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兩市連日來“跌跌不休”,加之炎炎烈日,更加影響人的胃口,但可是,在這樣倒胃口的環(huán)境下,本人的體型卻日漸肥碩。于是三五同道相約打賭,看誰能在月內(nèi)將體重減去十斤,這酸爽,夠勁道??磥砩钜彩切枰獣r不時的來點兒刺激,更何況是藝術(shù)?!
創(chuàng)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對于我們的衣食父母——廣大影友來說,恐怕跟風兒式的,將某大展獲獎作品當作勝利女神似的進行膜拜、模仿更多些吧。這能怪影友嗎?當然不能!作為媒體,我想我們是有責任的。
去年一篇《警惕:紀實攝影沙龍化》的文章在業(yè)界影響頗廣。恰巧前段時間跟友人聊此話題。正反來說,有這么幾點感想。一、程式化。目前無論是紀實還是藝術(shù),甚至包括“小鮮肉”的新銳攝影,都有人總結(jié)出了“人小、景大、降飽和”的規(guī)律,語言表達程式化問題何其突出。二、唯美化。通常我們理解的沙龍攝影,大都是以講究的光影、新穎的構(gòu)圖見長。而紀實攝影,則是以客觀真實表達事物為主要目的。按理說,這二者本也不是一對矛盾體。但任何事,往往過之不及。在藝術(shù)評論中常用到一個詞兒“匠氣”,意為,作品刻意雕琢、過份整飭,失去了本來的生動鮮活。剛才說,正反兩方面說。對于初學攝影的朋友們,掌握攝影基本的語言技巧,是邁進攝影大門的第一步,此過程不可少,也非常必要。但同時內(nèi)心的修煉更為重要,也更為漫長。講究,在我看來絕不是一個貶義詞。三、缺少地氣。有錢就任性,隨時都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天南海北,無往不利。“滿目河山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蹦魏紊磉叺娜松磉叺木皟嚎偸遣蝗缤饷娴氖澜缇?。但這份精彩的下面,多是些浮光略影的獵奇。不過反過來說,高高在上的“話語權(quán)霸”,一面鼓吹記錄非遺的重要性,一面又譴責人家拍攝表演化?,F(xiàn)代化進程中,誰還穿著過時的民族服裝下地干活過生活?扮上吧,說你表演;不扮吧,在靜態(tài)的畫面中又有言說不清的尷尬。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四、分類不清??赡芪覀冏约憾紱]弄明白,藝術(shù)和紀錄的分界線在哪里,以至于有些人,簡單粗暴地將其邊緣定義為“P”即藝術(shù),不“P”即紀實。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其實以上所述,不見得說到正點上,更未開出什么靈丹妙藥,只是一些感慨。最后拽兩句高大上的話作結(jié)吧。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薩拉馬戈如是說,“盲目并非真的盲目,這是對理性的盲目。我們都是理性的人,但是沒有理性的行為?!币辉趺凑f,唯理性才有價值!沉思,沉淀,不沉重。剛剛聽說,油價降了,看來并不是一切叫“跌”的東西,都是不堪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