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欣妤
“嘀,嘀,嘀……”手表上的指針依然不緊不慢地走著。而老師依舊是一副“陶醉”樣,可同學們已聽得昏昏欲睡。
忽然,一張紙條傳遞到了同學們手中,使大家精神一振,再看看班級墻上的時鐘,嘴角不禁揚起一絲笑意。
“哦!臨下課還有10分鐘!”
同學們興高采烈,一時間小動作遍布全班,拿籃球的、拿手機的人不在少數(shù),甚至有人的一只腳已伸得長長,只等老師一聲令下,便以百米沖刺的速度飛奔出教室。
老師把一切盡收眼底,可她并沒有動怒,只是在嘴角邊泛起了一絲古怪的微笑。接下來,她讓我們見識了真正的侃侃而談,講完了課堂內(nèi)容,還順便給我們當起了“百度”。“溫州人很講究吃‘分歲酒’,吃分歲酒非常講究吉祥。過去酒席上會用十只朱砂高腳紅碗,盛著十樣冷盤,叫‘十全’。其中除雞、豬肉外,要有花生(結(jié)子)、柑橘(大吉)、鯉魚(跳龍門)、豆腐(家門清潔)等,而且每碗必須要有一塊切成薄片的圓形紅蘿卜頭蓋在頂端,以示討彩。吃過分歲酒,大家自娛自樂,往往徹夜不眠,俗稱‘守歲’,也叫‘望年夜’……”這下老師的文學水平充分地體現(xiàn)了出來,那話語正如決堤的黃河一樣奔涌而出,用出口成章來形容也毫不為過了。
“什么情況?”我呆住了,心中思索著,“老師今天也太無聊了吧!還給我們當‘百度’。不過這么多知識是從哪里找來的?”
就在我的腦海中冒出無數(shù)問號時,同學們對這些課外知識十分感興趣,一只只手像參天大樹一樣高高舉起,什么籃球、手機,在同學心中早已成了浮云!甚至有幾個膽大的還和老師拉起了家常,“葉老師,在你老家,人們是怎么過年的?”“你們在過年時會吃什么?”“葉老師,春運到底是什么樣的?”……
“不急不急,我們一個個來講!”老師不緊不慢地說,然后又一次侃起了大山,把春節(jié)各地區(qū)的習俗都說給同學們聽,“瀏陽鞭炮是湖南的特產(chǎn)之一,所以湖南過年時都是滿城響聲震耳,硝煙彌漫。鞭炮在不同的時間燃放,有著不同的含義。除夕這天晚上,就要放兩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團圓飯時放,意思是告訴人們吃團圓飯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鐘聲敲響時放,意為辭舊迎新。初一早上開門時放鞭炮,表示迎來一個嶄新、美好的年頭。”聽得大家一愣一愣的。正當大家興致高漲時,老師話鋒一轉(zhuǎn),又講起了春運,講起了“一票難求”的故事。
就在大家意猶未盡之時,半路殺出了個程咬金!不僅同學們聽見了廣播的“咝咝”聲,連老師也聽見了,這可是臨下課鈴響起還有5分鐘的征兆呀!
我一聽,暗叫不好,今天老師可別出現(xiàn)一個“請聽下回分解”便草草下課呀,這太沒勁了!于是,我給“籃球之王”林城東使了個眼色,只見他輕輕一跳,幾乎是以慢動作的方式轉(zhuǎn)了180度,又展現(xiàn)了三步上籃的絕招,最后他高高躍起,關(guān)掉了離地兩米的廣播開關(guān)。于是下課鈴的“前奏”沒有如約響起。
可是,老師還是果斷下課了,在同學們一片“臨下課還有5分鐘??!”的嘆息聲中離開了教室。
“嘀,嘀,嘀……”手表上的指針依然不緊不慢地走著。而這最后的五分鐘,在同學眼中出奇的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