閃爍其詞,有意無意停頓或延長的話。尤其要留心對方的語氣,了解采訪對象的本意。舉個例子:當受訪者在車間溫和地對你說:“你先參觀車間吧!”估計是他認為車間有你報道時需要的素材,出于好意,讓你先有所了解。若是冷冷地說:“你先參觀車間吧!”更多的是對你的采訪表示不屑,不愿浪費口舌與記者交談。所以,做一個善聽的記者要時刻注意對方的話語,把握對方的真實意圖。第二,運用沉默。傾聽并不等同于沉默。但在傾聽時適時保持沉默往往能夠勝于侃侃而談,特別是某些特殊的采訪。江蘇電視臺主持人王凱曾采訪過一名死犯。剛開始犯人始終雙目下垂,不愿交談。雙方沉默了一段時間,最終,犯人敞開心扉,采訪宣告成功。沉默有時能夠打開緊閉之口。在對方答復之后,停止它三四秒,好像你還在等待他再說點什么,給對方以“你不滿意他的回答”的錯覺,或者很明顯你知道他還漏了某些方面,你正等他自己說出來,當對方覺得窘迫時,便會適當加以補充,談出更多的東西。第三,注意反饋。既然采訪時雙反互動的過程,默默傾聽時更應注意反饋,以此向采訪對象證明你正在傾聽??梢允褂眠m當?shù)牟逶?、接話,如“是的”、“哦”、“對”、“這樣么”、“結果呢”、“為什么”。此類話語宜少而簡短,過多會打斷受訪者。反饋有助于溝通和理解,有時還能成為采訪對象判斷是否改變話語表述方式、話題內(nèi)容轉換的標準,甚至能夠激勵采訪對象的談興。另外,反饋中可適當穿插贊美。贊美是對采訪對象的鼓勵,一句“做得好”、“你說得非常好”等都是能夠創(chuàng)造和諧的交流氛圍的,采訪對象可能在你的贊美聲中形成對你的良好印象,不知不覺透露更多的相關信息。反饋還要注意及時查證,確保正確了解對方的意思,做到更有效的傾聽。
態(tài),是指態(tài)勢語。態(tài)勢語也是人際交流中的一個重要的信息傳遞系統(tǒng)。態(tài)勢語是傾聽的外化表現(xiàn),加強傾聽的效果。采訪時,只有記者表現(xiàn)出愿意傾聽的姿態(tài),才能給對方一個非常誠懇的心理暗示,達到溝通的目的。傾聽的態(tài)勢語包括:第一,保持不斷的眼光接觸。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光的交流不僅能使記者本身不易分神,還能牽制住對方,適時地投去關注的眼光,暗示采訪對象——你正在聽他說話,避免他天馬行空亂說一番。此外,眼神包含多種信息,專注的眼神是傾聽的重要表現(xiàn),懷疑的眼神是對采訪對象的話語表示質(zhì)疑,還有理解、同情等的眼神,恰當使用它們作為信息傳遞和雙方溝通交流的手段,必定能起到不錯的效果。第二,正確的姿態(tài)。身體略微前傾,不要僵直不動或后仰。做出傾聽的姿勢,保持恰當?shù)膬A聽距離,以能聽清聽明對方的談話為宜。傾聽時變換動作不要幅度過大,以免打擾采訪對象。第三,積極的面部表情。每個人都希望當他在訴說時,對方是認真聽他訴說。因此,根據(jù)話語的內(nèi)容做出自然而不夸張的反應,是對采訪對象的反饋和鼓勵,千萬不要呆若木雞。
《藝術人生》主持人朱軍說過:其實作為一個主持人,我一直恪守三條原則。第一要做個傾聽者,其次是提問者,最后才是辯論者。把采訪當成一門藝術,掌握這門藝術中應當具備的采訪技巧,采訪時才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也才能更快更好地采集到真正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寫出好的文章來。
[1] 王中義,史梁.當代新聞采訪教程[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2] 朱文慧.談話節(jié)目主持人的“傾聽”藝術探析[J].聲屏世界.
[3] 陳笑春.電視新聞采編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4] 高玉平.關于新聞采訪提問的思考與分析[J].新聞傳播,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