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8月的一天,一個衣衫不整、滿臉污垢、打扮像水手的窮漢,出現(xiàn)在倫敦東區(qū)的貧民窟里。不久就消失在人群中,沒有人注意他,也沒有人懷疑他水手的身份。
這個水手走起路來搖搖晃晃,滿嘴說的都是粗俗話。他愿意和每個人交朋友,了解每件事的前因后果。他白天出入于難民收容所和許多工人家庭。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像老朋友一樣和他們聊天兒,無所不談。他和難民們一起排隊領面包,和窮漢們躺在公園里聊天兒。很快,他就結識了不少窮朋友。大家很喜歡這個愛聊天兒的水手,都愛把自己的事情,甚至心里話告訴他。
一到晚上,這個神秘的水手就消失了。因為他要把這一天中所看到、聽到、見到的一切,都記在本子上。
就這樣過了三個月,這個水手提著一箱子的素材回到了美國。不久,一本《深淵中的人們》出版了。那確鑿有力、生動感人的材料,揭露了資本家對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削,真實地反映了工人們的窮困生活,很快就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這位冒充水手的人就是著名的美國作家——杰克·倫敦。
俄國著名作家果戈理是一位做事非常認真的人。他有個習慣,每寫完一部作品,總要先念給別人聽聽,詢問別人對作品的意見,然后再進行反復修改。
一天,果戈理的一位詩人朋友來看望他。果戈理很高興地對他說:“您來的正是時候,我剛寫完一部劇本,請您聽一聽,幫我提提意見?!痹娙伺笥岩埠芨吲d,倆人就坐在壁爐前,一個讀,一個聽。
可是詩人年紀大了,聽著聽著,竟然垂頭閉目,打起盹來。
也不知過了多久,過了多久,一股刺鼻的燒焦味兒,把睡得迷迷糊糊的詩人給嗆醒了。他猛一睜眼,看見果戈理正往壁爐里燒東西?!澳阍跓裁??”詩人吃驚地問。果戈理把手上最后一卷紙扔進壁爐,說:“稿子。”“什么稿子?”詩人不解地問,果戈理笑笑說:“就是剛才我給您念的那個劇本!”詩人一聽,急了,叫道:“什么?你瘋了!剛才那個劇本寫得挺好呀,你為什么要燒了它?”果戈理搖搖頭說:“為什么不能燒了它,您的瞌睡就是對它最恰當?shù)脑u價。”
詩人聽了,真是又惋惜,又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