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媽
管教調(diào)皮的熊孩子在大家看來似乎是一大難題,但美國的老師和家長并不這么認為。
逃逃一年級的老師叫Mrs. Miller, 她會在班上發(fā)行Miller money,當孩子們表現(xiàn)好的時候,便會被獎勵一些Miller money,如果攢夠一定量,就可以讓自己放肆一把了。具體的放肆行為包括:今天不做作業(yè),早上不寫日記,在教室里邊吃東西邊看電視等等。這種神奇的Miller money給了孩子們一個偷懶、散漫的空間,讓原本循規(guī)蹈矩的校園生活刺激而精彩,讓每次得到Miller money的逃逃激動異常。
逃逃參加的童子軍,每年都搞義賣爆米花籌款。賣得最多的孩子得到的獎勵是用蛋糕往老師或者家長臉上扣(他們叫throwing pies)。這和我們傳統(tǒng)文化里的尊師重道格格不入,但在美國很流行,是老師、校長常用的獎勵方式,非常能激勵孩子們努力完成任務,也讓童子軍團隊更增添了凝聚力。
逃逃的學校每年都有奇裝異服周,在這一周里,你可以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怎么搞怪裝壞都可以,比如周一穿兩只不一樣的襪子,周二把衣服反著穿,周三穿有保護色的衣服,讓老師發(fā)現(xiàn)不了你……
國內(nèi)孩子們在快期末考試這段時間都很緊張,因為得準備考試了。但逃逃學校卻設置了“crazy 19 days”, 就是離放假還有19天,每天做一件瘋狂的事情,比如上課可以坐在桌子上,或者可以坐在教室任何一個角落。我一想起孩子們東一個西一個地散布在教室各種角落就覺得很搞笑。聽似荒唐,但換個角度想,在這種放松舒適的氛圍下備考,孩子們說不定能發(fā)揮得更好。
以上這些都是美國人為孩子們的“小邪惡”制造的發(fā)泄出口,從老師到家長甚至校方都會全力配合。有人也許會問,熊孩子本來就夠淘氣的,再這么縱容“教唆”真的好嗎?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美國人看得很清楚:美國發(fā)明家愛迪生年幼時,看到母雞孵小雞,于是也用自己的肚子去孵小雞。這種看起來有點“小搗蛋”“小邪惡”的行為,卻開啟了愛迪生探索求知的一生。現(xiàn)在我反過來問你:熊孩子本來就淘氣,你偏偏要杜絕搗蛋、壓制天性,這樣打擊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