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嘉 張書變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中國 北京 100840)
里程碑支付作為合同支付的一種重要方式,往往在總價合同中被采用,在我國建設行業(yè)更是經(jīng)常作為一些大大小小合同的主要支付方式。但很早就有人提出一個問題:如何使里程碑支付做到合理?本文將從影響里程碑支付合理性的因素入手,對此問題進行分析。
所謂里程碑支付,一般是指預先規(guī)定工程的一些重要進度形象點(即里程碑)作為合同支付的必要條件,每完成一個里程碑,即支付一定比例的合同價格作為進度款。
有些項目還將里程碑與特定時間掛鉤,即要求里程碑要按預定計劃完成。但一般這種附加的時間要求并不是支付的必要條件,而是獎懲的必要條件,即如果承包商提前完成了里程碑,有可能會得到額外的獎勵;而如果滯后完成,則會受到某種程度的懲罰。
作為一種合理的工程支付方式,至少應滿足:(1)被支付方能夠及時得到其應得的工程款,即及時支付;(2)支付的款額與已完成工作量相符,即不能超額支付,也不能拖欠支付。
確定里程碑支付計劃的一般過程應該是:以合同雙方認可的若干工程重要進度形象點作為支付里程碑,并以對應合同范圍的計劃完成預算曲線(以下簡稱預算曲線)為進度款額度計算的依據(jù),確定各里程碑的進度款數(shù)量。
根據(jù)以上介紹,與里程碑支付計劃制定過程相關的一些因素,如相鄰里程碑的時間間隔、預算曲線的準確性等,將直接影響里程碑支付的合理性。由于這部分因素與項目的實際進展狀況無關,本文將其稱為“靜態(tài)因素”。
除靜態(tài)因素外,還有一些因素,如網(wǎng)絡進度計劃中不同路徑上的工作完成情況等,也會影響里程碑支付的合理性。由于這部分因素是與項目的實際進展狀況相關,本文稱其為“動態(tài)因素”。
顯然,如果各里程碑的時間間隔過長,就會造成承包商收款不及時,即時間間隔越長,對承包商越不合理。同時,里程碑的時間間隔越長,意味著相應的進度款額度也就越大,那么潛在的支付偏差的上限也就越大。由于里程碑支付方式的特殊性,使得各里程碑之間的間隔不可能無限縮小。
預算曲線的正確性是直接影響各節(jié)點支付比例合理分配的重要因素。像大型總承包項目,往往在項目初期無法準確地確定項目的預算曲線,一般是參考已建同類型項目的實際費用支付曲線,而在此基礎上確定的各里程碑的支付比例必然會存在一些與自身項目不相符的情況,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導致支付計劃本身具有不合理的因素。
根據(jù)里程碑支付的一般原則,承包商在未完成一個里程碑時,不能得到與該里程碑對應的進度款。而在工程進度滯后的情況下,雖然承包商未能按計劃完成相應的里程碑,但一般也完成了相當一部分工作量,所以承包商往往會承受較大的資金壓力,這對承包商來說多少會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成分,但這種不合理是里程碑支付方式所固有的。針對這種情況,在有些承包合同中約定如果里程碑不能按計劃完成,承包商可在相應的支付周期內(nèi)得到計劃應付進度款的50%。這樣的約定使得原本只存在于承包商的風險由雙方共同承擔了,雙方風險的上限值(最大偏差)均為各里程碑所對應進度款的50%,這似乎更合理一些。
所謂動態(tài)因素主要是指項目的實際進展狀況,從網(wǎng)絡進度計劃的角度出發(fā),具體來說就是各條路徑上不同工作的實際進展狀況。
里程碑支付計劃的制定是建立在項目初期對項目未來走勢的一種理想預期基礎上的,然而合理的支付計劃并不一定產(chǎn)生合理的支付,項目進展過程中大大小小偏差的出現(xiàn)將會影響里程碑支付合理性。以下結合網(wǎng)絡進度計劃,對影響里程碑支付合理性的動態(tài)因素進行分析。
例1:項目在兩條并聯(lián)路徑中的一條路徑上設置了支付里程碑M,該里程碑對應的進度款包含了作業(yè)A和作業(yè)B的全部工程款。
則當工程進展到里程碑M的計劃完成時間點時,針對作業(yè)A和作業(yè)B的不同實際進展狀況,支付結果的合理性是不同的。
(a)里程碑M完成,且作業(yè)B完成--支付--支付合理;
(b)里程碑M完成,但作業(yè)B進度滯后--支付--支付不合理(業(yè)主超額支付);
(c)里程碑M未完成,但作業(yè)A或B已完成部分工作量—不支付--支付不合理(承包商未得到已完成工作的工程款)。
由結果可以看出,只有在項目進展完全符合進度計劃的情況下,支付結果才是合理的。而在進度出現(xiàn)偏差時,根據(jù)項目進展的不同情況,支付的合理性也將不同。
在此例情況下,由于里程碑M的實現(xiàn)僅受作業(yè)A制約,實際操作時承包商很可能為盡早拿到進度款而適當放棄作業(yè)B,所以對業(yè)主來說,產(chǎn)生超額支付的風險要相對大一些。
例2:在與例1相同路徑上,當工程進展到里程碑M的計劃完成時間點時,針對項目實際進展與例1中完全相同的幾種情況,其支付結果的合理性卻與例1不盡相同。
(d)里程碑M完成,且作業(yè)B完成--支付--支付合理;
(e)里程碑M未完成(因作業(yè)B未完成)--不支付--支付不合理(承包商未得到已完成工作的工程款);
(f)里程碑M未完成(因作業(yè)A未完成)—不支付--支付不合理(承包商未得到已完成工作的工程款)。
從以上結果表明,只有在項目進展完全符合進度計劃的情況下,支付結果才是合理的。而在此例情況中,由于作業(yè)A和作業(yè)B均為里程碑M的緊前工作,若要完成里程碑M,必須全部完成作業(yè)A和作業(yè)B,所以對承包商來說,產(chǎn)生不合理支付的風險要相對大一些。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如果在例1的每一條路徑上分別設置了里程碑兩個里程碑M1和M2,其中M1對應的進度款僅包含了作業(yè)A的工程款,而M2對應的進度款則僅包含了作業(yè)B的工程款。這樣就避免了作業(yè)A與作業(yè)B因?qū)嶋H進度偏差造成的相互影響,因而即降低了業(yè)主超支的風險,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承包商不能及時得到進度款的風險,所以相對來講這種節(jié)點的設置應該是更為合理的。
由上述分析可知,由于動態(tài)因素的影響,里程碑支付的合理性是不確定的,將隨著工程實際進展狀況的不同而改變,并與不同的里程碑設置方式相關。
里程碑支付由其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不可能是一種合理的支付方式。考慮到動態(tài)因素的影響,里程碑支付方式只有在工程進展比較順利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是合理的,由于任何一個項目都無法準確預見其今后的實際進展狀況,這就使得里程碑支付的合理性始終是處于一種不確定的狀態(tài)。
雖然我們無法消除里程碑支付的不合理性,但還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使其做到盡量合理一些,如適當?shù)卦黾永锍瘫臄?shù)量,以縮短相鄰里程碑節(jié)點的時間間隔,來降低各期支付可能產(chǎn)生的偏差上限值。實際上實物工程量支付方式即是里程碑數(shù)量增加到無窮大時的里程碑支付方式,此時在網(wǎng)絡計劃的任何路徑上的任意點都是可以看作是里程碑,因而實物工程量支付方式應該是一個完全合理的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