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超
6月15日是紀念英國《大憲章》簽署800年的日子,英國舉行了盛大的紀念儀式。這一早在1215年簽署的文件,有人說它對英國最終確立君主立憲制具有重要的意義,有人說它影響了法國《人權宣言》以及美國憲法,也有人說它是世界憲法的基石。1941年,丘吉爾為了勸說美國參加二戰(zhàn),甚至提出以《大憲章》原件作為美國援軍的交換。然而,對于公眾而言,全文通讀過《大憲章》的人卻是不多。
《大憲章》最初是用拉丁文寫在羊皮紙卷上的,內容既不分段落也沒有條款,只是記錄下貴族們的各條意見,反而更像是向國王的訴苦信。后來的63條內容是由專家翻譯成英文后按照內容劃分而成的。對于當代讀者來說,《大憲章》絕大部分都晦澀難懂,充滿了中世紀的風格。其中主要對自由、司法公正和財產(chǎn)權進行了規(guī)定,核心思想就是限制國王權力、保障貴族權利。但是細看之下,《大憲章》居然還涉及了鋤頭、魚塘甚至寡婦和嫁妝這些瑣碎的內容。
其中,《大憲章》第5條規(guī)定了監(jiān)護人在管理土地期間,要從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錢專門修繕房屋、園地、魚塘、磨坊及其他附屬物,同時在該土地的繼承人成年后,監(jiān)護人除了要向其歸還土地外,還特別提到了犁、鋤頭等其他農(nóng)具。這主要是考慮貴族繼承人的利益,要求監(jiān)護人在繼承人成年前代為管理其擁有的“莊園”。尤其是,并非所有的貴族都擅長理財,他們要為孩子上學、傭人開銷、各種禮服等等巨額花銷頭痛,要盡量避免繼承大量欠債的情況。除此之外,《大憲章》中還規(guī)定了寡婦不僅能不受任何約束地拿到屬于她的財產(chǎn),還允許在夫家居住40天,并且拿回自己的嫁妝。為什么要提到寡婦的權利問題呢?這是因為中世紀英國乃至整個歐洲的寡婦數(shù)量都特別多,這主要和男子死亡率高有關系,在15世紀英國貝德??さ?26份遺囑中,有235份(占72%)遺囑提到健在的妻子。這些守寡的婦女大部分都選擇改嫁,這樣的選擇和她們的經(jīng)濟條件有很大關系。
另外,這樣一份文件中甚至還有專門涉及猶太人的規(guī)定。在第10條和第11條針對猶太人作為債權人時,未成年人繼承債務后不需要付利息,而寡婦也有權拿走其嫁妝。為什么一定要針對猶太人呢?中世紀生活在英國的猶太人憑借著借貸生意發(fā)家致富,一旦借錢的人還不了債,猶太人就獲得了他們土地的短暫所有權。為此這份以維護貴族利益為目的的《大憲章》當然會針對猶太人作出一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