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多年來一直困擾教師的難點。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積極、自主地開展閱讀活動,對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綜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許多教師在這方面開展了積極的探究與嘗試,筆者融合了其他教師的經驗,在自身教學實踐中開展了初步研究,簡要分析如下。
周密完善的教學方案是提高閱讀教學成效的有力支撐。教師要強化教學設計研究,特別是改變灌輸模式,鼓勵學生自己去研究分析,更好地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筆者在教學設計中將原先教師講解學生接受的模式,轉變?yōu)榻處焼l(fā)、學生思考、相互合作、交流探究、總結提煉這樣的模式,較好地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學習原則。例如,在《童年的朋友》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是通過自己的講解來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的,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不能體現(xiàn)學生自主能力的發(fā)展,與新課程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針對這樣的狀況,筆者從教學設計改革入手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將整個教學活動設計為自主探究為主的模式,讓學生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充分展示自學能力。首先筆者設計了自主預習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課前針對這一課開展充分的預習,預習主要包括了解高爾基的相關內容,特別是讀一讀“三部曲”,對把握高爾基作品的特點具有積極的幫助。自主預習活動還要自行解決全部的生字詞,這些基礎性的內容不再成為課堂教學的內容,另外還要對課文內容做到初步熟悉。其次,筆者設計了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流程,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高爾基的外祖母是一位怎樣的朋友,抓住描寫的角度與描寫的方法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最后筆者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外祖母這位童年的朋友給他留下終身的記憶。這一教學設計較好地體現(xiàn)了課前與課中的有機融合,讓學生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成為自主學習的主角,通過自己的努力開展學習活動,有效糾正了被動等待灌輸的惰性學習習慣,對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幫助。
在教學過程上細化為四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提出思考內容;二是組織相互探究;三是開展師生交流;四是共同總結答案。這樣的四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啟發(fā)引領指導下開展深入探究,相互之間智慧得到了集聚,重難點也在師生互動中得到了突破。
在《棗核》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按照“索棗核、見棗核、話棗核、悟棗核”這一順序開展分析,較好地把握文章結構與情感線索,從舊時同窗在美國的事業(yè)、生活狀況入手,分析和接下來的愛國情感有著什么樣的關系,他的思鄉(xiāng)之情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在這樣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之間進行了探討,每個小組還總結梳理出經驗成果在班級進行分析互動。筆者引導學生進行小組間交流,通過把同窗在美國生活、事業(yè)的順暢和心中始終欠缺什么進行對比,進一步襯托出思鄉(xiāng)愛國之情在心中的崇高位置,通過內心活動描寫以及栽垂柳、養(yǎng)睡蓮、憶北海等表現(xiàn),進一步突出了同窗思念家鄉(xiāng)、思念祖國的深厚情感。在這樣的分析研究中,筆者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思維方向的引導,同時還進行細節(jié)難點的點撥,讓學生從這些細節(jié)中,特別是從心理活動、動作描寫中感悟文章所蘊涵的情感。這樣的引導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地把握文章框架結構、思想情感,而且也從這些細節(jié)的處理中把握到了許多寫作技巧。經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和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學生進一步感悟出海外華人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思念之情,而且對以“棗核”設置懸念的文章格局構思具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筆者還引導學生從文章巧妙布局、手法巧妙運用兩個方面對這一篇課文進行分析評價,分析研究的過程也是學生強化感悟效果并內化吸收為創(chuàng)作能力的過程。
開展閱讀自主學習,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同學的幫助下認真分析研究、順利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要收集教學反饋信息,因為教學中的成效如何需要有力的佐證,教學中存在哪些薄弱環(huán)節(jié)也需要通過教學反饋來加強。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通過當堂檢測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教材理解和把握的程度,對教材技巧分析的深入程度,從而為準確客觀評價學習成效提供有效依據,也為教師教學調整提供有力參考。
還以《童年的朋友》為例,筆者針對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任務,選擇其中的知識要點進行檢查,收集教學反饋信息。其主要內容為: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運用形近字組詞方式進行區(qū)分鞏固;掌握“咕噥、豐潤、詛咒、五光十色”等詞語;分析課文描寫的是外祖母,為什么不直接以“我的外祖母”為題;教材中三次描寫了外祖母的眼睛眼神,從這些描寫中可以感悟出什么樣的人物內心世界;結合課文學習體會,開展一段人物描寫的想象,以“你昨天怎么把水瓶打碎了?你慢慢告訴我”為題拓展想象為一段對話。以上述內容編制一組簡要的測試題,可以幫助學生簡要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點,了解自己實際學習成效如何,教師也從中獲得了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如果有薄弱環(huán)節(jié)可以在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進行拾遺補缺,保證了教學不脫節(jié)。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事關整個教學成效高低,教師要善于總結和創(chuàng)新,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充分研究,更好地提升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