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蘭,王雁飛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100例療效觀察
李青蘭1,王雁飛2
目的觀察單純西醫(yī)治療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腦梗死療效的影響。方法篩選2010年5月—2012年12月中西醫(yī)結合科住院的腦梗死患者200例,將采取單純西醫(yī)治療患者100例納入對照組,進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患者100例納入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平均住院時間。結果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平均住院時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平均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腦梗死比單純西醫(yī)治療效果更佳,可明顯縮短腦梗死治療療程,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腦梗死;中西醫(yī)結合;療效
我國腦梗死患者在神經內科疾病中占比逐年上升,且呈居高不下的趨勢,后遺癥的發(fā)生率也極高,對腦梗死患者生活自理造成了重大影響。我國腦血管疾病病死人數近200萬,腦梗死比例達80%。且腦梗死發(fā)生后如果不能有效治療,會出現階梯式的進展,而致后遺癥的發(fā)生[1,2]。腦梗死最佳治療方法以及對各種中藥成分,借鑒先前中西醫(yī)結合臨床用藥,特設計次研究。對本科室所有醫(yī)生進行了相關中醫(yī)相關藥物及治療方法的培訓,以達到統(tǒng)一的效果。在治療中組合成分中藥從多層面預防血栓形成,有效解除腦梗死的急性癥狀,預防腦缺血性癥狀復發(fā),緩解或消除后遺癥的突發(fā)癥狀。
1.1 臨床資料 篩選2010年5月—2012年12月本院中西醫(yī)結合科住院的腦梗死患者200例,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3],將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各100例。觀察組男61例,女39例,年齡38歲~70歲(62.1歲±6.7歲);上肢癱瘓12例,口角歪斜4例,便秘45例,小便失禁23例,下肢行走障礙7例,言語障礙9例。對照組男59例,女41例,年齡41歲~75歲(65.3歲±5.9歲);上肢癱瘓9例,口角歪斜2例,便秘52例,小便失禁18例,下肢行走障礙11例,言語障礙8例。兩組性別及年齡等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guī)西藥給予治療,主要為阿司匹林口服藥、降血壓降血脂藥物、營養(yǎng)支持藥等對癥治療。主用:清除血液中的自由基、保護腦細胞、抗氧化、抗凝以及合理應用腦保護制劑。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根據個體情況,調配合適中藥種類及劑量。主藥方:地龍10 g,紅花10 g,桃仁10 g,赤芍15 g,黃芪25 g,當歸10 g。上肢有癱瘓癥狀加桂枝15 g;口角歪斜配僵蠶10 g、白附子5 g、全蝎5 g;小便不能控制者加山萸肉15 g;下肢行走障礙加天麻15 g;便秘嚴重加肉蓯蓉15 g;言語表達障礙加石菖蒲15 g。所有中藥由藥劑科專人進行煎服,煎藥時間共為40 min,煮開后再煎熬20 min才可裝藥,用專制藥袋封裝,1袋為150 ml,每次服用1袋,每天早晚各1次。此藥一周為一療程,觀察組和對照組共進行4個療程的治療。
對所有參與患者規(guī)范化培訓,熟知治療作用機制,治療過程中觀察點、注意事項,何時采取何種方式對中藥成分進行調整,統(tǒng)一協調。在靜脈輸注過程中,嚴格藥物輸入滴速,均為60滴/分,不得擅自調節(jié)。禁用研究中未作要求的藥物,例如普通肝素和其他溶解血栓藥物,嚴格遵照研究中給予的治療方案要求進行治療。
1.3 療效觀察指標 觀察期為一年半,到期評估療效指標。主要包括:①癥狀消失或緩解有效率,分三個等級,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肌力恢復到四級及以上,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緩解,無復發(fā);有效:肌力達到3級以上,癥狀好轉,基本可自理;無效:肌力無明顯改變,癥狀無緩解或惡化,出現復發(fā)現象。②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③平均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由兩人進行核對匯總,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分析,采取χ2檢驗,住院時間應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癥狀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療效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發(fā)生食欲減退及腹脹4例,對照組28例,且有2例出現胃疼,用藥前無胃疼病史。經抽血檢查,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肝腎功能損害。觀察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23.96,P<0.05)。
2.3 兩組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14.3 d,較對照組19.2 d明顯縮短(t=-28.38, P<0.05)。
從兩組癥狀療效來看,中藥的應用相比單純西藥治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觀察組肌力恢復到三級以上的達到93例,對照組為73例,P<0.05,有顯著差異。針對不同癥狀添加中藥成分治療后,觀察組上肢癱瘓、口角歪斜、便秘者、小便失禁、下肢行走障礙、言語障礙患者的癥狀緩解程度明顯較對照組緩解程度高。從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來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發(fā)生食欲減退及腹脹低于對照組,無胃疼現象發(fā)生,且均未發(fā)生肝腎功能損害。從兩組平均住院時間來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有效減少了腦梗死患者住院時間,降低了治療費用。
腦梗死一般病情發(fā)展迅速,若不能快速有效溶栓,會極大地影響患者治療后的功能恢復。考慮中藥可多環(huán)節(jié)干預血栓形成、有效預防缺血性卒中復發(fā),本研究采取個體化的治療措施,根據癥狀選取中藥成分,與西藥聯合治療達到了很好的溶栓效果,康復效果明顯,且減輕了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短了平均住院時間,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費用,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1] 夏云軼.依達拉奉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1):37-38.
[2] 李麗.進展性腦梗死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34):4381 4382.
[3] 吳冬云,楊芬.高壓氧聯合鹽酸法舒地爾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3,9(11):181-182.
R743 R25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5.057
1672-1349(2015)05-0699-02
2014-03-24)
(本文編輯 王雅潔)
1首鋼長治鋼鐵公司職工總醫(yī)院(山西長治046031); E-m ail:iamliqinglan@163.com;2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