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月珍
在兵團五師九十一團有這樣一位普通的女井長,入黨14年,先后拿出29萬元,幫助30多戶困難職工家庭擺脫了貧困,用她那火熱赤誠的心,暖暖的愛,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盡顯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先后被兵師團評為“三八”紅旗手、師團“十星級文明戶”、“優(yōu)秀共產黨員”、“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等榮譽稱號;2011年被五師黨委評為“創(chuàng)先爭優(yōu)”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2012年6月被兵團評為“創(chuàng)先爭優(yōu)”優(yōu)秀共產黨員。她就是五師九十一團三連女職工張學萍。
張學萍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軍墾后代,1983年高中畢業(yè)后開始在連隊承包土地,因為樸實、熱情,先后被推選為連隊工會主席、女工主任、農資保管和義務調解員。2006年,九十一團大力推廣棉花膜下滴灌節(jié)水技術,經過連隊支部和職工民主推薦,張學萍當上了“條田井長”。井水加壓滴灌在團場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在三連卻是第一年試行,能不能把這項關系到15戶職工收入的大事干好,張學萍心里沒有底,但她暗下決心,決不能辜負連領導和職工的重托。4月初,團場聘請專業(yè)技術人員在連隊安裝設備,張學萍隨行觀摩,認真學習技術要點。她白天在井上對照抽水機、設備等實物琢磨、記憶,虛心請教加壓滴灌的流程原理、設備保養(yǎng)、故障排除等基本問題,晚上躺在床上反復思考回味白天所學,不到半個月時間,張學萍對這個新設備的操作運行有了一定的了解。設備安裝好以后,在第一次試壓時,張學萍手握加壓輪,小心翼翼,擔心用力大了把管子撐爆了。一個月過去了,她管的條田出苗齊,棉花長得壯。第二年,連隊擴大膜下滴灌面積,張學萍毫不猶豫地把2口井1500多畝地管理工作承擔下來。她成為4口井、管理面積2300多畝的井長,在全團23名條田井長中,她是管理機電井最多、管理面積最大的一名女井長。三連棉花畝產也由2006年的不足200公斤增長到2008年的430公斤。
張學萍不但工作干得出色,她還是個熱心人。三連是個多民族聚居單位,有漢族、回族、蒙古族等7個民族。馬生榮原是團畜牧公司的一名職工,由于承包羊只經營不善,虧損掛賬近2萬元,1998年轉到三連以打零工為生,4個孩子又小,生活異常艱難。她主動來到馬生榮家里,并墊付5000元生產資料資金,幫馬生榮在連隊承包了25畝棉花。通過幾年的辛勤勞動,馬生榮一家逐漸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路。
連隊青年職工連紅軍、蘇林均在張學萍的幫助下走上致富路,成為連隊小有名氣的致富能手。目前,二人都成為連隊重點培養(yǎng)的入黨積極分子。
入黨14年來,張學萍先后拿出幫扶資金達29萬元,幫助困難職工貸款10多萬元,無償幫助面粉800多公斤,清油100多公斤,受益職工達30多戶。
她說:“俗話說,一個人富不算富,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以后不管是漢族同志,還是少數(shù)民族同志,有困難找到我,我會盡我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們。我是一名共產黨員,要勇于奉獻,不圖回報,敢于擔當,我無怨無悔?!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