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三嬌 賀崢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
賀三嬌 賀崢
目的 研究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給予臨床護理的效果與體會。方法 選取7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7)與觀察組(n=38)。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臨床護理。結果 對照組護理前抑郁程度、護理后抑郁程度、住院時間、癥狀改善時間分別為(63.71±1.45)、(54.56±1.90)、(17.48±6.13)d、(6.43±2.59)d;觀察組分別為(62.46±2.27)、(29.08±1.63)、(12.31±5.02)d、(4.39±2.56)d;2組患者護理前抑郁程度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抑郁程度均有所下降,與護理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護理后抑郁程度下降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癥狀改善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4.74%、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89%、護理糾紛發(fā)生率為5.26%;對照組則分別為67.57%、24.32%、29.73%;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給予相應臨床護理的效果非常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慢性心力衰竭;護理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為心內(nèi)科常見病,該病患者多伴有呼吸衰竭、乏力、液體潴留等癥狀,對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脅性極大[1]。且該病具有病情易反復、發(fā)病率與死亡率極高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研究探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給予臨床護理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萍鄉(xiāng)市蓮花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7)與觀察組(n=38)。其中對照組:男27例,女10例;年齡51~78歲,平均(65.5±3.9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3.5±2.2)年。觀察組:男26例,女12例;年齡52~79歲,平均(66.8±2.9)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4±2.8)年。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基本情況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查看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給予藥物治療護理、及時觀察患者病情等基礎護理項目。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臨床護理,即心理干預、飲食護理、運動護理、治療環(huán)境維護、健康教育等相關護理工作[3]。2組護理周期均為10d。
1.3 觀察指標 使用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對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度分別進行評分,其中50分以下為正常,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程度越嚴重。并通過自制《患者滿意度調(diào)查表》對所護理患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滿分100分,分為滿意(85分以上)、較滿意(70~84分)與不滿意(70分以下),總滿意率=滿意率+較滿意率。同時記錄2組患者住院時間、癥狀改善(超聲心動圖指標明顯改善)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與護理糾紛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或例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2組患者護理前抑郁程度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抑郁程度均有所下降,與護理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護理后抑郁程度下降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癥狀改善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x±s)
2.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并發(fā)癥、護理糾紛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糾紛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并發(fā)癥、護理糾紛發(fā)生情況比較[n(%)]
慢性心力衰竭屬于臨床較常見的內(nèi)科危重病癥之一,隨著患者病情不斷惡化與反復、體能逐漸減弱、不間斷的治療與住院,使患者及家屬在精神、經(jīng)濟與身體上都肩負沉重負擔。據(jù)研究,在治療期間配合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能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并發(fā)癥,緩和醫(yī)患關系,可加快康復期,減輕患者及家屬經(jīng)濟負擔等[4-5]。針對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護理是指除常規(guī)護理外增加:(1)飲食護理:根據(jù)患者身體狀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食譜,在確保營養(yǎng)的基礎上注意控制進食量與患者體質量,多食低鹽、低糖、低熱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油炸辛辣食物,每天飲水最好不超過600~800mL[6];(2)心理干預:由于病情易反復與惡化,患者會因此產(chǎn)生相應的心理波動與不良情緒,導致失眠、厭食、血壓上升等癥狀出現(xiàn)從而加重病情,對治療非常不利,故護理中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站在患者角度看問題,調(diào)節(jié)患者心理狀態(tài)、樹立治療信心、消除焦慮與抑郁情緒,讓患者以良好心態(tài)配合治療,如護理時主動關心患者、面對患者時保持微笑,詢問患者情況應采用禮貌性、鼓勵性語言,多說患者感興趣的話題等[7];(3)健康教育:對患者與家屬普及心力衰竭治療的過程、注意事項、如何預防并發(fā)癥等知識,讓患者及家屬懂得如何有效配合治療,以減少并發(fā)癥與有效改善病情[8];(4)維護良好治療環(huán)境:每天對病房進行清潔、通風與消毒等,讓患者在舒適與和諧的治療環(huán)境中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治療效果[9];(5)選擇適合患者的運動護理、體位護理及用藥護理等相關針對性護理。
本結果顯示:2組患者護理前抑郁度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抑郁度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護理后抑郁度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癥狀改善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糾紛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故可知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給予相應臨床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抑郁度,縮短住院時間,促進癥狀改善,減少并發(fā)癥與護理糾紛發(fā)生,還可提高護理滿意率。
綜上所述,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給予相應臨床護理的效果非常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 劉雪梅,陳嘉楠.老年心力衰竭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2(29):143-145.
[2] 朱亞,王芳,葛學娣,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兩種中心靜脈導管置入途徑的比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19(20):283-284.
[3] 吳菊嫻,畢懷麗,潘澤如.慢性心力衰竭治療中強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3,1(28):122-123.
[4] 謝海霞.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初步調(diào)查與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22):163-164.
[5] 艾麗英,王曉宏.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1, 19(6):89-90.
[6] 魏迎新,侯海燕,姜海燕.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及護理[J].首都醫(yī)藥,2011,1(4):27-28.
[7] 王莉.心理干預對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2,22(5):740-741.
[8] 楊少慧.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 1(2):105.
[9] 李艷.怎樣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 1(20):246-2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0.070
江西 337100 萍鄉(xiāng)市蓮花縣人民醫(yī)院 (賀三嬌 賀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