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里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喝彼退忠缓兄痢2僮詫憽耙缓纤帧比钟诤猩希弥割^。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每次聽到這個故事,都會想,這一盒酥到底是什么樣的美味呢?仔細一想,當年的塞北,也就是如今的西北之地,加上受三國文化的影響,秦隴之地都有做酥的傳統(tǒng),只是如今這酥在秦隴一帶叫做點心。
點心是記憶里最精美的食物,也只有在過年這樣的重大節(jié)日里才有機會享用,而點心的制作過程,更像是一場北方農(nóng)家的集體狂歡。
臘月二十三是送灶王爺?shù)臅r候,這一天,也算是一年艱苦時日的最后一天,送走了灶爺,奶奶滿臉堆笑地跟我們說:“灶王爺上天了,就看不見你們在廚房鬧騰了?!庇谑?,嬸嬸、媽媽、姑姑一起上陣,大盆地挖白面,大壺地舀清油,開始準備做點心了。
從市集回來的父親,會從口袋里摸出一個紅紙包來,小心地打開,里面是剛從市集買回來的紅綠絲(用染色的橘子皮做成的細絲)、核桃仁、葡萄干、芝麻……當然,也少不了一包白糖。
有了這些輔料,女人們歡心鼓舞地干開了,和面的和面,炒油酥的炒油酥。而饞嘴的男人們也不會閑著,他們要用土坯造一個土烤箱出來,可別小看這土烤箱,點心的成敗就在這土烤箱里了。
烤箱泥成了,孩子們需要找來干樹枝做燃料,把烤箱烘得熱熱的。女人們已經(jīng)開始包點心了,包上和了各種輔料的餡料,也包上一年的幸福和快樂。包好的點心需要壓在手工鑿好的模子里,輕輕一磕,出來一個圓圓的點心。
放在大鐵盤里送入土烤箱開始烤制,大約半個小時后,一盤香氣四溢的點心就出爐了,小孩子們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圍上來,奶奶微笑著拍一下最先伸上去的小手:“等著,還沒好呢!”然后拿出毛竹做的小印章,輕輕地點上一朵紅紅的小梅花。
而此時,點心的濃香已經(jīng)伴隨著一大家人的歡聲笑語,飄散在整個村子。
主料:
面粉300g、大油或者黃油丁60克、玉米淀粉30克、菜籽油70克。
輔料:
葡萄干、芝麻、紅糖、花生仁、紅綠絲、玫瑰糖、核桃仁、雞蛋、清水、鹽、白糖。
做法:
1 制作油酥:面粉100克、玉米淀粉30克、黃油60克混合揉成面團。蓋上保鮮膜醒15分鐘。
2 制作水油面:面粉200克、鹽2克、白糖5克、植物油60克、清水適量揉成面團。蓋保鮮膜餳15分鐘。
3 餳好的兩種面分別分成大小相同的小份。
4 取一份水油皮搟成薄片,將油酥包入。
5 以包包子的手法裹住油酥,封口向下按扁,搟成牛舌狀,從上到下或者從下到上卷成卷。蓋保鮮膜餳15分鐘。
6 取一份出來豎放,搟成牛舌狀,再次卷起,蓋保鮮膜再醒15分鐘。
7 準備餡料:把葡萄干、花生仁、芝麻、紅糖、玫瑰糖、核桃仁等煸炒了一下,放入適量食用油和水熬制而成。
8 15分鐘過后,取一份面卷對折壓扁,搟成薄片,放入餡料。
9 像包包子一樣包好,封口要捏緊。封口朝下,用手稍微壓扁。
10 表面刷上蛋液,撒少許熟芝麻。
11 烤箱175度預(yù)熱后,烤25分鐘即可。
小貼士:
點心又叫“酥食”,是一種有甜餡的酥餅,起源于漢代。酥類大多為水油面皮酥,按照加工方式分有明酥類,如鴛鴦酥、萱化酥、藕絲酥等;暗酥類,如雙麻酥餅等;半暗酥類,如蘋果酥等。其他還有桃酥、蓮蓉甘露酥等混酥品種。
(責編 江有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