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華
摘 要:主要論述明挖順作法專項施工技術的工藝流程、施工順序、技術要點、檢測方法、應急措施。
關鍵詞:基坑支護 明挖順作法 施工組織設計 測量 支撐 混凝土澆筑 后澆帶 分層放坡開挖
中圖分類號:U2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c)-0080-01
1 工程概況
南京九霄商業(yè)廣場(NO.2013G26地塊)項目位于南京市地鐵二號線學則路站北側,原學則路停車場內(nèi)?,F(xiàn)場周邊地面相對標高-0.500~+0.500m,基坑開挖面相對標高-15.600m,基坑開挖面積約1.04萬平方米,基坑開挖深度15.1~16.10m,支護周長約407m?;又ёo的主要內(nèi)容為:圍護、立柱工程、支撐梁體系等。基坑內(nèi)采用“明溝加集水坑”輔助排水;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為明挖順作法施工;支護結構安全等級為一級。
2 明挖順作法施工工藝流程
基坑采用明挖順作法施工,總施工工藝流程為:平整場地-測量放線-工程樁、旋挖灌注樁、立柱樁-土方開挖-第一層支撐體系-第二層支撐體系-墊層-承臺-底板-負二層樓板-拆第二層支撐體系-負一層樓板-拆第一層支撐體系-地下主體結構-基坑側壁回填。
3 基坑土方開挖、地下室底板、主體結構專項施工技術要求
(1)開挖土方前,施工單位需對土方開挖的施工組織設計進行編制,并經(jīng)基坑支護設計相關部門和單位的認可;施工要嚴格按方案進行,制訂詳細、可行的施工方案以及應急措施;對周圍各有關管線、道路、工程樁等設施的保護要求了解要充分。
(2)開挖時,對基坑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足夠重視,并根據(jù)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對施工方案或流程及時進行調(diào)整,重視信息化施工。該工程基坑有較大的開挖面積,針對后澆帶位置和平面布置,土方開挖的分塊要合理。開挖要分塊分層進行,避免開挖面積大形成過大的位移,使基坑開挖的風險降低。開挖過程中要對時空效應規(guī)律進行考慮,按照分區(qū)‘分塊、平衡、對稱的原則,通過階梯式多級分層放坡進行開挖。每次開挖軟土區(qū)域的深度不能超過1m,階梯平臺寬度至少為20m,有1:4.0的坡度,還要有至少5d的上下兩階挖土間隔時間;在別的區(qū)域開挖深度每次不能超過2m,至少15m的階梯平臺寬度,有1:3.0的坡度,至少3d的上下兩階挖土間隔時間;挖土機械的挖土順序、通道布置、材料的堆放和土方駁運,要以避免引起對圍護結構的不利因素為原則,土方開挖遵循“大基坑,小開挖”,以及“先支護后開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使基坑開挖期間無支護暴露的寬度、深度以及時間減少。在支護結構強度達到要求后進行土方開挖,挖到坑底標高后,對局部深坑進行處理,且及時對承臺和基礎底板進行施工,讓基坑暴露的時間盡可能的短,從而使圍護結構變形得到有效控制。開挖時對標高要嚴格控制,杜絕超挖。設置盲溝在基底,以便施工期間引排地下水,避免地下水浸泡地基土。基坑底面標高要遵照結構專業(yè)設計圖來進行。
(3)開挖到了設計標高時,要用混凝土層及時滿堂鋪設,再對局部樁基承臺、電梯井和集水坑等坑中坑進行人工掏挖,應逐個開挖、磚砌外模護壁承臺,開挖的面積不能過大。挖土到位后,對承臺和地下室底板及時進行澆筑,防止基坑暴露時間太長。開挖基坑和地下室施工時,要注意不能讓支護結構等受到挖土機械的損壞,嚴禁基坑周圍堆土或堆載,超載不得超過20kN/m2。挖土機械須按指定路線行進,不得隨意走停,不能在支護結構頂部碾壓,挖土機械經(jīng)過支護結構時,需鋪設墊層、路基箱等在支護結構上,且高差不得大于2m。開挖時如有漏水和支護結構變形超過允許范圍等,則挖土要馬上停止,并進行搶險。
(4)底板混凝土應滿堂澆筑至支護結構邊。
(5)主體結構施工至負二層樓板處設置換撐結構,待負二層樓板混凝土及換撐結構達到80%設計強度后拆除第二層混凝土支撐;施工至負一層樓板處設置換撐結構,待負一層樓板混凝土及換撐結構達到80%設計強度后拆除第一層混凝土支撐;施工至±0.000 0,地下室外墻做防滲并進行基坑側壁回填。
4 施工要點
(1)采用信息化施工,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及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及時調(diào)整設計和施工。如發(fā)現(xiàn)地質(zhì)條件與勘察資料不符等情形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調(diào)整設計;若地下室尺寸范圍或基坑挖深發(fā)生變化,則支護設計須作相應設計調(diào)整。
(2)基坑采用明挖順作法施工,在支護結構施工前,必須查清范圍內(nèi)的地下管線的位置、埋深、管線材質(zhì)以及基礎形式,如存在對工程有影響的管線,應會同業(yè)主、設計及有關部門共同協(xié)商、研究地下管線的遷改、加固、懸吊等施工操作方法和處理措施。組織專業(yè)隊伍做好在基坑附近的地下管線的保護和監(jiān)控工作。遷改、保護及監(jiān)控方案必須報管線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實施。
(3)開工前應先測定支護系統(tǒng)的標高并應精確位置。
(4)鄰近基坑邊出土口和塔吊位置確定后,須對該部位支護結構作適當加強。
(5)如坑內(nèi)明水較多,可在基坑周邊開挖明溝及集水井,采取明溝排水措施,以確保土方開挖工作的順利進行。
(6)在局部深坑處視地下水滲出量,必要時增補“一級輕型井點”降水設備。
(7)支護結構施工前及土方開挖施工前應通知設計單位進行技術交底。
5 應急措施
(1)地下室施工和基坑開挖時,現(xiàn)場監(jiān)測資料要及時提供。
(2)開挖土方過程中,有專人對基坑穩(wěn)定情況進行定時檢查,如有問題及時與設計人員聯(lián)系并處理。
(3)若基坑有較大位移或有險情,土方開挖要立即停止,并及時回填土,經(jīng)過現(xiàn)場核查,可采取有條件部位坡頂卸土、坑內(nèi)回填、加支撐等辦法。
(4)支護系統(tǒng)有較大變形時,要及時查找原因。
(5)若基坑施工過程中基坑內(nèi)局部區(qū)域有較大地下水量,坑內(nèi)有較多明水,排水難度較大時,同通過增加輕型井來排出基坑中的水,以順利開展土方開挖工作。
(6)如果基坑有涌水、漏水出現(xiàn),要立即回填,避免擴大險情,迅速用棉絮、快干水泥封堵,同時用引流管引流。必要時可用注漿、旋噴等加固。
(7)如果基坑側壁有流砂出現(xiàn),應及時回填土方,然后在樁后補旋噴樁進行止水。
(8)現(xiàn)場要有棉絮、注漿設備、水玻璃及編織袋、鋼管、快干水泥等搶險材料。
(9)外圍出現(xiàn)異常情況時,對管線可“提露架空”處理。路面出現(xiàn)下沉或開裂時,可采用注漿和裂縫修補方法處理。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S].JG120-201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S].JGJ94-2008.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S].GB50009-2012.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程[S].GB5033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