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玲 (四川音樂學院 610000)
靈動在琴鍵上的巴西韻律
——巴西音樂家厄內斯托·納薩雷
張海玲 (四川音樂學院 610000)
厄內斯·托納薩雷是巴西偉大的作曲家,也是二十世紀拉丁美洲三位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用自己獨特的音樂語言向全世界展示出巴西音樂無窮的活力和激情。本文從他的生活背景和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著手,力求展現(xiàn)他在鋼琴創(chuàng)作領域的獨特的巴西風情,從而深入肯定他在致力于巴西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上做出的突出貢獻,人們將不斷從他的作品中攝取智慧和力量。
厄內斯·托納薩雷;巴西流行音樂;巴西探戈
厄內斯托·納薩雷(ErnestoNazareth,1863.3.20—1934.2.5)是巴西著名的作曲家及鋼琴家,作為20世紀拉丁美洲三位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的厄內斯托·納薩雷以其具個性的音樂語匯著稱于世。他是巴西民族音樂最著名的作曲家,他對巴西未來的音樂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音樂大師維拉·洛博斯把他譽為是“巴西音樂靈魂最真實的詮譯者”。
厄內斯托·納薩雷于1863年3月20日出身在里約熱內盧,他的爸爸是一名海關官員,他很早就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鋼琴。當時在巴西的街頭和家庭舞會上盛行小型市民民間樂隊,樂隊由弦樂和管樂組成,他們使用的樂器多為吉他、曼陀林、尤克里里、長笛和單簧管。這些音樂家通常演奏憂郁的各種民間曲調,這類音樂多愁善感,節(jié)奏感較強,常常伴有不協(xié)和的多聲部進行,即興自由,處處能感受到濃郁的巴西情懷。巴西沒有太多的古典樂基礎,“肖羅”(Choro)就是巴西獨有的音樂風格,相當于巴西的小夜曲?!靶ち_”音樂家們的音樂也就成為了納薩雷創(chuàng)作靈感的重要來源。
納薩雷始終將巴西民間音樂放在其個人創(chuàng)作的首位,在此基礎上融合世界其他的音樂元素。納薩雷是一位真正的民族音樂家,他對音樂的喜愛不僅僅是滿足于娛樂,在他音樂生涯里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劇院里渡過的,有時為無聲電影伴奏,有時為管弦樂隊伴奏,大部分音樂知識是靠自學習得。巴西著名作曲家及大提琴演奏家埃特·維拉·洛博斯(HeitorVilla-Lobos)也就是在劇院里結識了厄內斯托·納薩雷,納薩雷心中有種強烈的責任感去發(fā)展肖羅,并成為了洛博斯的第一位導師。
納薩雷在他10歲時母親去世,之后繼續(xù)跟隨愛德華多·馬德拉(EduardoMadeira)和查爾斯·呂西安·蘭伯特(CharlesLucienLambert)學習鋼琴,年輕的納薩雷在技術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對歐洲音樂更加熟悉起來。他非凡的天賦很早就已引起了關注,在他14歲那年發(fā)行了他的第一首作品波爾卡《了然于心》(《VocêBemSabe》,1877)。
在納薩雷青年時代,他令人略微驚異地愛上了肖邦音樂的濃郁詩意,肖邦作品里極具感染性的抒情性和戲劇性的力量深深打動了納薩雷,肖邦的音樂成為了納薩雷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精神源泉,這種將巴西音樂的激情奔放同歐洲音樂的內斂抒情結合起來的創(chuàng)作之路成為了納薩雷一生都在實踐的音樂風格。一位首次將歐洲音樂和巴西音樂元素融合在一起的美國作曲家路易斯·莫勞·戈特沙爾克(LouisMoreauGottschalk)也對他的創(chuàng)作產生著巨大的影響。戈特沙爾克是第一位獲得國際聲譽的美國作曲家,同時也是第一位采用拉丁美洲和克里奧爾民間音樂旋律和節(jié)奏的作曲家,當時紅遍了整個歐洲。
相比于同時期的其他音樂家,納薩雷的作品里有一種來自于歐洲的獨特節(jié)奏,每一次演奏都會產生不同的演奏方式。他又將非洲音樂元素融合到作品中(特別是1888年奴隸制在巴西被廢除以后的作品),以此為聽眾呈現(xiàn)出真正的巴西流行音樂。
從1879年起,厄內斯托·納薩雷開始了他的職業(yè)音樂家之路,他在咖啡館、舞會、酒店大廳和電影院的等候室里演奏鋼琴,同時也開始了他日后的作曲家人生。同年寫了他的第一首探戈作品《十字危機》(《Cruzperigo》)。1880年就是他17歲那年,他第一次出現(xiàn)在莫扎特俱樂部。在隨后的幾年里他的探戈《再無他愛》(《N?ocaion'outra》)第一次取得了成功,并有幾次再版。1885年,他在不同的宮廷俱樂部里舉行了音樂會。
1893年,卡薩維埃拉馬查多出版社(CasaVieiraMachado)推出了他的新作品,其中包括了他最著名的探戈《搗蛋鬼》(《Brejeiro》),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部探戈大作開創(chuàng)了他獨創(chuàng)的“巴西探戈”流派。此曲還曾被巴黎共和國護衛(wèi)隊軍樂團選作表演曲目。納薩雷有四個孩子,家里出現(xiàn)了長久的財政困難,為了供養(yǎng)四個孩子他不得不將《搗蛋鬼》的版權賣給了卡薩維埃拉馬查多出版社。
1898年,納薩雷首次以一位鋼琴家的身份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隨后幾年里探戈《力量》(《Turuna》)、《絲柔》(《Brushed》)相繼露面并取得成功,從此他便以一位鋼琴家的身份在莫扎特俱樂部工作了。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納薩雷在全國的音樂院校里舉行音樂會,演奏加沃特舞曲《花籃》(《Corbeilledefleurs》)和探戈《鼓聲》《Batuque》。同時在這段時期他開始教授私人學生,并于1920—1924年開始受雇于當時最著名的奧登劇院,在那里長期擔任鋼琴表演嘉賓,并因此成名。他創(chuàng)作了一首與劇院同名的探戈《奧登》(《Odeon》),此曲便是為了紀念他的工作地點,也是作曲家對那段生活的回憶。
納薩雷在圣保羅和坎皮納斯的市劇院和音樂學院表演,他收到了一臺他的崇拜者送給他的大鋼琴。他是第一批為里約熱內盧社會廣播電臺演奏的藝術家之一。1932年,應朋友和樂迷的邀請,近70歲的他首次在里約熱內盧的音樂會里表演了他自己的作品。
納薩雷對極具南美特色的“探戈”舞蹈做出了具有巴西特征的拓展。探戈是起源于非洲民間“探戈諾舞”的一種舞蹈形式,19世紀大量歐洲和非洲移民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他們在碼頭、酒吧等場所將包括探戈諾舞在內的舞蹈形式與當地土著文化相結合,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阿根廷探戈”,探戈也由此被譽為阿根廷“國粹”。納薩雷深諳探戈文化奔放熱情、自由隨性的氣質,但在此基礎上納薩雷首次將波爾卡和馬克西舍舞以及哈巴涅拉舞曲融合在一起,從而產生了新的舞蹈節(jié)奏,創(chuàng)作出多首佳作,納薩雷把它稱作為“巴西探戈”。它不同于阿根廷探戈,不僅很激烈地快而且更加地愉快,這一流派對演奏者的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納薩雷的藝術靈魂深受困苦生活的折磨。年僅10歲的他便目睹了母親去世,1917年又失去了女兒瑪利亞·盧爾德——他與妻子特奧多拉多年結婚的結晶。命運帶給了納薩雷漫長的痛苦,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傷痕。1927年前后,漸漸能感受到耳聾的首發(fā)癥狀,兩年之后又失去了他的妻子。長期遭受著傷痛和苦難,終于,納薩雷的病情在克隆精神病研究所進一步惡化。1934年2月1日他逃離診所,3天后納薩雷的尸體在附近森林里的瀑布邊被人發(fā)現(xiàn),死于溺水。
納薩雷的作品中有一種人類中偉大天才的魔力,在1917到1919的兩年間作為駐巴大使的法國作曲家達律斯·米約(DariusMilhaud),在那時就接觸到了納薩雷的天分,并以此方式表達了對其的印象:“那流行樂的節(jié)奏吸引了我,讓我深深為之著迷?!?/p>
他的作品大多以巴西當地傳統(tǒng)流行音樂肖羅為基礎,結合多種節(jié)奏明快的歐洲音樂,如華爾茲、小步舞曲及波爾卡等,并融合了非洲節(jié)奏和美國拉格泰姆等世界音樂元素,他很巧妙地吸取巴西流行舞蹈的精髓,有機地將多種音樂元素、體裁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了多首不同于阿根廷的巴西探戈佳作,為城市聽眾創(chuàng)作了近300首鋼琴作品,其中有88首是為巴西探戈而寫,另外還有41首華爾茲,28首波爾卡和許多的桑巴舞曲、快步舞曲、四對方舞舞曲、蘇格蘭慢步圓舞曲、狐步舞曲、浪漫曲等。
每當在聆聽他的音樂時,在一個個切分音、延長音之間,那難以覺察的慵懶呼吸,以及一瞬間的停頓之間都讓人難以捕捉。他的音樂流暢而又悲傷,令人興奮,也讓我更好地了解了巴西音樂的靈魂所在。
納薩雷用自己的音樂語言向全世界展示出巴西音樂無窮的活力和激情,他的音樂作品一直在我們的音樂文化里延續(xù),其獨特的音樂風格作品為20世紀鋼琴文獻做出了自己極大的貢獻,值得音樂界同行的關注和深入研究與學習。
張式谷,潘一飛.《西方鋼琴音樂概論》.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