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從嚴治黨已經(jīng)成為全黨上下的共識,拿起批評與自我評這個武器,讓黨內的民主生活會規(guī)范起來,真正發(fā)揮作用,也成為當前各級黨組織的必修課。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084-01
召開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民主生活會,是我們在黨的組織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一個難題。特別是在黨中央狠抓“四風”的背景下,大家思想上普遍有“三大包袱”,一是精神壓力大,怕被抓“辮子”;二是思想顧慮多,怕給自己惹“麻煩”;三是怕得罪人,與人“積怨”。那么,如何放下“三大包袱”,我認為一是正確看待,提高認識;二是科學運作。
一、正確看待,提高對提高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認識
作為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重要法寶,大家對批評和自我批評其實并不陌生,但仍有不少同志感到不適應,有畏難情緒,顧慮重重。所以,要開好民主生活會就要解決認識到位的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與黨內生活長期保持團結和諧是密切相關的。但是,團結和諧的局面之下也存在“好人主義”滋長蔓延的傾向。團結和諧與一團和氣,維護團結與好人主義,兩者的界限往往就差一步之遙。缺乏了嚴肅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庸俗的“關系學”就會代替黨性原則性,無原則地保持一團和氣,最終在一團和氣中,問題越積越多,以至于積重難返。實踐證明,不講立場和原則的好人主義,最終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因此,黨內生活,只能運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
二、怎樣科學運作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民主生活會
(一)召開民主生活會的總要求。如何開好這個會?“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給出了根本遵循。
1.照鏡子——找到差距?!罢甄R子”照鏡子,主要是以黨章為鏡,在宗旨意識、工作作風、廉潔自律上擺問題、找差距、明方向。照什么樣的鏡子,決定著能看到什么樣的問題。如果照的是哈哈鏡,自然變形走樣、難見真章;如果照的是朦朧鏡,云里霧里“看起來很美”,也難以反映實際問題。鏡子干干凈凈、清清爽爽,才能把缺點看得清清楚楚、把問題看得真真切切。對照黨章,增強黨員意識;對照廉政準則,增強廉潔意識;對照改進作風要求,增強自律意識。
2.正衣冠——立查立改。改作風、除毛病、正品行,自然會有那么些障礙、那么些糾結、那么些難為情,甚至還會有痛苦,但共產(chǎn)黨人連流血犧牲的革命年代都走過來了,還在乎這點個人榮辱得失?黨員、干部都要拿出“吾日三省吾身”的誠意,有刮骨療毒的果敢,立查立改,立說立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正心誠意、知錯就改,從一個個具體的毛病改起,從一件件具體的事情抓起,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共產(chǎn)黨員的良好形象何愁不樹立,群眾的信任焉能不增加?
3.洗洗澡——敢于批評。洗澡誰都會,關鍵是如何才能洗干凈;批評都不陌生,問題在怎樣才有實效?,F(xiàn)實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常能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這些黨員干部“學油了”、“搞精了”、“學乖了”,習慣于信奉“栽花不栽刺,以后好辦事”的處世哲學,不敢較真碰硬,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有的干部嘴上倒是提意見,聽起來知無不言,實際上言不由衷,表面上和和氣氣,內心里疙疙瘩瘩。更有些干部,苦心于委婉措辭,以批評之名行溜須之實,將批評與自我批評變成了吹捧與自我吹捧。這樣不但絲毫起不到清理思想灰塵、驅趕政治微生物的效果,也會使教育實踐活動浮于表面、走走過場。
4.治治病——對癥下藥。治病的過程,就是教育實踐活動見真章、動真格的過程。不論是查擺問題、開展批評,還是召開民主生活會,那些重形式輕內容、重表態(tài)輕行動、重班子輕個人、重工作問題輕“四風”問題的做法,既未找到癥結所在,也未用對藥、用足藥,甚至以“保健品”取代治病藥,真病假治、大病小治,只能是越治病越重。只有較真碰硬、狠下猛藥、深挖病根,才能掃除積弊、破解難題,確保教育實踐活動不虛、不空、不偏、不走過場。
(二)召開民主生活會的主要方法。
1.精心組織好會前談心交心活動。 “一把手”要帶頭找班子成員談心,一是征求下級對自己的意見;二是點明下級存在的問題;三是聽取對班子的意見和建議。力求把問題談開,把思想談通,使每一位參加生活會的成員都有充分的思想和精神準備。
2.制定專題民主生活會方案。方案內容包括:會議主題、時間安排、會議地點、參加人員、列席旁聽代表、會議安排等,可采取全程錄像異室觀摩、群眾打分評價的辦法。
3.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同志主持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會議期間領導班子成員不準請假。會議議程包括:一是主要負責同志就開展專題民主生活會提出要求;二是班子成員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三是聽取主要負責人關于班子對照檢查情況的報告;四是參會有關領導同志講話;五是主要負責人作專題民主生活會總結講話。
(三)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的基本要求。
1.把脈聚焦,解決“泛”的問題。把脈聚焦,就要把聚光燈打到自己身上,樹立主角意識。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角是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不論批評還是自我批評,都應杷自己擺進去。各認各的不足,各領各的問題,各找各的根源。一把手尤其要有批評的自覺,帶頭查擺問題,帶頭開展批評,帶頭進行整改,決不能拋開主角去“運動群眾”,更不能搞“領導有病,群眾吃藥”。
2.立足整改,解決“行”的問題。行動比表態(tài)更重要。改作風,群眾不看講得多么生動精彩、列了多少問題單子,關鍵是看哪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得到改進,哪些作風頑疾得以祛除。正因如此,專題民主生活會不能閉門造車,一定要創(chuàng)造條件、暢通渠道,讓群眾全程參與、提意見、做評判,將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置于廣泛而有效的監(jiān)督之下。
3.開展批評,解決“誠”的問題。對黨忠誠,為人坦誠,誠,是共產(chǎn)黨員應有的態(tài)度和品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要開誠布公,誠心誠意,有缺點談缺點,有意見談意見,敞開心扉剖思想,打開天窗說亮話,既不遮遮掩掩,又不扣帽子、打棍子,推心置腹溝通,將心比心地交流,讓人臉上火辣辣,心里熱乎乎?!安宦狕L歌燕舞,要有真正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批評和自我批評解決黨內矛盾的有力武器”,要“大膽使用、經(jīng)常使用這個武器,使之越用越靈、越用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