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周菊 梅李曾
注射用唑來膦酸治療肺癌骨轉移疼痛的療效和安全性臨床研究
張丹 周菊 梅李曾
目的 探討注射用唑來膦酸治療肺癌骨轉移疼痛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64例肺癌骨轉移疼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32),對照組患者應用注射用帕米膦酸治療,觀察組應用注射用唑來膦酸治療,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等。結果治療后1周、2周,2組患者的NRS評分顯著降低,QOL評分顯著提高(P<0.05);觀察組治療后1周、2周的NR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2組治療后1周、2周的QO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的總緩解率為62.50%,對照組為50.00%,觀察組的總緩解率高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1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8.75%(P<0.05)。結論 對肺癌骨轉移疼痛患者應用注射用唑來膦酸進行治療,可有效減輕疼痛程度,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值得推廣。
注射用唑來膦酸;肺癌;骨轉移疼痛
目前,臨床治療癌癥骨轉移疼痛的方法較多,如姑息性放療和藥物治療等[1]。雙膦酸鹽是藥物治療癌癥骨轉移疼痛的一類常用藥物,唑來膦酸為第三代雙膦酸鹽藥物,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其在改善癌癥骨轉移引起的相關并發(fā)癥(如脊髓壓迫、病理性骨折、頑固性疼痛等)治療中具有顯著療效[2]。本院對肺癌骨轉移疼痛患者應用了注射用唑來膦酸進行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三二0一醫(yī)院腫瘤內科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肺癌骨轉移疼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jīng)細胞學和病理檢查確診為肺癌,并經(jīng)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存在腫瘤溶骨性骨轉移,且存在中重度疼痛。所有患者在本次治療前4周開始停用化療和激素治療。排除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雙膦酸鹽過敏者,嚴重肝功能異常者,精神失常者或認知障礙者,預計生存期<3個月者。男36例,女28例,年齡30~69歲,平均(56.9±10.2)歲,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32),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鈉(西安海欣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083739,15 mg/支)進行治療,將60 mg注射用帕米膦酸與500 mL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液(5%)混合后,靜脈滴注,滴注時間不得少于4 h;觀察組應用注射用唑來膦酸(國藥集團國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041955,4 mg/支)進行治療,將4 mg注射用唑來膦酸與100 mL生理鹽水注射液混合后,靜脈滴注,滴注時間為15 min。2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 在治療前、治療后1周、治療后2周,分別使用NRS(0~10數(shù)字疼痛強度量表)評估2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應用QOL(生活質量量表)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
療效評價標準:治療后,疼痛完全消失,為完全緩解(CR);治療后疼痛顯著減輕,且睡眠良好,止痛藥用量減少或可不用止痛藥,為部分緩解(PR);治療后疼痛減輕,但疼痛仍較為明顯,患者的生活及睡眠均受到一定干擾,為輕度緩解(MR);治療后,疼痛未減輕甚至有加重為無緩解(NR)。CR+PR=總緩解。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結果用“x±s”表示,治療前后及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構成比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疼痛程度、生活質量 2組患者治療前的NRS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治療后1周、2周,2組患者的NRS評分顯著降低,QOL評分顯著提高(P<0.05);觀察組治療后1周、2周的NR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2組治療后1周、2周的QOL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NRS、QOL評分比較
2.2 臨床療效 治療后2周,觀察組的總緩解率為62.5%,對照組為50.00%,觀察組的總緩解率高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有1例(3.13%)發(fā)生不良反應,對照組有6例(18.75%),不良反應類型主要有惡性嘔吐、發(fā)燒等。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電解質、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guī)指標均無明顯變化。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肺癌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且具有較高的骨轉移率(30~60%),癌細胞發(fā)生骨轉移后會引起病理性骨折、高鈣血癥、頑固性疼痛等,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存率造成嚴重影響[3]。
雙膦酸鹽是臨床治療肺癌骨轉移的常用藥物,其能在骨小梁表面形成保護膜,阻礙組織破骨細胞溶骨作用的發(fā)揮,同時還能破壞破骨細胞,抑制其活性,另外雙膦酸鹽還能抑制乳酸、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質的產(chǎn)生,從而有效緩解骨轉移引起的疼痛[4]。唑來膦酸是新一代的雙膦酸鹽類藥物,比起前兩代雙膦酸鹽藥物,唑來膦酸的鎮(zhèn)痛效果更強,且毒性更小,作用時間更長,起效更迅速,應用劑量也更小,其能有效控制骨轉移,并能有效減輕溶骨性骨破壞引起的疼痛[5-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治療后1周、2周的NRS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的N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唑來膦酸和帕米膦酸均能有效減輕肺癌骨轉移引起的疼痛,但唑來膦酸的疼痛緩解效果更為顯著。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治療后2周的總緩解率為62.5%,略高于對照組的50.00%。這一結果與國外相關文獻報道基本相符[7]。
雙膦酸鹽類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為惡心、嘔吐、發(fā)燒等,程度以輕中度為主,對癥處理后通常能較快緩解[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可能與唑來膦酸的應用劑量更小有關。
綜上所述,對肺癌骨轉移疼痛患者應用注射用唑來膦酸進行治療,可有效減輕疼痛程度,且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少,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值得推廣。
[1] 沈流燕,鄭毅平.唑來膦酸聯(lián)合化療治療肺癌骨轉移疼痛的療效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26(13):1996-1998.
[2] 吳益萍.自擬骨痛湯聯(lián)合唑來膦酸治療肺癌骨轉移疼痛16例[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3,20(2):204.
[3] 羅的的,何瓊華,陳東來,等.化療聯(lián)合唑來膦酸姑息放療治療肺癌骨轉移疼痛的臨床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4,20(5):636-637.
[4] 谷耀偉,楊良鎖,陳亞麗,等.單純化療與聯(lián)合唑來膦酸治療肺癌骨轉移疼痛的療效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2,15(2):197-198.
[5] 孫宏新,何世陽.芬太尼透皮貼聯(lián)合唑來膦酸治療肺癌骨轉移的臨床評價[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12):133,136.
[6] 閆振華.唑來磷酸聯(lián)合化療對非小細胞肺癌骨轉移40例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1,8(6):66-67.
[7] 趙曉亮.唑來膦酸與帕米膦酸二鈉治療肺癌骨轉移疼痛的療效與安全性對比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6):1179-1180.
[8] 胡曉曄,鄒青峰,金川,等.唑來膦酸聯(lián)合化療治療肺癌骨轉移的療效分析及骨代謝標記物的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0(6):1343-134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7.087
西安 723000 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三二0一醫(yī)院腫瘤內科 (張丹 周菊 梅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