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秦皇島市海港區(qū)和安里小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边@段話告訴我們,在語文教育這片廣闊的天地里,蘊含著豐富的自然性,社會性,人文性等語文課程資源,因此,語文教學要植根于現(xiàn)實空間。在語文教學中,漢字的教學由為重要。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shù)量的多少、質(zhì)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xù)學習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chǔ)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chǔ)中的基礎(chǔ)。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zhì)量呢?幾年的工作經(jīng)驗,讓我得出的結(jié)論:激發(fā)孩子識字興趣,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孩子識字能力。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并對識字產(chǎn)生積極的興趣,他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呢?我認為可采用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根據(jù)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nèi)容的結(jié)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chuàng)新。如在教學新課程“一年級下冊識字7”時,教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的含義時讓孩子們“搭一搭”、“演一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學中,要經(jīng)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復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游戲。如“斗”字的筆順,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寫?“斗”字這樣寫:點點橫豎。這就是“對口令”。復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等游戲。同時我進行推進字理教學。學生對漢字不僅要形象感知,更重要的是意義識記,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手段,我讓學生認識到漢字經(jīng)過漫長的演變和簡化的過程,才變成今天的樣子。大部分漢字都有字理,推進字理識字,學生對漢字的識字更加準確、牢固,對形近字的區(qū)分更加清楚了,寫錯別字的幾率少了,記憶印象更加深刻了。例如:“明”是由兩個象形字“日”和“月”組成的會意字,是太陽公公和月亮婆婆在一起;“雷、雪、霜”三個都是形聲字,富有形象性,都與“雨”有關(guān);“笑”字令人快樂,“哭”字一看就像眼睛在流淚……例如:集中識字法、分散識字、注音識字法、謎語識字法、字族識字法、雙腦識字法等等,有的甚至隨意肢解漢字,其原因只不過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深刻記憶,盡快識記。以“木”字為例,有些教師利用圖字對照識字法,先引導學生進行樹木圖片與漢字的分析比較。然后講解:“一”象土地。“丨”上半部象樹冠,下半部象樹根。“八”也象樹根。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看似將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了起來,識字過程也很輕松,可實際上卻違背了漢字文化的要求?!澳尽弊直臼且粋€象形字,根據(jù)古文字的象形理解,“一”本來表示樹木的枝冠部分,因漢字隸化后才成為直橫,這是一種演變過程,生硬地將“一”解釋成象“土地”,這不單單違背了漢字的原意,更會造成嚴重的漢字教學錯誤。這樣的錯誤課題還有很多,教師為了提高識字效率,亂解、曲解、肢解漢字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又如:一些口訣識字教學法,簡單地根據(jù)現(xiàn)行漢字的表面結(jié)構(gòu),就將漢字隨意的分解成便于記憶的幾個部分,這樣把原本應該嚴密為一體的漢字拆卸的支離破碎、解釋的啼笑皆非。
多媒體技術(shù)可將死板的方塊字形演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畫,變成了有趣的形象。例如我所講授的《口耳目》一課,就是讓學生認識12個象形字。在授課前,我精心準備了課件,利用課件的動畫將象形字到簡體字的演變過程呈現(xiàn)給學生,引起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學生變機械識記為意義識字。如教學象形字“分”時,我用FLASH 制作出多媒體課件,先出示一個簡筆畫“一把刀把西瓜分成兩半”然后逐漸變成象形的“分”,最后出現(xiàn)簡體字“分”,在這種情境體驗中,學生對“分”的造字過程一目了然,不僅把“分”的字型牢記于心,同時對祖國的漢字文化也有了初步的感悟。另外利用動畫情境,分析結(jié)構(gòu),運筆示范,把比較抽象的起筆、行筆、收筆等過程直接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他們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思維就會活躍,記憶也就深刻。
教育學家卡羅琳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因此,在識字教學中開展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身心處于一種愉快的心態(tài),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找朋友、連一連。由教師設計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將生字與拼音相應的連線或結(jié)合,或?qū)⑸值钠院土硪话脒B線,這樣可以檢查學生的識字效果,還可以激發(fā)學生識字的熱情。猜字謎、編字謎。可由教師出謎語或?qū)W生自編謎語,互相猜謎語,在游戲中評比出“猜謎大王”和“編謎語大王”。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編一些幫助學生識記,以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編一編。例如“中”字,可編這樣的謎語:“一豎穿過口中間”。又如:教授“清、晴、睛、情”時,可以根據(jù)學過的“也”字,編成這樣的謎語:“有水能養(yǎng)魚蝦,有土能種莊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馬能行天下?!辈轮i時,學生無論猜得出或猜不出,往往會開懷大笑,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編兒歌、編順口溜。如在區(qū)別一些字形時,引導學生編成“木禾只差一撇,千萬不要混淆。兔子長著短尾巴,豎彎鉤上一點趴。小鳥不能沒眼睛,頭上一點要看清?!睂τ谛谓帧扒?、晴、睛、情”,經(jīng)過我們師生共同努力,編出了這樣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有水河清清,有日天氣晴,有目眼睛亮,有心好心情。”編順口溜、編兒歌,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其間,說話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會有很大提高。
總之,小小的漢字,奧妙無窮。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結(ji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鼓勵學生多多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1]劉惠華.淺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J].成才之路,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