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拍動物題材電影,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讓-雅克·阿諾?!缎艿墓适隆?、《虎兄虎弟》,讓他被譽為“最會拍動物的導演”。當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早找的也是他,但阿諾不想重復——他在《虎兄虎弟》里已經拍過孟加拉虎。
阿諾的存在,對于電影《狼圖騰》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因為他不僅能拍四條腿的動物,更能拍兩條腿的人,是罕見的既能駕馭歷史戰(zhàn)爭又能拍出動人情色的多面手。前者,有裘德·洛主演的《兵臨城下》作證;后者,中國的觀眾更加熟悉:梁家輝和珍·瑪奇的《情人》,也出自阿諾妙手。
難怪制片人會說:能拍好《狼圖騰》的,全世界只有阿諾一個人。
“這個青年讓我想起了我自己”
和很多專心拍法語片的法國導演不同,阿諾的拍攝半徑橫跨全球——他在非洲拍,在印度拍,在加拿大拍,在美國拍,在牙買加拍,在德國、意大利也拍。多年前在香港呆過很長一段時間拍《情人》,還會講幾句廣東話。如今又拍到了內蒙古。
“我喜歡去探索?!卑⒅Z說,“我出生于巴黎,但我喜歡去不同的地方看看,從不同的地方學到些什么。這就是為什么我會在這么多國家拍攝的原因。這些經歷很棒!”
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
七年前,《狼圖騰》原著作者姜戎帶阿諾參觀了內蒙古?!扒昂笕齻€星期,我們駕車出行,全程都在交談。他向我展示了故事發(fā)生的地方、他生活的地方。我見了他的老朋友們。姜戎是一個非??犊娜?,有許多靈感都是他帶給我的。”
《狼圖騰》原著被阿諾認為是他近20年來讀過最棒的小說,因為主人公、上山下鄉(xiāng)的知青陳陣,在很多方面都讓他聯(lián)想到自己的經歷。“書中提到了來自北京的知識分子,這個青年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當我還是一個年輕的法國學生時,我被送到非洲去教攝影。境遇和《狼圖騰》里的知青很類似,我也對鄉(xiāng)村產生了感情。所以讀這本書讓我覺得就像是我自己的故事。這也是一個非常美、非常感人的講述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p>
2004年,小說甫一出版就登上了各大暢銷榜,此后中文版再版150多次,發(fā)行近500萬冊(還不算更大數量的盜版),還被翻譯成39個語種。與此同時,“國人缺不缺狼性”的爭論迅速蔓延全國。在書中,姜戎反復提到中國歷史上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恩怨、沖突。“狼性”在姜戎這里絕不只是動物本能,而是更多被賦予象征意義——“性格懦弱的華夏民族太需要輸補這種勇猛野性進取的血液。沒有狼,世界歷史就寫不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不懂狼,就不懂游牧民族的精神和性格,更不懂這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差別和各自的優(yōu)劣?!?/p>
又是民族沖突,又有官民矛盾(小說里屢次提到“農區(qū)的人來管草原牧區(qū),真是瞎管”),還涉及“文革”歲月、上山下鄉(xiāng),教人替初來乍到的阿諾捏把汗。他自己倒是不擔心消化不了文化差異?!斑@種沖突幾乎發(fā)生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卑⒅Z說,“在非洲也有一部分人偏向游牧文明,另一部分偏向農耕文明,他們之間也有沖突。即使在我的國家,也有一些遷徙者來自印度、匈牙利、羅馬尼亞,但當地人不喜歡他們。所以姜戎闡述的問題,其實是個非常普遍的問題,根本就在于定居居民與那些與動物一起遷徙的牧民之間的矛盾?!?/p>
竇驍
知青進城
五年養(yǎng)了三波狼
不過,即使有阿諾掌鏡,《狼圖騰》的拍攝仍然耗費了五六年之久。制片人王為民告訴《新民周刊》:“困難特別多,但我可以給你總結一句話:這部電影快開機的時候,沒狼!電影快結束的時候,沒雪!”
現(xiàn)在的草原上已經沒有狼蹤。兩條腿的人好找,四條腿的狼,只有靠養(yǎng)。
“草原上有個特別大的野生動物園,里面有個200多匹的大狼群。但我們的狼得從小養(yǎng)到大,從喂奶開始。” 王為民說,“一開始我覺得挺簡單的,跟養(yǎng)什么二貨哈士奇、雪橇犬應該差不多。所以2011年的時候我養(yǎng)了第一撥6只狼——結果都養(yǎng)成了白眼狼——小狼特別可愛,我給它抱著喂奶,但是你以為這樣它就把你當爸媽了嗎,答案是NO!不可能的。過一個月左右他們就會造反,其中有一半的狼不能和你成功建立一種友善的關系?!?/p>
一直到小說版權都快過期,狼還沒養(yǎng)成?!鞍⒅Z在歐洲等我消息,可狼不像貓狗,一年只生一次,錯過了四五月就又得等一年。一頭狼還得養(yǎng)三年才能成年拍戲。然后我就徹底投降了。”
好在,天降神兵。國際知名的馴獸師安德魯·辛普森,從加拿大空運過來了?!拔沂且粋€無比熱忱的飼養(yǎng)員,而他是近似冷酷的馴獸師?!蓖鯙槊裾f,“他在中國待了三四年,就學會四個中文:你好,謝謝,再見,最后一個詞是‘雪碧’,因為他只喝雪碧?!?/p>
安德魯到了中國以后,養(yǎng)狼工作才算有了科學、周密的計劃——“狼是30天滿月,14天睜眼,第12天必須把它從狼媽媽那抱過來。母狼和公狼一次繁殖一窩,你不能都給它拿走,要是都拿走了,狼媽媽得瘋了過來咬死你。我們只能偷著摸著,一天拿一個,它數學不是很好,我們就從一窩10個小狼里拿出4個,另一窩8個里再拿出3個……就這么著湊齊了第二撥狼。”
2008年,阿諾第一次去內蒙古看景,對照片里草原狼的綠眼睛念念不忘。可是王為民5年養(yǎng)了三撥狼,沒有一只是綠眼睛?!拔乙恢庇X得特別對不起導演,直到有一天我拍了一張照片,發(fā)現(xiàn)打印出來是綠眼睛的!原來蒙古狼就沒有綠眼睛的,全是褐色眼睛。不過因為導演對綠眼睛有感覺,所以電影拍完之后我們又做了一層后期?!?/p>
狼養(yǎng)成之后,雪的問題也解決了。劇組用18輪的大卡車,來回1200公里,從零下36度的長白山運來了20多車皚皚白雪?!安荒苡眉傺?。”王為民說,“一般劇組有用鹽的,也有用更便宜的硫酸鎂的,但鹽和硫酸鎂都對草原有害,起碼要降解個十年八年,我們電影本來就是環(huán)保主題,怎么可以?倒是試過用土豆粉代替,但效果總不如真雪?!?/p>
馴服“永不被馴服的動物”
看過阿諾之前兩部“猛獸電影”的觀眾,想必對戲中動物出神入化的“演技”感到匪夷所思——不用CG特效做動物是阿諾的招牌,但這一切都是怎么辦到的?
在原著里,草原狼行動迅速,智商奇高,摸透了草原的規(guī)律——“打仗,狼比人聰明,我們蒙古人打獵,打圍,打仗,都是跟狼學的。”姜戎筆下的狼能打近戰(zhàn)、夜戰(zhàn)、奔襲戰(zhàn)、游擊戰(zhàn)、運動戰(zhàn)……一大堆的戰(zhàn)。
筆頭可以恣意縱橫捭闔,回到現(xiàn)實中,草原狼卻被比作“永不被馴服的動物”。如何馴服三撥狼?王為民分享了國際知名馴獸師安德魯的秘密。
拍攝現(xiàn)場
ChHUcaiyyxNFQsGpvTRiVg==電影殺青,阿諾被大家抬了起來。
“首先第一點,你不能把它當寵物來訓練,它有它的孤傲,保持它狼的獨立性。第二你不能強迫它做什么事,狼不像狗,狗在屋里撒尿你打它一頓,一會兒又跟你好。而狼很剛烈,你甚至不能吼它,一吼,它的自尊心會受損,就再也不回來了。狼如果不是餓得不行,一般不會主動傷害人。但是它跟人的關系是若即若離的,永遠跟你保持一定距離。狼的本性就是離人有多遠就多遠?!?/p>
要指導狼演戲,只能慢慢培養(yǎng)感情。除了馴獸師,主演馮紹峰也親自上陣,“馮紹峰對小狼特別好,天天自己喂,牛肉塊兒、雞肉塊兒、補鈣的雞骨頭”。每天一起訓練,還得幫他們清掃狼圈。時間長了,小狼會舔他的臉、碰碰他的身體示好。
到這時候馴獸師才能開始反復單調的訓練:“比如從A點到B點,著重訓練走位,喊它的名字,或者喊個單詞,讓它知道這指令是什么意思。慢慢地再訓練從A點到B點,停留一下,接著再走;還有從A點蹦高出去,到達B點……”
電影里,草原狼有不少與人、與馬、與黃羊近身搏斗的場面,“都是真真假假。跟人搏斗的時候就是馴獸師上,穿著藍色的服裝,后期再花一年時間去一點點修掉。比如那場打狼的戲,馴獸師是在假裝打狼,其實是像平時訓練一樣在跟狼玩兒,狼也不會當真去攻擊他。這都是長時間訓練養(yǎng)成的一種心理信賴。”
拍完《狼圖騰》之后,馴獸師安德魯把戲中的狼演員都接回了加拿大自己接著養(yǎng)。而他此前已經在家養(yǎng)了好多加拿大北美狼。
即使有這樣的“狼王”幫忙,阿諾還是把《狼圖騰》中草原狼與群馬的大戰(zhàn)稱為自己“電影生涯中拍得最難的一場戲”。一熊二豬三虎都不及狼難搞。
“那場夜景戲,有風有雪,要拍一大群狼,還有很多馬,有種史詩大片的風格,非常難拍?!卑⒅Z說,“這場戲我們準備了6個月,拍攝了6周,最后在大銀幕上呈現(xiàn)出來只有6分鐘。這場戲在后期也花了大量時間制作,但大家所看到的98%的場面都是真實拍攝的。只有和狼這些動物之間非常近的接觸,才需要一定特效處理?!?/p>
還原真實的狼性
前后拍了多年,制片人對導演贊不絕口:“老爺子對這部電影非常有情懷,很執(zhí)著,像狼王一樣帶領整個團隊。而他拿的工資,除以時間成本,可能還不及國內三線導演?!?/p>
草原狼。
最好看的,當然還是電影中的“狼性”。點映場,許多觀眾看完之后,都被草原狼的帥氣、悲壯深深感染。
在小說里,陳陣在養(yǎng)了一頭小狼之后,被“喚醒了作為農耕民族后代體內的夢想和冒險精神”。養(yǎng)狼對他的意義,也從“摸透脾氣,知己知彼”好與狼群對抗,變成了對狼群生態(tài)和“草原大命”的了解——“草原太復雜,事事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狼是個大環(huán),跟草原上哪個環(huán)都套著,弄壞了這個大環(huán),草原牧業(yè)就維持不下去?!?/p>
電影對原著同樣作了忠實的展現(xiàn):既拍了牧民掏狼窩摔死狼崽的血腥場面,也提到了牧民死后的“天葬”:“吃了一輩子的肉,把肉還給草原,這才公平,靈魂就不苦啦,也可以上騰格里了。”這種相生相殺又相護的關系,是《狼圖騰》的,也是與阿諾此前的《熊的故事》、《虎兄虎弟》一脈相承的。
在《熊的故事》、《虎兄虎弟》里,獵人最終都放下了槍桿——每次阿諾都不忘記給那支獵槍一個長長的特寫。在《狼圖騰》里,人與狼和諧相處,人向狼學習草原秩序,學習大自然的平衡之道——這可謂是阿諾不變的主題。
值得慶幸的是,《狼圖騰》劇組雖要養(yǎng)狼運雪,卻不需要像《紅高粱》種高粱、《白鹿原》種小麥那樣去種草。小說中提到的“曾經過膝高的草原現(xiàn)在只剩硬茬”,如今已恢復當年的豐茂。“那里的草不僅茂盛,而且還開滿了花?!卑⒅Z說,“劇組里所有的女孩都會去采點花來打扮自己的房間,非常漂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