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偉
統(tǒng)計的基本思想方法是用樣本估計總體,即用局部估計整體,這就要求樣本應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而樣本的良好客觀的代表性,則完全依賴于抽樣方法。
例1,對一個容量為N的總體抽取容量為n的樣本,當選取簡單隨機抽樣、系統(tǒng)抽樣和分層抽樣這三種不同方法抽取樣本時,總體中每個個體被抽中的概率分別為P1,p2,p3,則(
)。
A.pi= p2 B.p2=p3 C.p1=P3 D.P1=P2=p3 2.理解三種抽樣方法的概念,區(qū)分它們的特征差異。簡單隨機抽樣包含隨機數(shù)表法和抽簽法,簡單隨機抽樣常滲透于系統(tǒng)抽樣、分層抽樣中。 例2下列抽樣試驗中,最適宜用系統(tǒng)抽樣法的是( )。 A.某市的4個區(qū)共有2000名學生,利用4個區(qū)的學生人數(shù)之比為3:2:8:2,從中抽取200人人樣 B.從某廠生產的2000個電子元件中隨機抽取5個人樣 C.從某廠生產的2000個電子元件中隨機抽取200個人樣 D.從某廠生產的20個電子元件中隨機抽取5個人樣 解:根據(jù)系統(tǒng)抽樣的定義和特點進行判斷。 對于選項A,總體有明顯層次,不適合用系統(tǒng)抽樣法;對于選項B,樣本容量很小,適合用隨機數(shù)表法;對于選項D,總體容量很小,適合用抽簽法。應選C。 例3 某服裝廠平均每小時大約生產服裝362件,要求質檢員每小時抽取40件服裝檢驗其質量狀況,請你設計一個調查方案。 解:總體中的個體數(shù)較多,且總體是由差異不明顯的個體組成,可知適合用系統(tǒng)抽樣法。 第1步:把這些服裝分成40組,由于 的商是9,余數(shù)是2,可知分段間隔就是9。 第2步:用簡單隨機抽樣法從這些服裝中抽取2件不進行檢驗。 第3步:將剩下的360件服裝進行編號,編號分別為0,1,2,…,359。 第4步:從第1組(編號分別為0,1,…,8)中按照簡單隨機抽樣法抽取1個號碼,比如編號為k(0≤k≤8)。 第5步:依次抽取編號為k,k+9,k+18,k+27,…,k+39×9的40個號碼。這樣就抽取了一個容量為40的樣本。 說明:本題中的總體個數(shù)較多,可用系統(tǒng)抽樣法抽取,每組9件還余2件,可先隨機去掉2件不影響抽樣的合理性。系統(tǒng)抽樣是把一個問題劃分成若干部分,分塊解決,從而把復雜問題簡單化,這體現(xiàn)了數(shù)學中的轉化思想。 例4 某政府機關現(xiàn)有在編人員100人,其中副處級以上干部10人,一般干部70人,工人20人,上級機關為了解政府機構改革意見,要從中抽取一個容量為20的樣本,試確定用何種方法抽取,并寫出具體實施過程。 解:因為機構改革關系到各種人的不同利益,所以適合用分層抽樣法。 (1)由于每個人的地位不一樣,可按類別分為3層。 所以從副處級以上干部中抽取2人,從一般干部中抽取14人,從工人中抽取4人。 (4)副處級以上干部與工人的人數(shù)較少,可以分別按1~10與1~20編號,然后采用抽簽法分別抽取2人和4人;對一般干部70人采用00,01,02,…,69編號,用隨機數(shù)表法抽取14人。這樣一個容量為20的樣本就抽出來了。 說明:只要深刻理解各種抽樣方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就一定能靈活準確地解決抽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