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寶,陳波,楊紅健,俞星飛,封偉亮
(浙江省腫瘤醫(yī)院 乳腺外科,浙江 杭州 310022)
?
蒽環(huán)類藥物對乳腺癌患者血清ER、VEGF-C、VEGFR-3及E-cadherin影響研究
陳道寶,陳波,楊紅健,俞星飛,封偉亮
(浙江省腫瘤醫(yī)院 乳腺外科,浙江 杭州 310022)
目的 探討蒽環(huán)類藥物對乳腺癌患者血清ER、VEGF-C、VEGFR-3及E-cadherin的影響。方法 收集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3例,按用藥不同隨機分為實驗組22例和對照組21例。兩組分別按實驗方案基于治療,治療結(jié)束后對患者血清VEGF-C、VEGFR-3水平以及乳腺組織ER、E-cadherin水平進行檢測。結(jié)果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VEGF-C、VEGFR-3水平較低(P<0.05);ER水平較低(P<0.05);E-cadherin水平較高(P<0.05)。結(jié)論 蒽環(huán)類藥物能顯著降低乳腺癌患者ER、VEGF-C、VEGFR-3水平,升高E-cadherin水平,對臨床有指導意義。
蒽環(huán)類藥物;乳腺癌;ER;VEGF-C;VEGFR-3;E-cadherin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乳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危害著女性的身體健康和生活治療。目前,治療乳腺癌的方法包括手術(shù)、放化療以及分子靶向治療等,乳腺癌輔助化療始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最初是在術(shù)中應(yīng)用塞替哌以期消滅腫瘤細胞,此后微轉(zhuǎn)移概念為延長輔助化療時間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1]。
蒽環(huán)類藥物是較為常見的化療藥物,曾被視為乳腺癌化療藥物的基石,在乳腺癌的治療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蒽環(huán)類是廣譜抗腫瘤的抗生素,其主要作用機制是通過嵌入二對相鄰的堿基間,與DNA形成復合物[2],從而抑制DNA合成,影響線粒體功能,以達到抗腫瘤的目的,是一種高效的抗腫瘤藥物。阿霉素是早期的蒽環(huán)類藥物,具有抗瘤譜廣、療效高、對乏氧細胞有效等特點。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了多種阿霉素的結(jié)構(gòu)類似物如吡柔比星(pirarubicin, THP)和表柔比星(epirubicin, EPI),同屬蒽環(huán)類抗腫瘤藥物,它是一種新一代半合成抗腫瘤抗生素,其化學結(jié)構(gòu)與ADM相似[3],可直接嵌入DNA堿基對之間,干擾轉(zhuǎn)錄過程,阻止mRNA的形成而起作用。本研究探討蒽環(huán)類藥物對乳腺癌患者血清ER、VEGF-C、VEGFR-3及E-cadherin的影響,為臨床擴大蒽環(huán)類藥物的應(yīng)用范圍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收集浙江省腫瘤醫(yī)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3例,全部為女性,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隨機分為實驗組22例和對照組21例。所有患者均組織學活檢確診為乳腺癌,并通過乳房及引流區(qū)域淋巴結(jié)超聲評價局部情況?;颊叩囊话阗Y料見表1。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實驗由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全程跟蹤。
1.2 納入標準 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乳腺癌的的診斷標準即組織學活檢確診,ECOG評分[4]<2分,年齡在35~75歲之間,均未進行過乳腺癌化療的乳腺癌患者,能夠耐受細胞毒性藥物,完成化療的患者;所有患者經(jīng)檢查均無心腦血管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所有患者均同意進行試驗措施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排除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不能耐受化療或近期經(jīng)化療治療的乳腺癌患者;排除不能按照治療方案完成化療的患者;排除精神病患者及不同意進行試驗措施的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08版)[5],對對照組患者給予注射用環(huán)磷酰胺(山西普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3686,生產(chǎn)批號:20100919)600 mg/m2,3周為1個周期;實驗組患者在治療組患者基礎(chǔ)上給予注射用鹽酸表柔比星(輝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496,生產(chǎn)批號:20100930)100 mg/m2, 3周為一個周期,連續(xù)2個周期。治療期間對所有患者給予保肝藥物治療,并檢測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心臟超聲等基線狀態(tài)。治療期間戒煙酒,并給予營養(yǎng)支持。
1.4.2 血清VEGF-C、VEGFR-3水平測定:采用Elisa法測定血清VEGF-C、VEGFR-3濃度。將相應(yīng)抗體免疫劑放入實驗微孔板,再分別向微孔中加入VEGF-C、VEGFR-3,與標記的抗體結(jié)合,形成抗體-抗原-酶標抗體復合物,最后加底物 TMB 顯色。顯色后,TMB 在酶的催化下發(fā)生連續(xù)的顏色轉(zhuǎn)化,最后變?yōu)辄S色,最后采用全自動酶標儀進行VEGF-C、VEGFR-3濃度的測定。
1.4.3 乳腺癌組織ER水平、組織E-cadherin水平測定:本研究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所有研究對象組織中ER與E-cadherin的濃度。采集和準備樣本:所需組織樣品均用錫紙包裹收集。檢測前,將樣本、定標液和質(zhì)控品在室溫(20 ℃左右)下平衡。所有樣本、定標液和質(zhì)控品需在2小時內(nèi)在分析儀上檢測完成。檢測:參照有關(guān)分析儀說明書中的相關(guān)指導進行檢測。使用之前將試劑用分析儀自動攪拌磁珠微粒,直到其處于懸浮狀態(tài)。試劑通過條形碼自動讀取相關(guān)信息,如果分析儀不能自動讀取條形碼信息時,需手動輸入條形碼標簽上數(shù)字序號以讀取信息。將冷藏試劑室溫平衡至 20 ℃左右,放置于ROCHE E601 電化學分析儀的試劑盤內(nèi)檢測。
2.1 患者一般情況 本實驗共收集患者資料43例,隨機分為實驗組22例和對照組21例,2組患者的例數(shù)、平均年齡、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情況表±s)Tab.
2.2 治療前后血清VEGF-C、VEGFR-3水平比較 治療后,2組患者的血清VEGF-C、VEGFR-3水平均明顯下降(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血清VEGF-C、VEGFR-3水平下降較為明顯,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血清VEGF-C、VEGFR-3水平比較Tab.
*P<0.05,與治療前相比,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與同期對照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3 治療前后乳腺癌組織ER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乳腺組織ER水平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ERER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ER水平比較Tab.
*P<0.05,與治療前相比,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與同期對照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4 治療前后乳腺癌組織E-cadherin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乳腺組織E-cadherin水平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E-cadherin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乳腺癌組織E-cadherin水平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E-cadherin of two ±s)
*P<0.05,與治療前相比,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與同期對照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乳腺癌是女性中的高發(fā)腫瘤,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發(fā)病人數(shù)和增長速度均較快的腫瘤之一,已成為居于第二位的女性惡性腫瘤。然而,至今關(guān)于乳腺癌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其發(fā)生原因很復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種族、年齡、遺傳、飲食結(jié)構(gòu)、激素水平等。研究表明[6],乳腺癌主要是一個局部的疾病,先有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以后再引起血道轉(zhuǎn)移,嚴重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還有學者[7]提出上世紀末“乳腺癌多階段發(fā)生模式”的提出,指出了正常乳腺上皮細胞向惡性轉(zhuǎn)化經(jīng)歷了增生到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再到浸潤性癌的漸進過程,提出腫瘤的發(fā)生與細胞增殖調(diào)控失調(diào)密切相關(guān)。國內(nèi)外學者為研究乳腺癌的發(fā)生機制做了大量研究。
乳腺癌作為激素依賴性腫瘤之一,雌激素在其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雌激素主要通過表達于細胞核內(nèi)的雌激素受體(estrogenreceptor,ER)發(fā)揮作用。普遍認為ERβ具抑制細胞增殖的作用,對ERα具抑制作用,在多種ERβ的剪接亞型中,發(fā)現(xiàn)ERβ1/wt和ERβ2/cx蛋白在乳腺組織表達,ERβ2具特殊的羥基末端[8]。ER是目前臨床上應(yīng)用最普遍重要指標, 并對評判乳腺癌的預后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本研究表明: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乳腺組織ER水平均顯著下降;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ER水平于對照組相比顯著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實驗表明[9],在乳腺增生及乳腺癌的組織中,ER水平呈強陽性,并與其乳腺增生程度以及乳腺癌的浸潤程度呈正相關(guān)。表明其在乳腺非典型增生的發(fā)生及癌變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表明,蒽環(huán)類藥物能夠使乳腺組織ER的水平顯著下降,表明其能夠明顯的抑制乳腺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C(VEGF-C)是第一個被發(fā)現(xiàn)的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基因在胚胎時期血管和淋巴系統(tǒng)的發(fā)展中呈高表達。近年來,在對人類多種腫瘤,如胃癌、肺癌、宮頸癌等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VEGF-C在腫瘤組織中出現(xiàn)高表達。本研究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VEGF-C水平均明顯下降,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血清VEGF-C水平下降較為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見VEGF-C主要在乳腺癌細胞中表達,由乳腺癌細胞產(chǎn)生分泌。VEGF受體VEGFR-3則均位于間質(zhì)細胞,有研究表明[10],VEGF-C在乳腺癌組織腫瘤細胞中呈高表達,而其受體VEGFR3則表達乳腺癌間質(zhì)和癌周組織的淋巴內(nèi)皮細胞。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VEGFR-3水平均明顯下降,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血清VEGFR-3水平下降較為明顯。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受體3(VEGFR-3),是VEGF-C的特異性受體,是第一個被克隆的淋巴管內(nèi)皮標記物。在胚胎后期及成人組織中,VEGFR-3主要定位于淋巴管中。有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組織中,VEGFR-3蛋白不僅在乳腺間質(zhì)的脈管內(nèi)皮細胞表達,而且在癌細胞胞漿內(nèi)亦表達;VEGF-D蛋白在癌組織中表達在細胞漿,顯著高于其在乳腺增生組織中的表達[11],乳腺癌細胞產(chǎn)生VEGF-C,通過旁分泌的方式與淋巴管內(nèi)皮細胞上的VEGFR-3結(jié)合,刺激淋巴管內(nèi)皮細胞增殖誘導腫瘤組織形成新生淋巴管,使腫瘤細胞從新生淋巴管進入淋巴結(jié),為腫瘤的淋巴道轉(zhuǎn)移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赡苁怯捎赩EGF-C改變了原有淋巴管功能,使之對腫瘤細胞的浸入和播散變得活躍。本實驗通過化療,能明顯降低VEGF-C和VEGFR-3的水平,抑制腫瘤的擴散和轉(zhuǎn)移,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
研究表明[12],細胞粘附分子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E-cadherin 粘附分子中的重要成員之一。E-cadherin 是鈣依賴性細胞黏附分子,同時又被認為是一種抑癌基因。它能夠介導同源性細胞的粘附作用,從而維護上皮細胞形態(tài)、誘導上皮細胞正常分化以及維持組織的完整性。E-cadherin 主要存在于人類的乳腺、甲狀腺等非神經(jīng)性上皮組織中,有研究表明[13],E-cadherin 與腫瘤各方面的關(guān)系極其密切。我們的研究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乳腺組織E-cadherin水平均顯著升高,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E-cadherin水平高于對照組。E-cadherin在乳腺癌惡性程度較重時陽性表達率顯著降低,表明E-cadherin的表達率與乳腺癌的發(fā)病程度呈負相關(guān)。E-cadherin在分化較好的癌細胞中陽性率穩(wěn)定,能夠使癌細胞保持了較好的粘連狀態(tài),少見浸潤性生長。在惡性腫瘤中E-cadherin 表達下降,癌細胞之間的粘連分散,浸潤生長,使腫瘤易于播散和轉(zhuǎn)移。
本研究通過探討蒽環(huán)類藥物對乳腺癌患者血清ER、VEGF-C、VEGFR-3及E-cadherin的改善情況。證實了蒽環(huán)類藥物能夠抑制乳腺癌患者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并抑制其轉(zhuǎn)移和擴散。在下一步研究中,我們將對本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進行進一步的探討,為臨床應(yīng)用提供依據(jù)。
[1] 徐兵河.乳腺癌輔助化療的新概念[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6, 26(4):15-17.
[2] 胡燕.索拉非尼聯(lián)合表阿霉素對乳腺癌MCF-7細胞的協(xié)同殺傷作用[D].廣州:南方醫(yī)科大學, 2010.
[3] 康昭洵, 曾紅學, 郭守俊.吡柔比星和阿霉素在聯(lián)合化療中的臨床觀察[J].腫瘤研究與臨床, 2002, (1):45-46.
[4] Wang JL, Bi Z, Zou JW, et al.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lentinan improves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J].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2012, 5(3):745-748.
[5] 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08版)[J].中國癌癥雜志, 2009, 19(6):448-474.
[6] 區(qū)金銳.乳腺癌外科治療概念的進展與手術(shù)方式的選擇[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2, 22(1):40-41.
[7] 劉曉菲, 宋愛莉, 李靜蔚.乳腺癌癌前病變與血管生成的相關(guān)性探討[J].中醫(yī)藥學刊, 2006, 24(6):1023-1024.
[8] 徐鷹妮.雌激素受體ERα和ERβ亞型在不同類型乳腺組織的表達變化及其意義[D].重慶:第三軍醫(yī)大學, 2007.
[9] 田志軍, 安燚, 王振軍.乳腺增生與乳腺癌組織中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的表達差異及其臨床意義[J].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0, 22(3):158-160.
[10] 馬小軍, 蒲永東, 何建苗,等.VEGF-C及其受體VEGFR3在乳腺癌的表達、定位及其在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中的作用[J].臨床腫瘤學雜志, 2007, 12(10):765-770.
[11] 狐鳴.VEGF-D和VEGFR-3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D].山西醫(yī)科大學, 2010.
[12] 谷化平, 尚培中, 倪燦榮.3種細胞粘附分子表達與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的關(guān)系[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 2002, 27(8):732-734.
[13] 伍洲頌, 張樹友.E-cadherin的表達與癌癥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關(guān)系的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1, 04(18):170-171.
(編校:譚玲)
Study on effect of anthracyclines on VEGF-C, VEGFR-3, ER and E-cadherin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HEN Dao-bao, CHEN Bo, YANG Hong-jian, YU Xing-fei, FENG Wei-liang
(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310022,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anthracyclines of VEGF-C, VEGFR-3, ER and E-cadherin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Methods43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program based on the treatment,serum VEGF-C, VEGFR-3 levels and breast tissue ER and E-cadherin were detected after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VEGF-C, VEGFR-3 levels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lower(P<0.05),ER level was lower(P<0.05) and E-cadherin level was higher(P<0.05).Conclusionthe ER, VEGFR-3 and VEGF-C level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E-cadherin level, and it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Anthracyclines;breast cancer;ER; VEGF-C; VEGFR-3; E-cadherin
陳道寶,男,本科,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乳腺腫瘤,E-mail: chendaobao1133@163.com。
R737.9
A
1005-1678(2015)06-01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