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旺
【摘要】多媒體輔助語文課堂教學是對語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和發(fā)展,合理使用多媒體,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為集中、穩(wěn)定、持久,思維更為積極活躍,為突破難點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氛圍,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運用多媒體課堂教學也是課堂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視屏投影;課件;誤區(qū)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多媒體教學是近些年來學校課堂教學的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新的多媒體給傳統(tǒng)課堂注入了一股活水,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諸多不足之處,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給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氣,使語文課堂恢復了一定的春色。目前一些學校規(guī)定凡公開課、匯報課、優(yōu)質課、示范課等都要求一定在多媒體教室上,它通過文本、圖像、動畫、聲音等方式,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情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靜為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打破了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然而在課件的設計及教學的具體實施中,卻存在許多錯誤的認識和做法,違背了教學規(guī)律,存在著不少負面影響。
一、新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媒體概念的偏差
“多媒體”一詞譯自英文“Multimedia”, 媒體(Media)就是人與人之間實現信息交流的中介,簡單地說,就是信息的載體,也稱為媒介。多媒體就是多種媒體的意思,可以理解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的統(tǒng)稱,即多種信息載體的表現形式和傳遞方式。多媒體教學是近些年來學校課堂教學的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新的多媒體給傳統(tǒng)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認為,多媒體教學可以理解為傳統(tǒng)教學基礎上增加了多種媒體(包括計算機)這一特殊工具的教學,傳統(tǒng)教學中的粉筆、黑板、收錄機、普通教具等就是起著中介作用的,就是媒體,而不是拋棄所有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把多媒體只簡單認為是計算機及錄像、動畫和投影等的組合。因此許多學校的多媒體教室是沒有傳統(tǒng)的黑板、沒有粉筆等,教師只是一直點擊鼠標。
二、視頻投影完全替代教師板書
有的老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完全脫開了粉筆和黑板。其實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在現實中教師在授課時往往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卻常常有無法加到課件中去的遺憾。而黑板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內容還可以方便地增刪。因此,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應針對教學內容采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種媒體,包括傳統(tǒng)媒體,取長補短。這樣才能發(fā)揮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實際上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欣賞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一個開放的過程,是一個審美的過程,這一過程正是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主體是學生,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和組織者。把語文教學的內容簡單的圖像畫、照片化,把問題都程序化,這樣把學生的主體權力剝奪,那么它的教學效果可能比傳統(tǒng)教學中的“滿堂灌”的效果還要差?,F在許多教師的多媒體教學過程就按程序一步步進行演示,即使教師對某些內容可適當調整,但整個教學過程實際上是由電腦所控制,教師不可能隨機應變。實際上,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和學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每個人的思維和思想都不同,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千變萬化的,需要教師靈活地把持掌握,常常會有一些預料不到的情況需要教師隨機應變地去應付,而往往正是在這隨機應變中顯示出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實踐中每一個教師特定的教學語言、教態(tài)、自身魅力、板書和應變能力是最大的財富,是值得學生佩服、尊重和學習的。
三、多媒體課件運用的隨意盲目性
本學期參加了學校部分語文教師的公開課或匯報課,大部分都有體現多媒體教學的亮點,但個別教師的多媒體教學體現是比較隨意盲目的,主要表現在課件上:一是隨意下載,一味采取“拿來主義”不作一點修改、整合隨堂而用;二是課件PPT的背景與字的色彩不相配;三是字號的大小、字形特點不相適;四是PPT展示數量不夠適宜;五是多媒體播放的朗讀與配音不相符,配音大而朗讀聲音小等。
網絡上課件很多,但極少直接拿來就適應每個人的教學的,教學使用的課件最好是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上課內容、學生的情況等選擇適當的背景字型字號及恰當的運行方式自行制作,下載的課件要適合教材的需要作適當的選擇、加工、整合,不能全盤的“拿來”。不能全盤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法。課件的使用、錄音朗讀帶及唱片的選擇、運作要適時、符合教材情景需要。因為在聽課當中發(fā)現有的老師一節(jié)課內就使用PPT四十來張,多的五六十張,把教室當成電影院,使課件成為影片,一節(jié)課幾乎就是圖片欣賞課,學生脫離課本完全成為觀眾,教師更是充當放映員。
四、走出誤區(qū),正確對待,恰當運用
本人認為多媒體無論何時也只能是一種媒體,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要走出誤區(qū),我們就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講究多媒體運用的實效性,選準多媒體運用的適時性,依據學科特點,優(yōu)化使用過程,真正讓多媒體服務于我們的教學。
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應當鉆透教材,找準重難點,撰寫腳本,不斷修改,并且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大膽突破,闖出一片新的天空。一般說來,課件的前期準備比實際制作所花費的時間更多。教師要養(yǎng)成平時搜集整理素材的習慣,這樣可節(jié)省大量時間,比較輕松地完成課件的制作。
多媒體可以大容量、高速、省時地提供背景材料,而且提供的時機比較自由靈活,有助于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語文教學多媒體的運用,重點在于展示作者簡介、背景材料的介紹、參考資料、習題展示、作文評析等,豐富課文以外更多的語文素材資料,PPT圖片不宜過多,一般一節(jié)課有10—15張即可,字號在32—40之間為宜,字跡盡量做到能讓全班學生都能看得清楚。語文教學一般來說,更應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一些探究性的知識問題的參考答案,一些討論性開放的問題,沒有必要用多媒體展示;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給教學改革注入了生機,其對教學的輔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總之,希望廣大教師能認清當前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的誤區(qū),使多媒體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少走歪路,真正地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能正確認識合理地選擇和巧妙地運用,要做多媒體的真正主人,不要為他人作嫁衣,不要成為多媒體的套中人。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