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常以天下為己任”: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明朝忠臣楊繼盛“鐵肩擔道義”,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敢于擔當?shù)娜?,才能使自己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和發(fā)揮,才能創(chuàng)造人生的精彩,贏得人們的尊敬。這一主題旨在引領(lǐng)學生正視自己,思考人生,關(guān)注生活,引導學生思量對自己、對他人的職責,考慮對國家、對民族的使命,思考對社會和時代的責任。以下思路可供參考:1.就我們學生而言,認真學習,踏實做事,不斷進步,不斷超越,就是對自己負責,也就是一種擔當。2.做一個勇于擔當?shù)娜耍猩嵛移湔l的氣魄,有鐵肩擔道義的胸襟,“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考慮個人得失,不計較自身榮辱,不畏流言蜚語,不怕艱難困苦……勇于為自己、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擔當大任。
作文時,應(yīng)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精心構(gòu)思選材,巧妙表達,才能寫出精彩?!帮L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這句話令人想到了荊軻;“臥薪嘗膽”這個詞語令人想起了越王勾踐;魯迅的“不在沉默中暴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是一種擔當;陸游的“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是一種擔當;屈原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也是一種擔當;“感動中國”人物高淑珍,守護“炕頭課堂”十四載,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從未收過一分錢,更是一種擔當。
名家美文
真正的貴氣是一種責任
于丹
2008年對于中國人來講是刻骨銘心的,2008年是一個催人反省的年度。從年初的雪災(zāi)到“5·12”的大地震,讓我們明白,物質(zhì)的豐富和科技的發(fā)達并不會阻止自然災(zāi)難的來臨。不管有多么多的資產(chǎn),所有的生命在房倒屋塌的時候,都是無助的。
2008年我們討論最多的就是30年帶給了我們什么。中國用30年的時間完成了GDP的高速增長,如果前30年我們贏得的是速度,那么也許從今年開始,我們要迎來的是一種秩序的建立,是一種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是一種理性和制度的健全。
在這30年的發(fā)展中,中國出現(xiàn)了一個新富貴的階層,但是我們這個社會存在著一批人是富而不貴的。富,一定導致貴嗎?富,可以是一個數(shù)字,但是貴則相關(guān)于生命的尊嚴。什么是真正的貴氣?那是一種慈悲、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擔當,是他對于社會持久的關(guān)注,與他以富的能力轉(zhuǎn)化出來的一種效能,這才是貴。
中國的文化在這30年里也在提升著,它以多元化的面目出現(xiàn)了蓬勃的生機。但是,文化也照樣存在一種現(xiàn)象,就是文而不化?!拔摹边@個東西容易,我們可以擁有大量的典籍,我們可以著作等身。但是什么是“化”,它是生命氣質(zhì)的養(yǎng)成,它是文化穿越我們的血液變成舉手投足的習慣,它升華為社會共同的信念。
所以文化關(guān)鍵在于文而化之,富貴關(guān)鍵在于富而尊貴,我們的道路都還遠。如果我們回到最樸素的人心就會知道,慈善其實并不僅僅意味著一種財富數(shù)字的付出。不管你是董事局的主席還是跨國公司的總經(jīng)理,大家是一樣的。因為在愛與慈悲這件事上,論心不論跡,數(shù)字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喚醒。
在“5·12”汶川大地震來臨的時候,它考驗了什么?我們看見,物理空間房倒屋塌,但是精神空間中有一些東西正在建立。這種建立最重要的價值就是,不僅僅停頓于2008年的夏天。災(zāi)后的物理空間重建,政府確定用8年,但是心靈重建呢?樸素和持久,是中國人的慈善態(tài)度。
《論語》里面說得最多的字就是“仁”,在不到兩萬字的《論語》里面出現(xiàn)190多次。單立人一個“二”,這個字在中國有一個通俗的解釋,叫作二人成仁。也就是說,只有兩個人在一起,才能構(gòu)成仁愛關(guān)系。仁愛,是一個行動準則,不僅是精神價值取向。什么是仁愛?孔子說,兩個人就是愛人,要好好地愛別人。仁愛很難嗎?無非就是推己及人,自己喜歡的事兒幫人家一下;自己不喜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們以為“奧運”的圣火點燃了心中的希望,平復(fù)了創(chuàng)傷,將這個多事之秋停留在童話的結(jié)尾上。但是,國內(nèi)三鹿奶粉事件出來了,國際金融危機來了。這個秋季,很蕭瑟和寒冷。
我看到中歐把企業(yè)家的社會責任提上日程,我想它不僅是一個課程體系的完備,其實它在未來社會價值結(jié)構(gòu)當中是永恒的,是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持續(xù)生長的文明力量。
溫暖有時候僅僅需要大災(zāi)嗎?大災(zāi)是一種呼喚的理由,但是我想中歐給了我們一個楷模的力量,就是他能不能讓社會上有力量的人,除了捐財物和力量以外,還可以持久地以善行堅持下去,讓慈善成為公民習慣。
我們不能改變世界的規(guī)則,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身,這不僅是社會責任,這是一個人的生命責任。如果說社會責任是我們使員工有所保障,我們對社會大眾負責,心靈責任還要對周圍的朋友負責,讓周圍的人覺得因為這個人在,可以把枯燥的生活變成茶,這就是文化的意味。
今天站在這里祝賀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生日,其實我更希望從這里出發(fā),在長長的未來,大家一起去做更多實實在在的事情。我們今天面臨著很多的倉皇,但是我們還是有理由相信,從心靈出發(fā),從責任出發(fā),用一生去努力,永不放棄。
(注:本文是于丹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與企業(yè)家共話社會責任時的演說節(jié)錄。)
談責任
劉墉
今天傍晚,你跟我在院子里玩,發(fā)現(xiàn)修矮墻的工人用完水管,居然忘了收好,使那水管正好橫過我們側(cè)門的走道。你一邊跟我合力把水管卷好,掛回墻上,一邊罵“工人怎么這么粗心,幸好沒人被絆倒”。
我很高興你那么說,不是高興你會罵人,而是高興你能知道“為他人著想”是一件重要的事。只是你知道嗎?你平常也可能犯像那些工人那樣的錯。
譬如昨天,你放學回來,進門就把書包往樓梯上一扔,又摘下腰包丟在走道上,不是就跟工人們犯了一樣的錯嗎?
如果公公婆婆不小心,或者爸爸急著跑下樓,一腳踩到你的書包,或被腰包的繩子鉤到,不就麻煩了嗎?
還有,你記不記得,我會叮囑你,上完浴室,一定要把門關(guān)好,或是把門完全打開,千萬別讓門呈九十度角擋在路中間,免得我走出書房,沒注意,一頭撞上去。
其實我已經(jīng)撞了一次,只是不好意思,沒跟你說,怕你笑我為什么一邊走路一邊看書,那么不小心。對!都怪我不小心。
許多意外都是因為出意外的人不小心,譬如馬路上有個“人孔”沒蓋好,就可能有人不小心摔下去。
你可以說是那個摔下去的人不小心,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想,如果那“人孔蓋”能夠被小心地蓋好,不是就不會有意外發(fā)生了嗎?同樣的,如果你把浴室的門關(guān)好,我不是就不會撞上了嗎?
所以我們可以說每個不小心造成的災(zāi)禍當中,都可能有另外一些不小心;如果大家都能小心一點,為別人著想,那不小心就能減到最低。
正因此,我常叮囑你,不可以在“動線”上放東西。
什么是“動線”?動線就是人們總經(jīng)過的路線。
你知道室內(nèi)設(shè)計,使每個人都能在其中順暢地走動;不好的設(shè)計則可能左邊多出個柜子、右邊又伸出個桌腳。
中國人講究的“風水”,跟動線就有很大關(guān)系。你想想,如果一個人天天在家里左邊撞一下,右邊躲一下,稍不小心就要受傷;再不然左邊伸出個尖,右邊冒出個角,使其中的人總是嚇一跳,時間久了,能不影響情緒,甚至影響身體嗎?同樣的道理,我們平常放東西,也一定要注意動線,在大家常走動的那條線上,你絕不能隨便扔東西,尤其那些有繩子、帶子的東西;還有,你的書也不能隨地扔,因為厚書能絆到人,薄書能滑倒人。不信你試試,把一本雜志放在地上,用腳在上面移動一下,你會發(fā)現(xiàn)那雜志因為用銅版紙印刷,一頁與一頁之間摩擦時,一點阻力也沒有,滑得像溜冰場一樣。
想想如果哪一天,你急著跑去接電話,一腳踩在這么一本雜志上,能不摔倒嗎?如果你摔倒時,又撞到旁邊的柱子柜子,那后果會如何?
我就曾經(jīng)看過,一個因為前面人不小心造成的災(zāi)禍。
那一天我到超級市場,看到有個女人正拿著地板清潔劑,一罐一罐看;還打開一罐,噴了一下。
接著,不超過兩分鐘,就聽見一聲尖叫、一聲巨響,一個顧客躺在地上。
當救護車把滿臉鮮血的受傷者抬走時,我看見那個試用噴劑的女人也躲在人群中。我相信那個摔倒的顧客,八成是踩到了那個女人噴在地上的清潔劑。
你說她這么一個不小心,可能造成嚴重的傷害,甚至奪去一條命;就算沒人知道,她的良心能不受譴責嗎?
這么多年來,我常想起那一幕,也常自責——如果我當時能警告那個女人,阻止她隨便噴,或要她噴了之后擦干凈,說不定就不會有后來的悲劇了。
所以,今天我要叮囑你:
我們要總為他人著想,別因為自己的“不小心”,造成別人的“不小心”和永久的“傷心”。
我們甚至在發(fā)現(xiàn)路上有障礙,可能造成別人危險的時候,主動把障礙移開;在自己差點沒看清楚臺階摔倒時,立刻告訴跟在后面的人:
小心!這里有個臺階。
學生例文
擔當
北京人大附中初三 趙一鳴
浸出汗水的左手緊緊攥住找回的五毛錢硬幣,右手握住被我視若珍寶的綠葉青菜,我小心翼翼地走在已走過無數(shù)次的柏油路上,因為第一次擔當買菜的“重任”而欣喜不已。我年少的心中溢滿了充實真切的成就感,不曾想過擔當要與汗水和困難聯(lián)系在一起,代表著使命與責任,意味著奉獻與傳承。
炎炎夏日,我與年過九旬的太奶一起住在爺爺奶奶家中。她稀疏銀白的發(fā)絲緊貼著頭皮,皺褶堆疊的雙手放在膝上,整日倚坐著曬太陽。爺爺作為長子一直擔當著盡孝的責任,服侍太奶多年。我從未想過這份責任在某一天會因為爺爺奶奶的短暫外出臨時由我來擔當。
太奶很消瘦,我替她拭凈嘴角的奶漬,在陽臺上學著爺爺奶奶的樣子履行著我的第一項任務(wù)——按摩。我試探著用不大不小的力輕輕按揉著太奶的小腿,驚異地發(fā)現(xiàn)她的肌肉是這般綿軟無力。松懈的肌肉垂在清晰可見輪廓的腿骨下,小心翼翼地摸上去只感覺到干癟的肉皮。深褐色皮膚上擴散的老年斑隱藏在肌膚的皺褶中,歲月刻下的紋路歷歷在目。我一下一下按揉著這冰涼幾乎沒有溫度的小腿,在滾滾熱浪中身上卻感覺一陣陣瑟縮顫抖,鼻翼間涌上一股若有若無的酸澀。就是擁有這樣一雙腿的老人傾注一生精力養(yǎng)育了四代子女,留給后人四世同堂的幸福。任時光無情地磨礪風化,無怨無悔地見證著用自己坎坷的一生換來后人的笑顏。
我身上肩負的責任此時更顯得高尚、神圣,這更加堅定了我擔當重任的決心。潮濕的汗水順著黏膩的發(fā)絲從脖頸間滑落,我執(zhí)著地按揉著太奶年邁僵硬的身體,企圖將我心中積聚的熱量與溫暖通過這種方式傳遞給她。“小小孫女,你揉得和你爺爺奶奶一樣好呢?!蔽姨ь^望去,只見太奶的嘴角勉強向上抬了抬,皺紋細密的眼角微微上翹,有種特別的慈祥,帶給人不可名狀的溫暖感動。剎那間我意識到無論歲月更迭時光流逝,這延續(xù)家族的重擔只是換了不同的人來擔當,一代代交替?zhèn)鞒?。太奶養(yǎng)育了爺爺,爺爺養(yǎng)育了爸爸,爸爸養(yǎng)育了我,而我現(xiàn)在正端坐在太奶面前擔當起愛與親情的責任。盡管時空交替,容顏更改,可是愛與親情一直維系著這代代傳承的擔當,亙古永恒的溫暖感動因為擔當,在時間的長河中綿延不斷、源遠流長。我想象著當我變成古稀老人而自己的重孫女擔當起代代傳承的愛的責任半跪在我面前為我揉腿的情景,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笑吟吟地回應(yīng)著太奶。
我替她擦拭身體,替她洗凈枯槁的銀發(fā),用湯匙舀起米粥一勺勺送入她嘴中,在悶熱的夏夜駐守在她床邊一下下為她扇著扇子……我做著一切力所能及的瑣碎的小事,盡己所能在照顧太奶的兩天中做到盡善盡美。因為擔當代表著使命與責任,意味著奉獻與傳承。
(選自《作文通訊》初中版2013年7-8合刊)
擔當
北京人大附中初三 吳葦航
擔當,無論是分內(nèi)與分外,不僅是一種責任的付出,考驗著勇氣;還是一種沉默的奉獻,承載著無私;更是一種前進的催化劑,喚醒每個人的責任感,一起撐起最美好的生活。
教師節(jié)禮物的原材料早已準備好,班長交到我手里,讓動手能力強的我做最后一步的工作——制作。只剩下一天時間了,而草草地制作一個模型就已耗費了一個小時。但是把住這最重要的一關(guān)是我的任務(wù)。裁紙、折疊、粘貼、包裝,每一步都要求快而精確。連續(xù)好幾個小時的制作讓我疲憊煩躁,推開膠布,扔下剪刀,想向班長他們要求少做幾份禮物。可是,已經(jīng)答應(yīng)下來的事情,即是我的責任,我不能僅為了完成而完成。既然決意擔當,就不應(yīng)該畏懼工作的繁重、煩瑣,要盡全力做到最好。更何況這是教師節(jié)的禮物,是全班同學對老師的心意,這樣的擔當是多么值得??!我為先前這種逃避心理而慚愧,也為擔當帶來的微微的自豪感而耐心地堅持下去。深夜,當桌前堆起一座小山,一個個精美的四層收納盒盡現(xiàn)眼前,那種畏懼五六個小時煩瑣工作的心情蕩然無存,心里滿滿的都是成就感。此時,我明白了擔當?shù)淖畛跻饬x即是責任,雖說只是完成了分內(nèi)的工作,但這也需要一種“承重”的勇氣。
一天后檢查板報,同為宣傳委員的她有急事回家了。我擔當起全部剩余的任務(wù),沒有抱怨。站在教室后排的椅子上單獨布置板報的身影,孤單又沉默——她回家了,我的任務(wù)之外多出的這一項,同樣也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理應(yīng)默默擔當這一切。令我沒想到的是,周圍的同學紛紛拿起粉筆,還有同學指導著我的畫,漂亮的圖案一直延伸到黑板的中心!我驚喜之余,急忙在黑板寫出這句“在一起,飛更遠”,這是早已定好的主題。一列大雁排成整齊的人字形飛過,與同伴一起前行,那上下扇動的翅膀,每次揮舞都能為整個隊伍帶來上升的動力。此時,擔當已成為班級每一分子的行動,或許因我的承擔影響了大家吧!也可能因那句“在一起,飛更遠”的鼓舞,這段時間班里共同學習共同努力的氣氛濃厚,板報主題成了老師們稱贊的焦點??粗橇邪追酃P畫的大雁,感觸頗深的我明白,每個人都擔當起一份小小的責任,一個集體就能撐起一片天空,我們就能從這里前行得更遠。
擔當可以從自我小事做起,從決心擔當慢慢變成習慣擔當,然后將這種意識傳遞下去。無論對自己、他人、集體,甚至整個社會,擔當都是一種神奇的力量,能磨煉自我品質(zhì),幫助他人前進,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擔當,是我們最有力的行動!
(選自《作文通訊》初中版2013年7-8合刊)
男人間的對話
安徽界首顧集中心學校海燕文學社 袁家輝
子:老爸,有空嗎?
父:當然,歡迎找麻煩!
子:老爸,有件事想聽聽您的意見。
父:洗耳恭聽!
子:這次學校的數(shù)學競賽,我得了第三名。
父:不錯呀,好小子!
子:但是。參加市里舉行的數(shù)學競賽學校只有兩個名額。也就是說,只有前兩名才有參賽資格。
父:于是,你落選了?,F(xiàn)在,你很失落!
子:不,我能參加競賽。
父:為什么?
子:因為老師說我平時成績比第二名穩(wěn)定,因為我……我是數(shù)學科代表……老師告訴我,這次比賽我之所以比第二名低一分,是因為答句沒寫,并且,參加市里比賽,對我今后升學會大有好處,而我又是他的得意門生。所以,他打算換下第二名,讓我去參賽。
父:那你要我恭喜你嗎?
子:不!千萬別這樣,這是對我的諷刺!我不準備去參賽。
父:噢?為什么?
子:因為……當然,這并不說明我沒有勇氣接受挑戰(zhàn),我相信自己的確不比第二名差!但人與人之間應(yīng)是平等的,競爭也應(yīng)該是公平的,我不想做對同學不公平的事!我相信老師會理解我的,他也會為擁有我這樣的“得意門生”而高興,甚至會比得了獎還高興!
父:你不后悔嗎?
子:絕不!
父:那好,就照你想的去做吧!男人,就應(yīng)該這樣,做自己不后悔的事!小伙子,有點兒成熟了!
子:老爸,謝謝您!
父:傻小子,謝什么?你不認為老爸思想陳腐、跟不上時代,有事愿意找我商量,我已經(jīng)很高興了!
子:不,爸爸,其實您的許多看法都很高明。在我眼里,您就是位無所不知的智者,真的!
父:抬舉,抬舉!
子:老爸,這件事是我們倆的秘密,好嗎?我怕老媽知道后,又該怪我憨了!
父:當然,這是男人之間的秘密!
子:OK!
(選自《作文》初中版2013年第4期)
喂豬
山東陽信縣河流鎮(zhèn)中學七年級 徐洪敏
指導教師 趙成良
今天是星期一,我們學校放假休息,媽媽便把喂豬的任務(wù)交給了我。
看看將近中午,我便學著媽媽的樣子,往豬槽里倒了些泔水,又倒了些玉米面。一看,玉米面多了,便又倒了些水,和了和,這下行了。我提起豬槽走向豬圈。豬看見我來喂它,撒個歡兒跑過來,沖我“哼哼哼”地叫著。我剛把豬槽放在地上,它就一頭扎進槽子里,顛起嘴巴子,呱唧呱唧地大口吃起來,一對大耳朵呼扇呼扇的,還不忘翻起白眼珠看看我,似乎在感謝我似的。我看它這么有趣,就蹲下來想看看它。或許是因為吃得高興了,小豬猛地一甩頭,將豬食濺了我一臉一身。臟死了。我生氣了,拿起根小棍子就朝它的身上使勁兒敲了一下子,豬疼得吱吱叫了幾聲。我生氣得大聲吼著:“快躲開,小笨豬?!彼孟衩靼琢宋业囊馑?,嚇得趕緊跑到了一邊,膽怯地望著我。
我從豬圈里爬出來,忽然想:這怎么能怪小豬呢?我又把棍子扔掉,爬進去,又把它叫到槽子跟前。它看看我,又吃起來。我用手摸著剛才打過的地方,小豬疼得馬上叫了一聲。我心里特別后悔,對它說:“小豬,真對不起,我真不該這樣對你,你能原諒我嗎?我相信你不會怪我的,因為你不小氣?!彼痔鹧劬ν?,似乎在說:“以后可不要這樣隨便冤枉人了啊?!币粫汗し?,小豬就吃飽了,吃得肚子圓滾滾的,甩著尾巴,呼扇了幾下耳朵,沖我叫幾聲,東拱拱,西拱拱,悠閑地散起步來。
我不知道還能夠喂它多久,因為它已經(jīng)不小了,聽媽媽說很快就要賣掉它,這幾天我要好好喂它,讓它吃好點兒,快快樂樂地多長幾斤肉。
(選自《作文通訊》初中版2009年7-8合刊)
片段一
“良知和責任”,正是因此,我們的人民和我們的作家心心相印。文學從來就不僅是作家個人的事業(yè),中華文化有悠久深厚的“詩教”傳統(tǒng),文學一向被看作是正人心、化風俗的重要途徑,“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感悟人生,增強明辨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更讓人們看到光明和希望,對生活充滿信心”。從古至今,那些偉大的作家們,從未放棄他們對家國天下、對民族命運的責任,他們的作品呼應(yīng)著人民的憂樂,深沉地表達著把中華民族從根本上凝聚在一起、使人們向上、奮進的思想和情感。
——鐵凝《牢記良知和責任》
片段二
擔當,就是將精神揮灑于天地之間;擔當,就是將信念舉過人生的頭頂;擔當,就是將生命奉獻于自己的責任之中。
我想起邊防哨兵。他們威嚴地站立在國境線上,那樣專注,那樣執(zhí)著。他們的擔當是國家安定的一個保障,他們的擔當是國泰民安的一個象征。如果沒有這樣的擔當,邊境的安全在哪里?如果沒有這樣的擔當,平安的生活又在何處?
我又想起那年冬天,我國南方遭遇了一場嚴重的冰雪災(zāi)害,道路被無情封堵。這時候,站立在大路兩側(cè)的是我們可愛的戰(zhàn)士,他們在冰天雪地里,指揮著交通,疏導著車流和人流。他們用鋼鐵的意志,擔當起艱巨的任務(wù)。這種擔當,又是多么意味深長!
我也想起在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失去家園的人們被困在廢墟上的情景;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參與搜救的人民子弟兵,站立在瓦礫旁的情景;還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站在余震不斷的災(zāi)區(qū)指揮若定的身影,我想這更是一個民族頑強意志的體現(xiàn),是民族精神的寫照。
——佚名《擔當》
素材一
1944年,胡佩蘭畢業(yè)于河南大學醫(yī)學部,70歲時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yī)院婦產(chǎn)科主任的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堅持坐診。
胡佩蘭生活節(jié)儉,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但她經(jīng)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yī)藥費。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
胡佩蘭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歲的胡佩蘭心臟病突發(fā),經(jīng)搶救后,第二天她依然準時到醫(yī)院坐診。胡佩蘭根據(jù)自己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平時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儀器。因為慕名找上門的病人多,胡佩蘭每天都會堅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對患者也極有耐心,給病人開藥,很少超過一百元。
胡佩蘭對病人的態(tài)度有目共睹,她經(jīng)常說:“醫(yī)患關(guān)系搞不好是因為交流不夠,醫(yī)生只要對病人認真負責了,病人也自然會對醫(yī)生極力配合。不管面對哪一個病人,都要把患者當成自己的第一個病人來對待。2014年1月22日,胡佩蘭老人為她的患者耗盡了最后一絲心力,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彌留之際,她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患者,留給世人的最后一句話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素材二
1998年,段愛平嫁進了返底村。為改善生活,她借錢做起了焦炭生意,兩年下來賺了幾十萬元。當時的返底村是個名副其實的窮村,村小學的教室是危房,沒有教師給孩子們上課。沒上過學的段愛平?jīng)Q定出資為村里建一所新小學。
1999年,段愛平在沒有參加候選的情況下,高票當選為返底村村委會主任。上任后,段愛平先后給村里蓋了學校,建了養(yǎng)老院。為了建養(yǎng)老院,她沒時間陪肝癌晚期的老伴;為了使村民發(fā)家致富,她帶領(lǐng)村民種植藥材,改造全村電網(wǎng),投資園林建設(shè),栽植樹木,而這些項目中段愛平自己就貼了十幾萬元。
2014年,段愛平被診斷為淋巴癌,經(jīng)過化療、電烤,她的脖子已經(jīng)看不到完整的肌膚,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藥度日,身體已經(jīng)到了嚴重透支的地步。就是這樣,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想著的是要盡力再為村民做更多的事。因此,她當選為"201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素材三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zhèn)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yǎng)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癡呆癥,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能丟下媽媽。
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么吃得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zhuǎn):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準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鐘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后,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wù)卻一點兒也沒落下,他教兩個班的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p>
寫作訓練
接受并負起責任叫“擔當”。擔當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行動,更是一種責任。擔當,可以為自己、為他人,也可以為國家、民族,甚至……
請以“擔當”為主題或以“責任的詮釋”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注意寫出你對“擔當”的體驗或感悟。除詩歌外,文體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