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雄
開弓沒有回頭箭,這句話放在安徽選派年輕干部到村任職(簡稱“選干進村”)工作上十分貼切。從2001年到2014年,這個中部省份共點將6批1.8萬人進村任職。這些年輕干部在村務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地干了3年,但除小崗村原第一書記沈浩外,其他人所做的努力很少被外界知道。
到今年4月,此項工作開展了整整了15年。15年間,安徽的選干進村工作在歲月中慢慢沉淀。2014年,隨著精準扶貧的實施,安徽“選干進村”工作正式成為“單位包村,干部包戶”(下稱“雙包”)制度最有力的保證,已沉淀十多年的安徽“選干進村”工作經驗在第六批中厚積薄發(fā),擁有了“徽派”特色。不同于以往幾批,這次的干部大多一頭扎進了基礎薄弱、短時間難出成績的窮山村。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安徽沙場點將三千,3000名駐村隊長陸續(xù)走進貧困村,那些發(fā)展落后的村莊必將因此受益。
4月,《中國扶貧》記者深入地處皖南大別山區(qū)的安慶市潛山、岳西兩縣實地采訪,探尋駐村工作隊給貧困村帶來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