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春節(jié)前夕,我女兒舉辦了婚禮,我和她爸算是了了一件大事。女婿是我們周末相親“淘”來的,看著婚禮上女兒女婿一臉的幸福,我對老伴說:“如果咱們不催,哪來這場婚禮?”
說起來,女兒婚事難定還怪我老伴。我們是40歲才生了女兒,她爸視若珍寶,一直寵著。女兒上初中時,學(xué)校和我們小區(qū)對門,她爸還是天天接送。女兒讀高中時,她爸成天擔(dān)心女兒被學(xué)校的“壞小子”勾搭,天天秘密偵查,嚴(yán)防死守。不知是女兒天性愚鈍,還是因為她爸這個“煞星”保護,女兒平平安安高中畢業(yè),又如老伴所愿考上了本市的大學(xué)。大學(xué)第一年,老伴敲打女兒說:“閨女,你現(xiàn)在還小,不能談戀愛?!贝笕龝r,閨女領(lǐng)回來一個儒雅的男孩,我們留他吃飯,男孩手腳勤快,嘴也甜,“叔叔阿姨”地喊。我問女兒:“是你男朋友?”女兒說:“還不算。我?guī)Щ丶易屇銈兿瓤纯?。”我老伴得知男孩家是外地,又是獨子,立即找出一大堆理由澆滅了女兒的熱情。女兒大學(xué)畢業(yè)前,又帶回來一個男孩,本市的,可我老伴找人一打聽,得知男孩有家族遺傳病史,又把倆人拆散了。
工作后,女兒單位離我家不遠(yuǎn),她也就一直住在家里。我經(jīng)常問她有沒有遇到合適的男孩,女兒總是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我催促女兒:“女人的黃金年齡就那么幾年,可耽擱不起。你看看你那些表姐妹,一個個嫁人的嫁人談朋友的談朋友,就你還單著?!迸畠亨僦煺f:“學(xué)校里那么多帥哥,你們不讓我談,現(xiàn)在單位里就那么幾個人,女多男少,好男人早就有主了,我去哪兒找???”
我給老伴分析:“女兒根本不想把自己嫁出去,你從小溺愛她,哪個男人像你對她那么好?她在家里多好啊,啥事不做啥事不管,吃飽了就睡?!崩习榈故遣缓?,想了想對我說:“明兒起,咱先改造女兒,讓她自己洗衣服,洗碗拖地,學(xué)著做飯,按月交伙食費。女孩大了還真不能慣著,慣成老閨女就慘了。你趕緊發(fā)動親友給女兒介紹個男朋友?!?/p>
從第二天開始,老伴就虎起了一張臉,開始訓(xùn)練女兒做家務(wù)。女兒對分擔(dān)家務(wù)和上交工資沒異議,只是對婚事不熱心,譏諷我:“您就差拿著大喇叭站大街上喊了,誰娶我閨女???”老伴平時都向著他的小棉襖,這次和我成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教訓(xùn)女兒:“女大當(dāng)嫁。你還打算賴在家里一輩子?。俊?/p>
在我的張羅下,七大姑八大姨、街坊鄰居、同事朋友都積極為我們提供信息,我和老伴篩選后挑出靠譜的讓女兒去相親。女兒卻冷笑道:“誰愛去誰去,反正我不去?!蔽也焕頃[小性子,和人家敲定了相親時間。第一次,女兒還真放了人家鴿子,弄得我和介紹人很沒面子。我這個氣啊,質(zhì)問她為什么不去,女兒理直氣壯:“早說了,誰想去誰去,我不去?!蔽也桓市?,繼續(xù)安排她每個周末去相親,我還跟老伴統(tǒng)一意見:她不去我們?nèi)?。我和老伴相互配合,每次相親前都軟硬兼施逼女兒前往,然后喬裝打扮尾隨其后。如果閨女乖乖去了,我們就隱蔽觀察;如果閨女中途拐彎溜了,我倆就去和小伙子解釋,說閨女臨時有事不能來了,然后和小伙子聊聊。
這樣折騰了幾個月,我和老伴相中了一個。小伙子比我女兒大兩歲,穩(wěn)重踏實,工作也好。我問女兒:“有合適的嗎?”女兒嘴一撇說:“你介紹的那些男孩,我還沒來得及看呢,走馬燈似的,誰記得住???”我說:“我和你爸看好了一個,你接觸接觸?”女兒嘟囔:“都什么年代了,還包辦婚姻。”這回沒等我表態(tài),我老伴發(fā)話了:“閨女,我和你媽都一大把年紀(jì)了,天天幫你操心,你怎么忍心啊?這幾年逢年過節(jié),我和你媽就怕親戚問起你的婚事。你都25歲了,再不定個人家,我和你媽這老臉往哪兒擱??!以前吧,爸爸管著你,那是因為你年紀(jì)小,爸怕你吃虧上當(dāng)?,F(xiàn)在爸爸催你,那是因為你大了,到了該結(jié)婚的年紀(jì)。每次想到你結(jié)婚后會離開這個家,爸心里都不好受,可我不能一輩子把你留在家里養(yǎng)著你,寵著你,那是害你??!”老伴這番話,說得我們眼眶都紅了。女兒最終乖乖地說:“爸,我知道了。我聽您的?!?/p>
女兒開始和那個小伙子約會。見了幾次面,我問女兒感覺如何,女兒說還行。我主動邀請小伙子來家里吃飯,和老伴拿出十二分的熱情接待他。慢慢地,小伙子成了家里的常客。女兒和小伙子處著處著,真就處出了感情,正兒八經(jīng)談起了戀愛。
去年國慶前,我問倆孩子:“要不要趁著假期把喜事辦了,大家一起熱鬧熱鬧?”倆人異口同聲:“再等等?!蔽液屠习橥俗屢徊?,提議他們先定親。兩家老人齊心協(xié)力籌備了一個隆重的定親儀式。
春節(jié)前夕,兩人舉辦了婚禮。我和老伴總算了卻了一樁心事。
孩子的婚事,父母該催還是要催,但要催得合情合理,孩子才會接受這份好意。反之,就會變成粗暴干涉,孩子會抵觸、反感,最終導(dǎo)致關(guān)系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