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娟
?
福建寧德蕉城區(qū)草莓連作障礙改良措施
張玉娟
導讀:福建寧德蕉城區(qū)長期采用一季草莓+一季水稻的簡單水旱輪作模式,導致土壤次生鹽漬化加重、土壤營養(yǎng)元素失衡、草莓產量和品質下降。分析了草莓重茬障礙發(fā)生的原因,并提出應增施有機肥、采用測土配方施肥、多元化合理輪作、太陽能或石灰氮土壤消毒等措施。
草莓著色不良
草莓畸形
福建寧德蕉城區(qū)現有草莓種植面積200多hm2,多采用草莓與稻田輪作的一年一栽種植模式,該模式經過多年重復循環(huán),不同程度地產生連作障礙,影響草莓產量和品質。本文結合日常生產實踐,分析了草莓連作障礙的表現及發(fā)生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1.1草莓生育不良
草莓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具有選擇性,因此在同一塊土地上長期種植草莓,會造成土壤中某種養(yǎng)分虧缺,使草莓植株生長發(fā)育不良,表現為草莓葉片變小、葉柄變短、長勢衰弱、全株矮化、須根變成黑褐色而腐爛,甚至全株枯死。
1.2草莓病蟲害提早發(fā)生
在簡單輪作模式下,土壤病原菌大量積累,增加了再侵染源,使草莓病蟲害提早發(fā)生且嚴重發(fā)生。特別是在開花結果期地溫升高,使得病菌繁殖蔓延加快,土傳病害如枯萎病、紅中柱根腐病、黃萎病和根結線蟲病為害導致的死苗現象一年比一年嚴重。
1.3草莓生理性病害日趨嚴重
簡單輪作造成的養(yǎng)分虧缺會影響花果的發(fā)育,如缺硼引起授粉不良和結實率低,導致果實畸形、果品質量差;而缺鈣易發(fā)生硬果。異?;?、畸形果、軟質果、果實著色不良等造成果實品質差、產量低。
2.1土壤微生物失衡
土壤微生物能較早地預測土壤質量的變化,是土壤健康的決定性因素。由于作物對土壤養(yǎng)分具有選擇性吸收的特點,在同一地塊連續(xù)栽種草莓多年,導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發(fā)生很大變化,土壤有益微生物活性明顯降低,根結線蟲和病原菌大量繁殖,病蟲害發(fā)生嚴重。草莓黃萎病和枯萎病病菌存活在土壤中,從植株根部機械損傷處侵入。
2.2土壤養(yǎng)分不平衡
不同作物吸收土壤中營養(yǎng)元素的種類、數量及比例各不相同,根系深淺與吸收水肥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多年簡單輪作,因草莓根系總是停留在同一土層,大量吸收某些特需元素,造成土壤養(yǎng)分的偏耗,使土壤養(yǎng)分不平衡。而生產過程中,過多施用化肥,致使淺層土有害鹽類物質積累,而有機肥用量少,導致土壤理化性狀變差,土壤中草莓所需養(yǎng)分逐年減少,草莓根際周圍的養(yǎng)分平衡失調,致使養(yǎng)分缺乏而減產。如禾谷類作物,對土壤中的氮、磷、硅吸收較多,對鈣吸收較少,而豆科作物對土壤中的鈣、磷、氮吸收較多,對硅吸收較少。
2.3化感作用明顯
在正常的生理代謝過程中,草莓根系常分泌出一些對自身有害的物質,而連作使草莓根系分泌物、植株腐爛后留下的有害物質逐年積累,導致草莓生長受阻、發(fā)育不良。
3.1改良土壤
克服草莓連作的根本在于改善土壤環(huán)境,預防土壤良性理化結構受到破壞和養(yǎng)分缺失,從而創(chuàng)造適宜草莓生長的土壤條件。改良土壤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應根據各地自然經濟條件,因地制宜,逐步實施。
①增施有機肥通過施入腐熟有機肥與磷鉀肥改善土壤環(huán)境,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人畜肥、農家肥和垃圾肥。在草莓采收完畢后,大量增施有機肥和鋸木屑,如施用圈肥、沼液沼渣、鋸末及腐熟雞糞等,可667 m2施腐熟圈肥1 500~2 000 kg或腐熟雞糞750~1 000 kg,并進行深耕,與土肥混勻,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強保肥、保水、透氣、調溫功能。同時在草莓采收結束后,栽種一些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后割青,將其秸稈壓入土中作綠肥,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土壤有機質及氮、磷、鉀等含量的增加,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團粒結構,提高土壤肥效和蓄肥性能,增強土壤對酸堿的緩沖能力,提高難溶性磷酸鹽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還可緩解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污染。
②測土配方施肥測土配方施肥是影響土壤質量及其可持續(xù)利用的重要農業(yè)措施之一。針對所種地塊,做好肥力測定,尤其是正確估計前茬殘留肥力,可更好地為培肥土壤提供科學依據。草莓根系分布淺,宜選擇排灌方便、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中性或微酸性砂壤土種植。一般草莓不需要太多的氮肥,應適時補充磷肥和鉀肥,磷肥可促進花芽分化和提高坐果率,鉀肥主要是促進果實成熟,提高果實糖量,改善果實品質。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可及時掌握土壤肥力狀況,能按草莓需肥特征嚴格掌握化肥施入量,實現有機肥與化肥、氮肥與磷鉀肥、中微量元素等肥料適量配施,還可進一步加強土壤的通透性,避免硝態(tài)氮的產生及中毒現象。生產中,適當噴施磷酸二氫鉀液,可抑制植株對氮元素的吸收,減輕肥害對植株的影響,實現土壤微生物、土壤養(yǎng)分平衡,創(chuàng)造適宜草莓根系生長的土壤條件。
3.2合理輪作
與其他農作物實行合理的輪換倒茬,特別是與禾本科作物進行水旱輪作是目前解決草莓重茬減產問題的一種有效辦法,對預防土傳病害的發(fā)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輪作能全面均衡地利用土壤各種營養(yǎng)元素,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調節(jié)地力,提高肥效,做到用地、養(yǎng)地結合。
①多元化輪作除栽種一些菜用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不宜與病蟲害相同的茄科輪作)外,還可推廣大白菜、金滿地香瓜等,交替種植深根系與淺根系的作物、需肥量大與需肥量小的作物。
②改變種植方位改變種植畦的行向和位置,使作物最大程度地均衡地吸收土壤養(yǎng)分,不僅可減輕病害,還可改變土壤通透性和氧化還原性,影響作物的根系活力和土壤養(yǎng)分形態(tài)。
合理輪作既改變了土壤微生物的環(huán)境,還可淋洗一部分有害鹽分和根系分泌物,有效抑制病蟲害的發(fā)生,同時提高復種指數和土地利用率,有效挖掘土壤潛力,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實踐表明,采用輪作模式的草莓田比不輪作田農藥噴灑次數減少2~3次,節(jié)省農藥投入750~1 050元/hm2,在相同施肥的前提下,采用輪作模式的草莓比單一種植的產量增加15%左右。
3.3土壤消毒
①太陽能消毒采用太陽能高溫殺菌消毒安全、經濟,是防治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的有效措施。在7~8月高溫季節(jié),清理備栽園地地面雜草、雜物,全園耕耙平整,引水入田,持水5 cm,將耕地用塑料薄膜覆蓋,四周填土封實,強烈陽光照射可使膜下水溫上升至60℃以上,1個月的高溫期足以殺滅土壤中大部分病原的菌絲、菌核和孢子,為優(yōu)質草莓種植提供好的土壤環(huán)境。
②石灰氮消毒為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消毒效果,可每667 m2增施有機肥2 000 kg、石灰氮70 kg,撒勻后翻入土中,既增加殺菌效果,又可培肥地力。施入的石灰氮既可作鈣肥,又具有較強的除草、殺菌能力,簡單易行、效果較好。
張玉娟,福建寧德市蕉城區(qū)城南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352101,電話:13774771198,E-mail:745445037@qq.com
收稿日期:201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