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7日,柏林森林音樂會現(xiàn)場轉(zhuǎn)播在《柏林的空氣》的輕快樂聲中、在全場2萬多名觀眾的熱烈歡呼聲和口哨聲中結(jié)束了。
這是北京音樂廣播第13次現(xiàn)場直播柏林森林音樂會,可能有些朋友感到不解:為什么音樂廣播會十幾年如一日堅持現(xiàn)場直播這臺演出,相信一直堅持收聽的樂迷會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在世界各地數(shù)不清的夏季古典音樂演出中,柏林森林音樂會的魅力難以抗拒!它獨樹一幟的在大自然中聆聽音樂的方式,讓古典音樂輕松走進普通大眾的生活,這是它經(jīng)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們堅持轉(zhuǎn)播的最大動力。
從當年音樂會的曲目來看,整體偏向較大部頭的作品,而且標題并不突出。雖然選擇了柴可夫斯基和勃拉姆斯兩大名家的經(jīng)典作品,但作品的風格迥異。所以之前我們非常擔心:這樣的曲目配置在森林音樂會這樣一個輕松聽古典的場合是否適合?大家能否接受?但音樂會第一部作品——柴可夫斯基交響幻想曲《暴風雨》演奏完畢,現(xiàn)場觀眾的熱烈反響打消了我們的疑慮。雖然這是一部大多數(shù)人不很熟悉的作品,而且較少在音樂會上演,但由于作品的音樂語言生動,而且杜達梅爾和柏林愛樂的藝術家們在演奏中特別注意每個音樂形象的塑造,使聽眾很容易理解,并隨之進入作品描寫的場景中。
這部作品是柴可夫斯基根據(jù)莎士比亞的戲劇腳本創(chuàng)作的。我們來看看這部作品的背景:空氣的精靈愛麗兒接受魔法師普洛斯彼羅的旨意,在海上掀起狂風巨浪。國王的兒子腓迪南乘坐的小船被風浪吞沒,沉到了海底。后來腓迪南遇救,來到魔法島,與魔法師的女兒米蘭達深深相愛。這簡單而生動的愛情故事經(jīng)過藝術家生動的演繹,無論是大海、風暴、純真的戀人、美麗的愛情都呈現(xiàn)得異常生動、感人,難怪樂曲終了觀眾的反響會如此強烈?。ùm(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