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時報
熱敷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外敷療法,主要用于關節(jié)痛、風寒感冒、痛經(jīng)等常見病?!皽貏t通,通則不痛?!比藗兒茉缇桶l(fā)現(xiàn),將熱的物體敷在疼痛部位可消除和緩解疼痛,熱敷尤其適宜治療各種寒性病癥。
關節(jié)痛關節(jié)疼痛主要是由于受涼或者血瘀,經(jīng)脈閉阻不通所致。采用熱敷,可以起到祛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將粗鹽放入鍋中炒熱,直到燙手即可。把炒熱的粗鹽用布包起來。然后把粗鹽熱敷包放在疼痛、畏寒的關節(jié)上。
風寒感冒熱敷大椎穴有利于祛除體內寒氣,解表發(fā)汗,以達到治療風寒感冒的目的。大椎穴位于頸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屬于督脈穴位。督脈統(tǒng)領一身的陽氣,為陽脈之海。熱敷后要注意保暖,以免寒氣入侵。
拉肚子對于受涼引起的腹痛、腹瀉,可采用熱敷神闕穴的簡單療法。將熱鹽包敷在神闕穴上,還可以同時熱敷關元穴(臍下四橫指處),具有除濕祛寒。溫補脾腎的功效。
落枕落枕所致的頸部疼痛、轉動不靈活,可以用醋熱敷大椎穴和頸部疼痛處。落枕是風寒之邪侵襲,經(jīng)絡閉阻不通,或者扭傷及氣滯血瘀所造成的,用醋熱敷可起到疏風散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取適量食醋,加熱到不燙手為宜,然后用紗布浸蘸熱醋敷于患處,同時慢慢活動頸部。
痛經(jīng)寒凝血瘀和氣滯血瘀型痛經(jīng)可用中藥熱敷來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jīng)用吳茱萸藥液熱敷小腹,起到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目的。氣滯血瘀型痛經(jīng)取云南白藥用酒調糊,用棉紗布包好,再用熱水袋包裹熱敷在小腹,起到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
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采取熱敷療法,熱敷也有禁忌癥,自己在家做熱敷時尤其要注意。
不是人人都適合熱敷。皮膚感覺不敏感或異常的人群,如老人、小孩、糖尿病伴有神經(jīng)病變及中風患者,不宜盲目熱敷。如果需要熱敷,則一定要注意控制溫度,否則很容易燙傷。
不是任何情況都能熱敷。皮膚有潰爛或皮膚病者,要避免在皮損表面進行熱敷,以防感染或刺激皮膚病,加重癥狀。另外,扭傷、拉傷等急性軟組織損傷初期,皮下有瘀血,24~48小時之內是不宜熱敷的,否則會加重局部腫脹。
不是什么病都適合熱敷。熱敷主要是針對寒性病癥,所以溫熱病癥的患者不宜熱敷。
熱敷絕非越熱越好。熱敷的溫度不宜過高,通常40~50攝氏度即可,熱敷20分鐘左右。如果在皮膚比較嬌嫩的部位熱敷,溫度需要再低一些。同時,要避免長時間固定在一個部位熱敷,否則也易造成燙傷,最常見的就是熱水袋使用不當導致皮膚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