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佳佳 吳越濱 (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225000)
筆簡意遠
——溥派姚兆明山水畫藝術研究
付佳佳 吳越濱 (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225000)
姚兆明是臺灣已故著名女藝術家,有“當今藝壇,堪稱獨步”之美譽。其山水、花鳥、人物皆繪,尤以山水畫成就最高。其山水畫構圖直溯南宋馬夏的“邊角”之景變化而出,用筆干凈利落,敷色淡雅,畫面呈現(xiàn)清秀潤雅的面貌,其技深得其師溥心畬的繪畫真?zhèn)?,但又融西畫之長,極具個性特征。她一生都在致力于“溥派”藝術的研究,對溥派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姚兆明;溥心畬;山水畫藝術
(本文系姚兆明研究基金項目之一,項目編號:2015YZM03)
何謂“溥派”藝術?“溥派”的繪畫藝術主要是指以國畫大師溥心畬為主要代表人物的繪畫藝術流派,時人曾將溥心畬與張大千并稱為“南張北溥”。溥心畬的繪畫藝術風格并沒有明顯的師承關系,他自己說是在領悟古人的書法名畫的基礎上有感而發(fā)、蘊育而成的,自成一派。他的藝術對當時的畫壇極具影響力。那么本文論述的主人翁姚兆明又是何許人也?在臺灣華岡博物館溥心畬暨族人門生書畫展的畫家介紹中,如此描述姚兆明女士:“溥心畬門生,溥孝華妻,意大利羅馬藝術學院藝術史博士,多次參加國際性美展獲獎,曾任教于中國文化學院……”。言簡意賅的介紹了姚兆明的藝術成就。姚兆明女士作為大師溥心畬最為得意的門生之一,對溥派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這位在藝術上蜚聲海內(nèi)外的畫家,本是出生于揚州江都的一戶普通人家的女兒。她的父親姚白雪是一位聾啞人,但是非常愛好繪畫。姚兆明自幼受其父的影響,對繪畫也是極感興趣的。在中學時代她所繪的花卉、山水,特別是仕女圖便已在當?shù)匦∮忻麣猓诋敃r有“江都才女”的美譽。后來在其15歲時,也就是1948年,跟隨友人去了臺灣。在友人的幫助下,開始在臺灣師范大學讀書深造。 在臺求學期間,她的作品便引起了畫界的關注,并在教授的推薦下,獲得了國畫大師溥心畬的賞識,于1950年拜溥心畬為師,開始了她的專業(yè)藝術道路,成為其師“寒玉堂”的第一代弟子。溥心畬對于姚兆明的繪畫藝術是極為贊賞的。在跟隨溥心畬學藝十年后,姚兆明聽從老師的建議,于1960年進入意大利羅馬皇家藝術學院深造,學成返回臺灣后,即與其師溥心畬的兒子溥孝華結為夫婦,開辦了“明華藝苑”,以發(fā)揚傳承溥派藝術為己任。并先后在私立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及輔仁大學、臺灣師范大學從事教學工作。1986年為保護溥心畬留下的書畫文物被歹徒所害,年僅56歲。被后世評價為“當代藝壇,堪稱獨步”??芍^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藝術家。姚兆明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發(fā)展溥派藝術。那么姚兆明的繪畫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繪畫風貌?與其師相比較又是有何異同之處。筆者試通過對其繪畫作品的解讀,來再現(xiàn)這位藝術家的繪畫成就,力圖使更多的人了解這位及具藝術特色的藝術家。
姚兆明女士擅繪國畫,亦專西畫。并精于雕塑、素描。其山水、花鳥、人物皆畫,可謂是一位全方面發(fā)展的藝術家。正如其師較喜愛描繪山水,姚兆明也較為喜歡表現(xiàn)山水。不同于其師溥心畬帶有濃厚的傳統(tǒng)意蘊及文人畫色彩的仿古山水,姚兆明的山水畫則更顯清凈秀潤,畫面透露出一種清秀、純正的高雅。姚兆明的山水畫風格可以分為兩個時期。早期風格形成于跟隨溥心畬學畫時期,這一時期的風格較為傳統(tǒng)。觀其早期作品,在山水畫構圖方面,姚兆明崇尚其師的構圖方法,較多采用的是南宋畫家馬遠夏圭的“馬一角”、“夏半邊”式構圖,善于運用畫面中的留白來處理畫面中的虛實關系。在她的畫中,虛即是實,空即是有,云便是云,水便是水,空而不空,白而不白,深得中國山水畫之精髓。在筆墨處理方面,可以發(fā)現(xiàn)她與其師有異曲同工之妙,溥心畬的山水畫在表現(xiàn)手法上吸收了“北宗”山水畫的勁挺筆法,作品重勾斫,較少渲染,給人以簡潔爽朗之感;又因其早年曾學習過“四王”的繪畫,加之深厚的文人修養(yǎng),使得他的作品不同于“北宗”的硬朗山水,還帶有“南宗”山水的秀潤之氣。在畫面設色上多采用淺絳法,畫面設色清新雅致。此外在畫面上采用了南北兩派都使用的“雨點皴”,皴點錯落有致,極為貼切的表現(xiàn)了山水景色的勃勃生機。姚兆明表現(xiàn)山水亦是先從淡墨起稿開始,經(jīng)過反復的皴擦暈染,而后在不足之處用濃墨進行修改,經(jīng)過層層渲染之后方見筆墨趣味,整幅作品結構謹嚴,筆法挺勁,極具個性特征。溥心畬在他的《寒玉堂畫論》中有提到自己的繪畫感悟:“畫山先輪廓而后皴皺,此常法也。至于崎嶇確,突兀崢嶸,熊罷升降,龍?zhí)⑴P之形,筆必變化奔騰,橫飛直下,先于一筆之中,有起伏輕重,定為陰陽,辨其明晦。若但累圓石,列為雁行,此拙筆也。易曰:介于石。石堅物也,故以為象;石有鋒棱,用筆亦必有鋒棱,然后乃見石之堅剛,則剛柔之筆互用。若但皴染,皴法不明,是謂有墨無筆,筆謂石之鋒棱,墨謂深淺之色。有墨無筆,如對石屏,但有山河之影;有筆無墨,如石刻峰巒,不見晦明之妙。與其無筆,不如無墨。”姚兆明山水畫呈現(xiàn)出的面貌亦是其師藝術實踐觀點的有力論證。
姚兆明跟隨溥心畬大師學習了十年繪畫后,進入意大利國立羅馬藝術學院學習。在此期間,姚兆明刻苦學習,潛心研究世界名畫,孜孜不倦。她在西方學校留學5年,并且最終以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從藝術學院畢業(yè),而且獲的了畫學碩士和藝術史博士,兩個學位。還收獲了羅馬市“榮譽市民”的稱號,受到過羅馬教皇的親自接見。在此期間,她多次被推薦參加國際繪畫大賽,曾經(jīng)獲首獎及金牌獎9次。姚兆明以其人其技其畫,馳譽歐洲,為中國人在國際畫壇贏得了榮譽。留學歸國后,她就立志要將自己在西方學到的知識與溥心畬教授的傳統(tǒng)技法進行融合,進行了突破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了一系列優(yōu)秀的作品。姚兆明山水畫的第二個時期的風格就是形成于其留學之后。這一時期的山水畫,較多的融入了西畫之法,造型能力更加準確,筆墨也可窺見西方繪畫的痕跡。就其準確的造型能力來說,是遠勝于其師溥心畬的。以其在1980年創(chuàng)作的《青松抱心壽石》為例, 畫家先用淡墨描繪出石頭的透陋之美,接著再以小筆觸皴擦出石的明暗和肌理,最后再用淡墨進行敷色,使石頭展現(xiàn)出立體的感覺。石頭后面再繪出青松及靈芝。青松采用了沒骨的畫法,淡墨繪松枝與松針略施淡綠,淡淡的赭石色點綴松果,再配已一旁以淡赭石繪出兩朵靈芝。統(tǒng)觀全圖,結構嚴謹,明暗層次分明,不見絲毫俗氣,給人以清新淡雅、空明幽靜之感,此畫可謂是姚兆明以西貫中的代表作品之一。通過欣賞姚兆明的作品,可見其后期繪畫更顯成熟,對繪畫有了自身更為深刻的見解,畫面表達上也日益凸顯出自身特色。
分析完姚兆明的山水畫作品的表現(xiàn)內(nèi)容,筆者更想一窺其畫面背后的深刻內(nèi)涵及其作者寄寓的情懷。任何時候,評論一位畫家還是要將其置于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去比較,才會發(fā)現(xiàn)藝術家的獨特價值及其作品的深刻內(nèi)涵。姚兆明的獨特之處在于她身處西方思想大肆入侵的時代,卻仍能堅守自己的繪畫理念,創(chuàng)作符合自己藝術思想的作品。上世紀初,西方文化進入中國,對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了強烈的沖擊。先進的知識分子們對待西方文化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從開始的呵斥、不屑一顧到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再到五四時期的“全盤西化”這樣的幾個階段,傳統(tǒng)的華夏文明的優(yōu)越感和一直以來的價值觀念受到懷疑甚至批判和否定。即便是當時站在傳統(tǒng)文人畫立場上畫家陳師曾、金城等人,也自覺或不自覺地在其畫中引入西方繪畫的透視與光影等因素。在這一片高呼變革的時代里,,唯獨溥心畬,這位曾留學德國七年并獲得天文學、生物學兩個博士學位的洋博士,本來以他的個人經(jīng)歷來說,應該是最有可能走中西結合的道路的他,卻偏偏超然物外,遺世而獨立。在他的作品中,依然是秋山蕭寺、西園雅集, 風雨歸舟…..,他仍在頑強地守護著傳統(tǒng)文人畫的一方凈土。探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來自于他對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的高度智慧與價值有深切的體悟與認同,另一方面可能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在面對西方強勢文化沖擊時,那種高傲自尊的一種本位表現(xiàn)。這種堅持傳統(tǒng)文化的立場,雖可視為極端的保守主義,對感應時代的開創(chuàng)性上略顯不足,但就另一方面而言,他卻是傳承了一個傳統(tǒng)時代的人文精神內(nèi)涵,也為他的后繼者們在現(xiàn)代的人文精神與新畫風發(fā)展上奠定了基礎。
在面對西方與東方藝術思想交匯的年代,姚兆明亦較為認同其師溥心畬的思想,重視傳統(tǒng)繪畫的學習。姚兆明從小生活在文人畫環(huán)境較為深厚的揚州,后又師從國畫大師溥心畬,可謂傳統(tǒng)的文人畫精神早已進入她的骨髓里。在很多人都認為傳統(tǒng)的中國畫已經(jīng)走向末路的情況下,在留歐學習5年的背景下,她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并未因此而動搖過。相反的,她充分利用西方繪畫技術之長,融匯于國畫的線條,形成了融合中西而求發(fā)展的藝術主張,這與她所處的時代形成很大反差。她始堅定不移地遵循其師溥心畬的教誨,提倡中國古人的畫意精神。盡管這可能會導致她長久埋名于畫壇,但她還是堅定的走著自己的路,為溥派藝術,為傳統(tǒng)繪畫貢獻自己的力量。但遺憾的是,1986年姚兆明為了保護其師溥心畬的作品,不幸在家中遇難。這無疑是對溥心畬書畫藝術的傳承造成了很大損失。
溥心畬這位引領著姚兆明走進藝術殿堂的大師,對于一代女藝術家姚兆明繪畫風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在他的影響之下,姚兆明最終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筆簡意遠,秀潤文雅,蘊含溥派山水的高雅雋永之風。她的畫呈現(xiàn)出一股和諧寧靜之氣、意境悠遠而耐人回味。恰恰也是歷代文人畫家們一直都在追求的藝術境界。姚兆明以其堅定的藝術信念,專心自己的藝術追求。她亦是值得稱贊的,她放下小我成就溥派,傾其一生所學傳授于學生。姚兆明以其女性的堅韌,發(fā)揚溥派畫風,使中國畫精神源遠流長。
[1]杜環(huán).《臺灣畫家姚兆明生平研究》[J].美與時代,2010 (4)下.
[2]趙陽.《被低估的藝術大師—溥心畬》[J].藝術市場,2008 (10).
[3]閆飛.《姚兆明書畫與溥心畬書畫藝術的淵源研究》[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0(8).
[4]陳明 《溥心畬渡臺后繪畫之風格及其傳承》[J] .中華書畫家.
[5]孫旭光 《恭王府與溥心畬》文化藝術出版社 [M].2014年1月版.
付佳佳,江蘇揚州人現(xiàn)為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美術學在讀碩士。
吳越濱,浙江麗水人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碩導揚州八怪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