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丹云,陳權明,張長鴻,潘健怡(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廣州 510800)
凸輪設計工具的創(chuàng)新設計
繆丹云,陳權明,張長鴻,潘健怡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廣州 510800)
利用圖解法設計凸輪廓線是凸輪機構設計中最為常用的方法,在《機械原理》課堂教學中也向學生重點介紹該方法,其中,繪制工具必不可少。而傳統(tǒng)的凸輪廓線繪制工具是圓規(guī)、直尺、量角器等,本文針對傳統(tǒng)繪制工具的缺點,提出了一種全新設計。本設計匯集圓規(guī)、直尺、量角器等多種繪圖功能,操作簡單,誤差小,有助于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理解。當然本設計還可用于需要同時用到圓規(guī)、直尺、量角器等作圖工具的其他場合。
機械原理;凸輪設計;工具;創(chuàng)新設計
已知凸輪基圓半徑、偏心距、凸輪旋轉方向、推桿運動規(guī)律、各過程的運動角,設計凸輪廓線。其圖解法的設計過程如下:
第一步:用圓規(guī)畫出基圓、推桿、偏距圓;
第二步:朝凸輪運動的相反方向用量角器根據(jù)推程、遠休、回程、近休等運動角把基圓分成若干等分,作等分線交基圓于若干點,標注1、2、3等;
第三步:過各交點用直尺作偏距圓的切線;
第四步:根據(jù)推桿運動規(guī)律,計算出各位置的位移,在相應位置的基圓以外切線上用直尺量出各位移大小,并有了一系列新的點,標注為1/、2/、3/等;
第五步:將各新點連接成光滑的曲線,便得到所求的凸輪輪廓曲線,如圖1所示。
圖1 凸輪廓線的設計過程
傳統(tǒng)的凸輪廓線圖解法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畫圖工具種類多,包括圓規(guī)、量角器、直尺,作圖繁雜;2.操作不方便;3、作圖誤差大;4.老師講解困難,學生理解也較費勁。
針對傳統(tǒng)凸輪廓線圖解法存在的缺點,本文提出了繪制工具的創(chuàng)新設計,其整體結構如圖2所示,主要由角度圓盤、長刻度尺旋轉及滑動結構、粉筆套滑動結構等幾部分構成。
2.1 角度圓盤
角度圓盤作為整個結構的支架部分,具有磁性,可吸附在黑板上,圓盤上分布著詳細的角度刻度,其結構如圖3所示。
2.2 長刻度尺旋轉及滑動結構
長刻度尺旋轉及滑動結構由長刻度尺、偏心距刻度尺(作為滑軌)、滑塊、鎖定螺栓等零件組成,如圖4所示,偏心距刻度尺可繞角度圓盤中心旋轉,長刻度尺通過滑塊可在偏心距刻度尺上滑動,長刻度尺與偏心距刻度尺一直保持垂直狀態(tài)。
2.3 粉筆套滑動結構
粉筆套滑動結構由鎖定環(huán)、粉筆套滑塊和鎖定螺栓組成,如圖5所示。粉筆套滑塊可在長刻度尺滑動。
圖 2 凸輪廓線繪制工具整體結構
圖3 角度圓盤
圖4 長刻度尺旋轉及滑動結構
(1)將帶磁性的圓盤支架吸附在黑板上,把長刻度尺鎖定在圓心,粉筆夾滑塊鎖定在規(guī)定尺寸,畫出基圓,同理可畫出偏距圓,如圖6(a)所示。
(2)旋轉長刻度尺,按照圓盤角度刻度把基圓分成若干等分,并作等分線交基圓于若干點,標注為1、2、3等,如圖6(b)所示。
(3)根據(jù)偏心距偏移長刻度尺,鎖定,分別過上個步驟中的各交點作偏距圓的切線,并在基圓以外切線上量出各位移大小,移動粉筆滑塊,作出1/、2/、3/等標記,如圖6(c)所示。
(4)用光滑的曲線連接1/、2/、3/等各點,便得到所求的凸輪輪廓曲線,如圖6(d)所示。
圖6 凸輪廓線繪制工具的工作過程
在機械原理課程的教學中,凸輪廓線的圖解法是一個比較抽象和繁瑣的過程,老師講解比較困難,同學理解比較費勁。而此種新型工具,在設計上結合了圓規(guī)、直尺、量角器的特點,即可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也可加強同學對凸輪廓線設計方法的理解。相對于傳統(tǒng)的凸輪廓線繪制方式,本設計具有以下優(yōu)勢:
(1)可輕易繪制出兩種凸輪廓線(對心式和偏心式);
(2)可實現(xiàn)量角器、直尺、圓規(guī)等多種作圖工具的功能;
(3)結構簡單、材料種類較少、制作成本較低;
(4)操作方便;
(5)繪圖誤差小;
(6)繪圖過程連貫性好,使教師講解廓線設計方法時更加順暢,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該產品已用于本人的實際教學中,效果明顯。當然本設計不局限用于凸輪廓線的設計,還可用于需要同時用到圓規(guī)、直尺、量角器等作圖工具的其他場合。
[1]吳宗澤.簡明機械零件設計手冊(第一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
[2]李琳,李杞儀.機械原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08).
[3]裴學勝,王偉.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與表現(xiàn)[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4]高志,劉瑩.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5]陳錦昌.計算機工程制圖[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