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鄂南方志中的明清災(zāi)荒應(yīng)對調(diào)查

        2015-07-13 05:21:42張霞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5年15期
        關(guān)鍵詞:大水興國武昌

        張霞

        鄂南地處長江以南,其所在領(lǐng)域江夏、武昌、大冶、咸寧、嘉魚、蒲圻(今赤壁)、通山、興國(今陽新)、崇陽、通城在明清時期均屬于武昌府,多位于沿江地帶,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在氣候方面既有洪澇,亦不乏干旱,給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甚至造成很大的危害。傳統(tǒng)社會里,突如其來的災(zāi)荒及曠日持久的災(zāi)難,必然會引起社會秩序的動蕩,當(dāng)時無論上層的政府,或是下層的鄉(xiāng)紳,都在進(jìn)行各種努力,盡量將災(zāi)害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鄂南方志中列有“蠲賑”、“蠲恤”、“尚義”、“孝義”、“義行”等篇目,記載面對災(zāi)荒,政府及社會的應(yīng)對舉措。

        1 政府賑災(zāi)

        作為政府層面,災(zāi)荒來臨時,基本是通過直接賑濟(jì)和間接賑濟(jì)兩種方式來緩解災(zāi)難所帶來的沖擊與危害。直接賑濟(jì)是通過政府進(jìn)行開倉賑糧、撥款救濟(jì)或者減價平糶。間接賑濟(jì)主要是通過對所征收賦稅進(jìn)行調(diào)控的方式來進(jìn)行,諸如對所征收賦稅進(jìn)行全部蠲免、部分蠲免及緩征等不同方式,來緩解災(zāi)難對民眾所造成的壓力。

        1.1 直接賑濟(jì)

        據(jù)《明實(shí)錄類纂·湖北史料卷》記載:宣德元年十一月辛丑,江夏、嘉魚、蒲圻,“自六、七月以來亢旱不雨,禾稼盡傷,人民乏食。命湖廣布政司、按察司及巡按御史撫安賑濟(jì)”[1](P492)。

        《光緒興國州志》有書:永樂二年,“命御史郭林等賑湖廣水災(zāi)。九年,湖廣水,遣使賑之”[2](P73)。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3冊》中《大厓李先生文集》記載:成化十四十五年,“湖廣既澇復(fù)旱,餓死道路者相枕籍,(李承芳)乃作為歌謠數(shù)十首。當(dāng)?shù)缆勚蟀l(fā)賑貸,存活頗多”[3](P610)。

        《光緒興國州志》記載:正德三年,興國州大旱、饑,南工部侍郎畢亨來賑之;十二年,遣御史吳廷舉賑湖廣饑[2](P73)。

        《光緒武昌縣志》記載:嘉靖十五年,武昌大水,“發(fā)倉糧及事例銀兩賑饑”[4](P630-631)。

        《同治蒲圻縣志》記載:嘉靖二十三年秋九月,蒲圻大旱,知縣李桂賑災(zāi)[5](P497)。

        《同治通城縣志》記載:萬歷三十七年,春夏間,“通城大疫,死者十之七八。知縣楊浩祈禳開倉賑不給者,漢沔流民就食者以萬計(jì),皆得安集,全活甚眾”[6](P669)。

        《同治蒲圻縣志》記載:天啟五年,蒲圻饑荒,署縣曹應(yīng)聘賑災(zāi)[5](P497)。

        《光緒武昌縣志》記載:康熙二年,武昌縣大水“舟可自小東門入,出大南門,入洋瀾湖。蠲免本年錢糧十之一”[4](P632);順治九年,大旱,武昌縣民流亡過半,知縣徐翀“請賑免本年糧餉十之六”[4](P632)。

        《光緒興國州志》有書:康熙元年,秋旱,有司賑恤。嘉靖十年大水,免湖廣各府及衛(wèi)所秋糧;十五年,湖廣大水,發(fā)本省倉糧及事例銀兩賑饑;三十九年,免被災(zāi)稅糧[2](P73)。

        《光緒武昌縣志》記載:康熙十五年,武昌大水,“蠲本年民賦十之三”[4](P633)。

        《同治蒲圻縣志》記載:康熙二十五年,“武昌等三十五州縣饑,賑谷共八萬二百二十八石有奇。又米九萬五千八百五十六石有奇(舊通志按舊志是年發(fā)賑)”[5](P497)??滴醵拍?,武昌旱饑,“蠲免錢糧之半”[4](P633)。

        《光緒咸寧縣志》記載:雍正五年,“奉上諭,上年,湖北地方有數(shù)州縣被水,收成歉薄。已降諭旨令該有司動用倉谷減價平糶,以惠窮民。今聞本年四五月間有數(shù)處雨水稍多,江流泛漲,沿江之地,未免近水被淹。如武昌府屬之咸寧、蒲圻、嘉魚三縣……俱系濱江之地,田畝有被水之處,米價漸昂,朕心深為軫念,著該地方官加以撫恤”[7](P362);雍正五年,“奉上諭前因湖廣近江濱湖之州縣,如咸寧、蒲圻數(shù)縣,平時易被水者,今歲又略被水,特頒諭旨將今歲錢糧全行蠲免……朕因軫念楚省窮民,已發(fā)帑銀兩萬兩令該督撫加意賑恤,此銀倘有不敷,查湖北現(xiàn)有買谷備用之銀六萬兩,著即將此項(xiàng)銀兩動支于應(yīng)用之州縣,分給賑恤,務(wù)令均沽實(shí)惠,特諭”[7](P363)。

        《同治蒲圻縣志》記載:乾隆四十四年己亥,“于正賑畢,加賑一月口糧(通志蠲恤)”;五十年,“奉旨特發(fā)帑金賑恤”[5](P498)。

        《光緒咸寧縣志》記載:乾隆五十一年二月,因旱災(zāi),“所有成災(zāi)七八九十分之江夏、武昌、咸寧等縣,著加恩于正賑散畢后,再行展賑一個月”[7](P366)。

        《光緒武昌縣志》記載:嘉慶七年,旱,“緩帶節(jié)年錢糧等項(xiàng)”[4](P634-635);道光十一年,武昌發(fā)生大水,“災(zāi)民聚眾乞賑,致毀縣署,知縣怒請按治”,周萬青等人委曲周全,“上官為感動,遂得薄其懲”,“全活甚眾”[4](P1200-1201)。《同治嘉魚縣志》記載:道光二十八年,嘉魚大水,縣令劉綮“請賑銀五萬兩,全活甚眾。己酉,又水,下六里長堤崩潰,公復(fù)請帑銀十三萬兩有奇,災(zāi)民以工代賑荒救,而堤亦修,堤內(nèi)之民無水患者十余載”[8](P97)?!豆饩w興國州志》有書:道光二十九年,興國大水,饑,“鄉(xiāng)紳給事中陳光亨陜西知縣李煒又請領(lǐng)藩庫錢四萬緡賑之”[2](P74)。

        《光緒大冶縣志續(xù)編》記載:光緒五年七月,大冶西三鋪質(zhì)典發(fā)生火災(zāi),“民質(zhì)衣物多被焚”,知縣林佐“躬赴上臺請命,十月得所請,諭典商厚償之”[9](P281)。

        1.2 間接賑濟(jì)

        《興國州志》記載了明代宣德年間到清代光緒年間,湖廣各府出現(xiàn)災(zāi)害時,政府在稅收方面進(jìn)行調(diào)控的措施。

        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免稅糧籽粒、免秋糧、免夏稅、蠲賦及免南米等。正統(tǒng)元年,湖廣饑,免稅糧籽粒六十余萬石;六年秋七月,賑湖廣饑;十三年,湖廣各屬大旱,免秋糧屯糧共四十萬石。景泰元年,湖廣大饑,免二年稅糧籽粒十八萬八千四百七十石。成化十一年,湖廣大水,免秋糧。弘治元年,十月,湖廣饑,免本年夏稅。《明武宗實(shí)錄》卷四十八載:正德四年二月癸巳朔,興國、江夏等所旱災(zāi),“免夏秋稅糧有差”。嘉靖十年大水,免湖廣各府及衛(wèi)所秋糧;十五年,湖廣大水,發(fā)本省倉糧及事例銀兩賑饑;三十九年,免被災(zāi)稅糧[2](P73)??滴酢⒂赫?、乾隆年間,多是以蠲賦賑谷或蠲賦免南米賑谷為主,如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七年、五十三年、五十四年、五十五年以及雍正四年、五年是以蠲賦為主,乾隆七年、三十二年、三十四年、四十三年、四十四年、五十三年是蠲賦免南米賑谷。乾隆五十五年,江夏等四十七州縣并武昌等十衛(wèi)所大旱,“蠲賦免南米雜糧秋糧賑谷有差,并發(fā)帑金五百萬兩賑恤,興國州領(lǐng)銀十萬兩”[2](P73-74)。

        其次,是緩征?!豆饩w咸寧縣志》記載:乾隆四十三年,“奉上諭,將湖北成災(zāi)之江夏、咸寧等縣應(yīng)征漕糧正耗米石及折漕銀、雨水腳隨漕等銀俱緩至下年帶征”[7](P366);嘉慶四年五月,“奉上諭,湖北近賊地方并被水,緩征之咸寧等縣節(jié)年緩帶錢糧及本年春征銀兩,俱著加恩。自嘉慶五年起,分作兩年帶征,以紓民力”[7](P368)。《同治蒲圻縣志》記載:嘉慶十六年,“欽奉恩詔是年下忙錢糧漕南二米一并緩征”[5](P498);道光十一年,被水災(zāi)之地,錢糧緩征[5](P498)?!豆饩w興國州志》記載:道光二十八年,大水,緩湖邊十九里錢漕等項(xiàng);二十九年,大水,饑,本年應(yīng)征錢漕暨二十八年緩征之十九里全行豁免[2](P74);同治八年大水,緩湖邊一十九里正銀八千二百五十六兩,于九年分秋后帶征[2](P74)?!豆饩w咸寧縣志》記載:光緒元年至八年皆為“遍災(zāi),奉上諭,緩征”[7](P371-373)?!豆饩w興國州志》記載:光緒十三年,“大旱,公請彭中丞祖賢撥銀,并就地捐銀散賑,分里緩征。次年豁免”;光緒二十六年,大旱,分里緩餉,次年豁免[2](P462)。

        再者,部分蠲免。如《光緒興國州志》記載:宣德九年八月,“賑湖廣饑,蠲稅糧十之四”[2](P73);順治九年,夏五月,武昌等府各屬大旱,蠲免本年錢糧十之六[2](P73);康熙二年夏,水災(zāi),蠲免本年錢糧十之一;十五年大水,蠲本年賦十之三;十八年大旱,蠲賦十之三;二十五年,大水,蠲免錢糧一半[2](P73)。

        面對災(zāi)荒,政府層面通過直接賑災(zāi),間接賑災(zāi)(減免、緩征賦稅)來減輕災(zāi)荒的危害性,而執(zhí)政的縣令只有“加意拊循,事務(wù)休息,凡政令之疵,催科之弊,必力爭而心計(jì)之”[8](P94),甚者把希望寄托上蒼,通過祈雨來緩解旱災(zāi)對人們心靈的壓力?!锻纹眼呖h志》記載:萬歷四十五年,夏,蒲圻大旱,知縣宣大勛、訓(xùn)導(dǎo)陳天街禱雨有應(yīng)[5](P491)?!锻瓮ǔ强h志》記載:順治八年,通城“四蟲俱發(fā)食稻剪根,知縣盛治捐俸,醮禱七日,殄滅,得收十分之三。九年,三月十八日旱至七月,知縣盛治祈禱得雨”[6](P670)。

        2 民間救濟(jì)

        災(zāi)荒來臨時,除了政府賑濟(jì)之外,在民間主要體現(xiàn)在鄉(xiāng)鄰之間的相互救濟(jì),其表現(xiàn)方式主要有捐谷、捐金、減價糶谷及施藥等,甚者達(dá)到因賑災(zāi)而罄產(chǎn)?!段洳h志》對鄉(xiāng)民賑濟(jì)事宜記載較多;《嘉魚縣志》記載了弘治、道光間捐谷四例,捐金一例;《興國州志》記載洪武、光緒年間捐谷二十五例、捐金三例、施藥兩例、減價糶谷三例及設(shè)義冢一例;《通城縣志》記載捐谷五例、出糶減價兩例、廣施棺木一例;《蒲圻縣志》載捐谷五例捐金一例。茲例舉如下,略窺當(dāng)年鄉(xiāng)民之義舉。

        2.1 捐谷

        《光緒武昌縣志》記載:正統(tǒng)間,武昌縣出現(xiàn)旱災(zāi),李颙“捐米谷數(shù)百石以賑之”[4](P1177);正統(tǒng)六年,武昌周瓛、方良、羅紹謙、饒世祿“各輸米千石賑饑”[4](P1177)?!锻未笠笨h志全譯本》記載:正統(tǒng)五年,大水,大冶張伯還“出谷一千二百石賑饑”[10](P117)。《光緒興國州志》記載:正統(tǒng)七年,興國州出現(xiàn)大饑,徐貴美、楊昭陽各“出谷一千三百石,助賑”[2](P241)?!锻渭昔~縣志》記載:弘治間,嘉魚歲祲,“功令飭郡縣殷戶助賑,邑侯首推(李)遂庵,遂庵慷慨分素儲谷九萬七千石周濟(jì),嘉蒲咸三邑全活無算”[8](P162)?!锻谓目h志》記載:萬歷十六年,江夏大饑,吳紀(jì)散粟數(shù)千石于鄉(xiāng)鄰,全活甚眾[11](P200)?!豆饩w興國州志》記載:萬歷十七年,歲饑,陳天祐“捐谷千石助賑,更為粥以食老稚之就食者”[2](P241)?!锻瓮ǔ强h志》記載:崇禎元年,通城奇荒,桂大芳“計(jì)口授糧,全活甚眾”[6](P585);趙華安,“積谷數(shù)千石,遇荒賑饑,放谷減息”[6](P598)。

        《同治蒲圻縣志》記載:順治九年夏五月,大旱,邑人張恭璧“出谷千余石,設(shè)粥哺濟(jì)”[5](P497)。《光緒興國州志》記載:順治十八年,歲祲,劉兆元“捐米八十石為粥,以食餓者。康熙二年冬,州城火,元有積谷二百石,得無恙,因分以濟(jì)被災(zāi)之家”[2](P242)?!锻未笠笨h志全譯本》記載:康熙乙卯年,大冶有災(zāi),李從云“捐谷二百石以賑”[10](P163)。《光緒興國州志》記載:康熙二十九年,“歲大祲”,魯一煥“捐谷百二十石”[2](P242)?!豆饩w武昌縣志》記載:雍正四年、五年,武昌水災(zāi),鄉(xiāng)民鄧大鵬“出錢谷以濟(jì)鄉(xiāng)里,人咸德之”[4](P1182),殷亮臣“捐谷百余石以賑”[4](P1187),劉紹德兄弟“各出積谷兩千石以食饑民”[4](P1189),趙汝衡“出谷三百余石以濟(jì)鄉(xiāng)鄰”[4](P1194);雍正二十一年,汪經(jīng)國“出谷二百余石以賑饑”[4](P1190)?!锻渭昔~縣志》記載:乾隆五年,歲大饑,楊宗賢“出谷五百石以濟(jì)鄉(xiāng)人,有書券為質(zhì)者悉焚之”[8](P172)?!豆饩w武昌縣志》記載:乾隆五十年,大旱,何本懷對“族鄰空乏不舉火者,計(jì)口赒給之”[4](P1194)。《同治嘉魚縣志》記載:道光十一年,邑大饑,孔起恭“捐谷二百余石,以濟(jì)族黨窮民,全活甚眾”[8](P171)。《同治江夏縣志》記載:道光十一年,江夏大水,張應(yīng)渭“捐谷百余石賑濟(jì),家族咸賴之”[11](P208)?!豆饩w武昌縣志》記載:道光十一年、二十九年水災(zāi),武昌郭連山“出粟數(shù)百石以濟(jì)鄰”[4](P1210-1211);道光二十一年,歲大饑,夏振祥“出谷數(shù)百石以賑貧者”[4](P1211);咸豐二年,武昌因戰(zhàn)亂,加之“歲且不熟,鄉(xiāng)里震動”,何瑾懷“散谷數(shù)百石撫之”[4](P1198);武昌余德畏“性倜儻,喜施與,歲饑,出粟活人無算”[4](P1210)。

        2.2 捐金

        《光緒興國州志》記載:正德四年,歲饑,劉錫、劉珽“捐金助賑”[2](P267)?!锻未笠笨h志全譯本》記載:萬歷十六年,大冶發(fā)生饑荒,盧俊杰“捐金施賑,全活甚眾”[10](P162)?!锻渭昔~縣志》記載:萬歷三十六年,大荒,孫杰“請捐私財(cái),族人每戶各五十金,外姓亦厚加賑贈,以至傾囊,毫無吝惜”[8](P162)?!锻纹眼呖h志》記載:崇禎十六年,張獻(xiàn)忠攻占蒲圻,張士達(dá)“捐金贖里人石某于死”[5](P589)?!豆饩w興國州志》記載:康熙三十二年,大饑,潘學(xué)惠“勉力助賑。鄰有鬻子者,傾囊以贖”[2](P243)。《同治通城縣志》記載:乾隆三年,大荒,葛相漢“捐貲施粥賑濟(jì)貧窮,鄰里感之”[6](P600)?!锻谓目h志》記載:乾隆五十年,歲祲,甘希賢“捐銀五百助賑”[11](P205)?!豆饩w武昌縣志》記載:道光十五年,武昌黃柏山沿江堤崩潰,朱池與訓(xùn)導(dǎo)范凌玉等捐金四千修補(bǔ)之[4](P1199)。

        2.3 減價糶谷

        《光緒咸寧縣志》記載:孟機(jī),“侍郎養(yǎng)浩父,好義樂施,歲大祲,谷貴減價,以惠貧人,復(fù)捐租千石,煮以賑”[7](P821)?!豆饩w興國州志》記載:天啟元年,大祲,劉氏兄弟,“減半價糶谷萬石,復(fù)捐谷萬余石以助賑”[2](P267);康熙三十二年,大旱,呂士通“減價糶谷千余石”[2](P243)。《光緒武昌縣志》記載:雍正五六年間,武昌水旱頻仍,周世榮“出谷千余石,減價糶之”[4](P1184);周世榮之子周全德秉承父志,乾隆八年以后,“米谷數(shù)騰貴”,“出谷七千余石減價糶之”[4](P1185);乾隆十四年及十八年,劉啟鳳“出谷四千余石減價糶之”[4](P1188)?!豆饩w興國州志》記載:乾隆二十二年,歲荒,孫大戴“出谷千余石,減價平糶,全活一方”[2](P268)?!锻瓮ǔ强h志》記載:道光十一年,荒,劉光吉“領(lǐng)常平倉谷數(shù)百石,出糶減價。又于本里捐米賑饑”[6](P599);道光三十年,夏荒,傅開泰“糶米減價”[6](P600)?!豆饩w咸寧縣志》記載:道光二十九年大水,“斗米錢七八百,并艱糶,民饑甚。耀煮飯分給,三月之間,費(fèi)米六七百石,全活甚眾”[7](P823)。

        2.4 施藥

        《光緒興國州志》記載:順治四年,大疫;九年,大旱。高應(yīng)夔、高應(yīng)蛟兄弟“施藥施賑,多所全活”[2](P241-242)?!豆饩w武昌縣志》記載:乾隆五十年、五十一年,大疫,胡世鑒“施藥餌棺木,無倦容”[4](P1196)?!豆饩w興國州志》記載:道光二十八、二十九年,大水,道殣相望。易步瀛“傾資散粥,饋米施藥,全活甚多”[2](P246)。

        另外,《光緒武昌縣志》記載:雍正六年,武昌大疫,周廷策“施棺以斂,且躬視掩埋,人以為難”[4](P1185)?!豆饩w興國州志》記載:道光十一、十二年,興國州大水,張昌寶“捐資搭棚,庇難民,設(shè)廠施粥,并置有義冢”[2](P268)?!锻瓮ǔ强h志》記載:道光十一、十二年,通城出現(xiàn)歲荒,李佳燾“同弟碾谷賑濟(jì)貧窮,廣施棺木”[6](P599)。

        3 結(jié)語

        明清時期鄂南可謂是一個災(zāi)荒頻發(fā)的區(qū)域,水、旱、蟲、疫等災(zāi)頻繁發(fā)生,尤其是水旱災(zāi)害,給社會帶來了極大危害,但無論是政府,抑或是民間多是處于被動救災(zāi),即多是在災(zāi)難出現(xiàn)后再進(jìn)行相關(guān)措施,而不是在災(zāi)害未出現(xiàn)前予以積極防范。諸如,江夏、咸寧、嘉魚、蒲圻屢次出現(xiàn)江堤沖決的災(zāi)情,但是在處理江堤事宜方面,多是相互推諉,一定程度影響到修堤的效果[12](P151-155)。再如,江夏的黃鶴樓、火藥司局多次出現(xiàn)火災(zāi),究其原因應(yīng)該是防范措施不到位。但是,面對災(zāi)荒,政府層面的相關(guān)救災(zāi)措施及民間救災(zāi)義舉,對于緩解災(zāi)情、救濟(jì)災(zāi)民而言還是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對于當(dāng)今的災(zāi)荒救濟(jì)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xiàn)

        [1] 謝貴安.明實(shí)錄類纂·湖北史料卷[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1.

        [2] 光緒興國州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3] 李承箕.大厓李先生文集[C]//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3冊. 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

        [4] 光緒武昌縣志[M].臺灣:成文出版社1975.

        [5] 同治蒲圻縣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6] 同治通城縣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7] 光緒咸寧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

        [8] 同治嘉魚縣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9] 光緒大冶縣志續(xù)編[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10] 同治大冶縣志全譯本[M].大冶:湖北大冶市地方志編篆委員會,2005.

        [11] 同治江夏縣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12] 楊國安.國家、堤防與社會:明清兩湖水利事業(yè)中的國家介入與區(qū)域協(xié)作——以四邑公堤為中心的考察[M]//馮天瑜.人文論叢(2012年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大水興國武昌
        In-flight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for high-aspect-ratio wing based on 3D speckle correlation①
        山歌迎你到興國
        心聲歌刊(2022年4期)2022-12-16 07:11:00
        西和贊歌
        武昌理工學(xué)院室內(nèi)設(shè)計(jì)作品選登
        王亞南與武昌中華大學(xué)
        嘩啦嘩啦大水來啦!
        幼兒畫刊(2019年3期)2019-11-04 02:41:36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
        岷峨詩稿(2019年4期)2019-04-20 09:02:10
        奇怪森林
        興國之歌
        心聲歌刊(2018年1期)2018-04-17 07:22:54
        童迷黑白秀
        童話世界(2017年34期)2017-12-04 09:09:48
        国产二区交换配乱婬|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日美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码一区二区三区红楼视频 |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最新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麻豆最新国产av原创| 久久伊人少妇熟女大香线蕉|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日本a片大尺度高潮无码| 亚洲视频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情侣视频|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麻豆免费观看高清完整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啪啪网站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丝袜美腿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夜色不卡 |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成年女人片免费视频播放A | 日韩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老妇色熟女老太| 视频二区精品中文字幕| 青青草免费在线手机视频|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成熟人妻av无码专区| 亚洲AV秘 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一|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男女深夜视频网站入口| 久久99天堂av亚洲av| 国产精品成人aaaaa网站| 456亚洲老头视频| 又爽又猛又大又湿的视频| 丝袜美腿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