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輝
白細胞介素2治療頑固性氣胸的臨床研究
劉成輝
目的 探討白細胞介素2治療頑固性氣胸的可行性。方法 選取80例頑固性氣胸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凝血酶胸腔內注射,研究組給予白細胞介素2胸腔內注射,比較2組患者漏氣終止時間、不良反應、復發(fā)及臨床療效。結果 研究組有效率為92.5%(37/40),對照組僅為75.0%(30/4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終止漏氣時間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2例患者復發(fā),復發(fā)率為7.5%(3/40);對照組5例患者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2.5%(5/4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626)。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白細胞介素2治療頑固性氣胸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且安全性較好。
頑固性氣胸;白細胞介素2;療效
頑固性氣胸是氣胸的一種,治療較為棘手。臨床上通常將復發(fā)性氣胸肺壓縮≥40%或閉式引流14 d后仍有漏氣的患者歸為頑固性氣胸的范疇。該病的治療方法較多,療效不一[1-2]。選取在胸腔閉式引流的基礎上胸腔注射白細胞介素2治療頑固性氣胸,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4年12月于都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頑固性氣胸患者進行研究,患者均為單側自發(fā)性頑固性氣胸。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31~82歲,平均(54.28±12.45)歲;其中左側氣胸19例,右側氣胸21例;復發(fā)5例,首發(fā)35例;張力性氣胸13例,交通性氣胸27例;合并肺結核8例,慢性支氣管炎21例,支氣管哮喘11例。對照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33~79歲,平均(54.61±12.09)歲;其中左側氣胸17例,右側氣胸23例;復發(fā)7例,首發(fā)33例;張力性氣胸15例,交通性氣胸25例,合并肺結核6例,慢性支氣管炎23例,支氣管哮喘11例。2組患者在性別組成、年齡、氣胸分布、合并癥以及是否首發(fā)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患者均采用肋間插管閉式引流治療,待肺組織復張充分后行下一步治療。研究組采用白細胞介素2胸腔注射治療,利多卡因(中國大冢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 20065387)5 mL、150萬IU白細胞介素2(北京雙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S 20040020)與40 mL生理鹽水(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 20056626)混合后行胸腔注射。對照組患者采用凝血酶胸腔注射治療,利多卡因5 mL、1000 IU凝血酶(安徽桑尼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S 20040020)和40 mL生理鹽水混合后行胸腔注射。注射完畢后指導患者變換體位,使胸膜充分接觸藥液。將引流管接通,若水封瓶排出氣體,則將氣體排完后關閉2 h,2 h后再次打開引流,48 h內癥狀消失,無氣體排出、胸部X線片提示肺復張、呼吸音正常則表明胸膜粘連成功,拔除引流管。否則需再次行胸膜粘連術,直至胸膜粘連[3]。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1)隨訪6個月,記錄患者漏氣終止時間、不良反應和復發(fā)發(fā)生情況。(2)療效評價標準[4]:漏氣終止時藥物注射次數(shù)≤3次,引流瓶內氣體排出停止,拔管前后行胸部X線片檢查,肺壓縮低于10%者為有效。否則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和終止漏氣時間對比 研究組有效率為92.5%,對照組僅為75.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終止漏氣時間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頑固性氣胸患者臨床療效和終止漏氣時間比較
2.2 復發(fā)情況比較 隨訪過程中,研究組2例患者復發(fā),復發(fā)率為7.5%,對照組5例患者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2.5%,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626)。
2.3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13)。胸腔積液經(jīng)閉式引流均治愈,其余不良反應經(jīng)對癥治療均得到改善。見表2。
表2 2組頑固性氣胸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胸腔鏡手術、胸膜腔粘連術和開胸手術均是治療頑固性氣胸常用的治療手段[5]。胸膜腔粘連術是其中療效較好,安全性較高的一種[6]。其通過將生物刺激劑或理化刺激劑注入胸腔,進而引起無菌性胸膜炎的發(fā)生,通過胸膜粘連的方式閉鎖胸膜腔。有研究指出,胸膜腔粘連術促進胸膜粘連的過程中細胞因子發(fā)揮著積極作用[7]。白細胞介素2是一種趨化因子,直接注射后可避免其他刺激劑造成的非特異性損傷,可以認為最適合應用于閉鎖胸膜腔[8]。目前白細胞介素2在癌性胸腔積液的臨床治療中使用較多,同樣是注入胸膜腔發(fā)揮作用[9]。本研究應用白細胞介素2胸腔注射治療頑固性氣胸,結果顯示,2組終止漏氣時間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研究組有效率為92.5%,對照組僅為75.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與凝血酶胸腔注射相比,白細胞介素2的效果更好。同時,研究組復發(fā)率為7.5%,對照組復發(fā)率為12.5%,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白細胞介素2在保持較好安全性的前提下治療效果得到了明顯提升,可通過刺激白細胞介素6等細胞因子的釋放促進胸膜腔閉鎖。
白細胞介素2作為一種常見藥,同時也是來自于人自身,易獲取性和安全性均有一定保障,避免了滑石粉等刺激劑的劇烈不良反應[10]。
綜上所述,白細胞介素2治療頑固性氣胸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且安全性較好。
[1] 宋勇,馬書艷,劉新星,等.外傷性遲發(fā)性血氣胸26例治療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18(2):43-44.
[2] 葛永強.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自發(fā)性氣胸90例[J].當代醫(yī)學,2012,18(11): 68-69.
[3] 宋勇,劉新星,范煒,等.紅霉素聯(lián)合凝血酶胸腔內注入治療頑固性氣胸18例[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23):2584,2614.
[4] 林堅青,孔令校,林春英,等.20%人血白蛋白胸腔內注射治療頑固性氣胸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12(12):57-58,72.
[5] 梁忠誠,梁雄斌,陳建成,等.頑固性自發(fā)性老年氣胸的治療體會[J].哈爾濱醫(yī)藥,2013,33(5):340-341.
[6] 王信杰,徐玉榮,馬曉輝,等.負壓吸引輔助自體血胸腔注射治療頑固性氣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2,52(18):13-15.
[7] 郭令軍,王敬亭.白細胞介素-2治療頑固性氣胸療效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7):6624-6625.
[8] Kwon BI,Hong S,Shin K,et al.Innate type 2 immunity is associated with eosinophilic pleural effusion in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3,188(5):577-585.
[9] 林權,許湘萍.胞必佳、重組白細胞介素-2胸腔內注射治療頑固性氣胸的比較[J].吉林醫(yī)學,2013,34(4):672-673.
[10] Huang SY,Yeh CM,Chou CM,et al.Chylothorax after left side pneumothorax surgery managed by OK-432 pleurodesis:an effective alternative[J].J Chin Med Assoc,2014,77(12):653-6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35
江西 342300 于都縣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 (劉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