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應泉
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對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觀察
黃應泉
目的 探討應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技術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實施ICU救治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ICU病房就診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4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42)。采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技術對治療組患者實施輔助治療;對照組患者不采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技術,比較2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水平恢復正常時間(3.30±0.76)d和接受ICU治療總時間(5.18±1.24)d明顯短于對照組[(5.74±1.69)d、(6.88±1.72)d](P<0.05);治療效果(總有效率88.1%)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總有效率69.1%)(P<0.05);不良反應(1例)明顯少于對照組(9例)(P<0.05)。結論 應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技術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實施ICU救治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急性左心衰竭;ICU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通常情況下會同時合并出現急性肺水腫癥狀,且低氧血癥程度非常嚴重,從而使全身臟器處于一種缺氧狀態(tài)下,發(fā)生不可逆的代謝損害。該病主要具有起病急、進展速度快、病情程度嚴重等特點,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搶救,臨床病死率非常高[1-2]。本研究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應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技術實施輔助治療的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人民醫(yī)院ICU病房就診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4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42)。對照組患者左心衰發(fā)病時間1~7h,平均發(fā)病時間(2.4±0.8)h;男25例,女17例;患者年齡46~82歲,平均年齡(61.3±1.1)歲。治療組患者左心衰發(fā)病時間1~8h,平均發(fā)病時間(2.5±0.7)h;男26例,女16例;患者年齡44~81歲,平均年齡(61.4±1.2)歲。2組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高流量吸氧和抗心力衰竭等常規(guī)ICU治療。不采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技術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技術對治療組患者實施輔助治療,具體措施為:采用本院現有的呼吸機,實施壓力支持通氣和呼氣末正壓。壓力支持通氣由8cmH2O的壓力水平開始漸增至15cmH2O左右,以使潮氣量得到充分的保障;呼氣末正壓水平控制在0~2cmH2O之間,逐步漸增至5cmH2O左右;開始的氧濃度水平控制在80%~100%,然后根據實際血氣分析結果漸減至50%左右;吸呼比控制在1∶1.5~1∶2.5之間;通氣治療時間應保證在1h以上,以后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需要,可以適當降低通氣壓力水平,減少通氣治療時間。待患者的病情表現穩(wěn)定后,可以改用導管進行吸氧[3-4]。
1.3 觀察指標 選擇血氣分析指標水平恢復正常時間、接受ICU治療總時間、急性左心衰竭疾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等作為觀察指標。
1.4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患者治療后端坐呼吸、呼吸困難等癥狀和陽性體征徹底或基本消失,兩肺的哮鳴音和濕啰音也基本消失,心率水平、呼吸深度和次數、SaO2水平均恢復正常狀態(tài);有效:患者治療后端坐呼吸、呼吸困難等癥狀和陽性體征明顯好轉,兩肺的哮鳴音和濕啰音程度明顯減輕,心率水平、呼吸深度和次數、SaO2水平均有顯著改善;無效:沒有達到有效和顯效標準[5]??傆行?顯效+有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氣分析指標水平恢復正常時間和接受ICU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患者ICU治療后(5.74±1.69)d血氣分析指標水平恢復正常,共計接受ICU治療(6.88±1.72)d;治療組患者ICU治療后(3.30±0.76)d血氣分析指標水平恢復正常,共計接受ICU治療(5.18±1.24)d。2組以上指標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急性左心衰竭疾病治療效果 對照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疾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69.1%,治療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疾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88.1%,該項指標數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3 不良反應 對照組患者在ICU治療期間有9例出現不良反應,治療組患者在ICU治療期間有1例出現不良反應。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應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技術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實施ICU救治,癥狀改善的可能機制為:(1)肺泡內的正壓狀態(tài)對患者肺內產生一定的擠壓作用,使?jié)B出量明顯減少,對肺水腫的消退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2)通過使肺功能殘氣量水平增加,對肺的順應性進行改善,使已經萎縮的肺泡得以復張,對通氣血流比例失調現象進行有效扭轉;(3)通過必要的呼吸支持,使呼吸做功明顯減少,實際氧耗及交感神經所承受的壓力水平降低,酸中毒和缺氧程度明顯減輕;(4)通過使患者的胸內壓水平提高,使回心血量明顯減少,心臟前負荷減輕,同時胸內壓水平的升高,左室跨壁壓水平下降,心臟后負荷程度減輕;(5)前后負荷水平的降低會伴隨心肌張力下降,使冠狀動脈的供血得到有效改善,心肌供血量增多,心肌的供氧量明顯增加[6-7]。
本次研究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9.1%,組間差異顯著(P<0.05)。這一結果充分說明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技術在急性左心衰竭ICU治療過程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且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恢復正常時間和ICU治療總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證明了,該項治療方式的安全性。上述結果與臨床相關文獻所報道的結果一致[8]。
綜述所述,應用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技術對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的患者實施ICU救治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陳佳山,王樹山,曾閩新,等.參麥注射液治療老年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09,16(12):309-310.
[2] 鄭瑞強,劉玲,楊毅,等.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研究[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9,14(12):224-225.
[3] 朱蕾,鈕善福,張淑平,等.經面罩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回顧性分析[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0,26(11):407.
[4] 廖建章,連炯城,林永平.BiPAP呼吸機治療2型呼衰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0,11(3):314.
[5] 朱蕾,鈕善福,李燕芹.等.經面罩機械通氣治療COPD合并極重度二氧化碳潴留者[J].上海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6(15):462-463.
[6] 王海波,張繼松,殳儆.急性心源性肺水腫經BiPAP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后的臨床評價[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1,19(14):279-280.
[7] 葉夢萱.BiPAP呼吸機治療急性左心衰竭的臨床觀察[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09,15(10):135-136.
[8] 計達,武建軍,沈洪,等.經鼻(面)罩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0,25(14):788-7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1.014
江西 344500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人民醫(yī)院(黃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