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永壽
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及治療情況調查分析
鄒永壽
目的 對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及治療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方法 選取高血壓患者250例,將其隨機均分為2組(n=125)。觀察組進行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并根據患者分層情況對其進行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治療結束后比較2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高血壓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8.80%(P<0.05);觀察組高血壓患者的舒張壓數值為(82.64±9.24)mmHg,低于對照組患者的(92.34±10.86)mmHg(P<0.05);觀察組高血壓患者在接受治療3個月后心血管危險性分層的中、高危比為44.8%,低于治療前的8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能夠有效減少并消除心血管危險因素,患者治療效果較好,血壓下降情況較為明顯。
高血壓;心血管危險性分層;治療情況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發(fā)生及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還與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有關[1]。為了能夠對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危險性進行判斷,對其進行合理的預防和治療,我們對其進行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從而提高對高血壓的控制,對心血管并發(fā)癥進行預防,改善患者預后效果[2]。此次研究選取250例高血壓患者,對其進行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并根據分層情況進行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景德鎮(zhèn)第一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25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25例。觀察組中,男72例,女53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6.28±7.35)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16±3.67)年,體重指數22.34~27.86kg/m2,平均體重指數(25.48±3.64)kg/m2。對照組中,男66例,女59例,年齡39~73歲,平均年齡(53.72±6.86)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81±3.43)年,體重指數22.93~28.31kg/m2,平均體重指數(25.66±3.72)kg/m2。2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級
1.2.1 心血管危險因素 (1)男>55歲,女>65歲;(2)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史等疾病的病史;(3)血壓水平在1~3級;(4)膽固醇超過5.72mmol/L;(5)體重指數超過正常標準;(6)B超檢查、肝腎功能有異常,心臟心電圖及眼底檢查存在異常。
1.2.2 心血管危險性分層 (1)低危:高血壓1級但不具有其他心血管的危險因素。(2)中危:高血壓1~2級,并且伴有1~2個心血管的危險因素。(3)高危:高血壓3級,或高血壓1~2級,并且伴有≥3個心血管的危險因素。
1.3 高血壓患者分級治療 對照組在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給予藥物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中長期降壓藥物,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適合的藥物劑量。對于中高?;颊呖蛇m當將藥物劑量加大,聯合2~3種降壓藥物進行治療。給予患者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鈣拮抗劑、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降壓藥物,根據患者耐受性及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對劑量進行調整。對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給予患者抗血小板、調脂、降糖等進行綜合干預。所有患者均戒酒、戒煙,食用低鹽低脂食物,對患者體質量、運動等生活行為進行干預控制。
1.4 療效評價標準 (1)顯效:患者舒張壓下降>10mmHg,患者舒張壓保持正常水平,或患者舒張壓下降>20mmHg,但患者舒張壓未保持正常水平;(2)有效:患者舒張壓下降≤10mmHg,患者舒張壓保持正常水平,或患者舒張壓下降≥10mmHg,<20mmHg,但患者舒張壓未保持正常水平;(3)無效:患者舒張壓未保持正常水平或增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對資料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高血壓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高血壓患者的舒張壓數值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n(%)]
2.2 心血管危險性分層變化情況 觀察組在接受治療3個月后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具有顯著變化(P<0.05)。見表2。
表2 心血管危險性分層變化情況[n(%)]
高血壓是較為常見的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心力衰竭、腦卒中、冠心病都與高血壓有密切的關系[3]。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腳步的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都造成了我國高血壓發(fā)病率的不斷上升,目前我國約有1.6億高血壓患者[4]。目前對于高血壓沒有很好的治療手段,對于高血壓的治療多為控制血壓,從而預防發(fā)生其他心血管疾病[5]。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是由我國多位專家及臨床學者在2005年共同修訂的,提出了“心血管危險性分層”的具體方法[6-7]。對于不同的危險性分層的高血壓患者,在10年內出現繼發(f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幾率也會有所不同,高危高血壓患者繼發(fā)心血管疾病的幾率為20%~40%,中危高血壓患者為15%~20%,低危高血壓患者為<15%[8-9]。此次研究對在本院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后進行針對性治療,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效果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均P<0.05)。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能夠有效減少并消除心血管危險因素,患者治療效果較好,血壓下降情況較為明顯。
[1] 項連慧.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與治療情況分析與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2,31(25):46,48.
[2] 何美,周春蕾.高血壓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險性分層與治療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5,28(4):209.
[3] 王海芳.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與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16(32):88-89.
[4] 王星,賈忠偉,史文舉,等.基于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及治療情況探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8):1346,1348.
[5] 丁永廣.98例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與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2,22(12):4977-4978.
[6] 劉力鋒.48例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與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24(4):1984.
[7] 高艷霞,王立旗.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及治療情況探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3,13(10):5556-5557.
[8] 李智梅.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與治療情況[J].當代醫(yī)學, 2012,18(22):59-60.
[9] 王曉云.高血壓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險性分層與治療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7):3673-367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027
江西 333000 景德鎮(zhèn)第一人民醫(yī)院 (鄒永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