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
書法是有格調的。一幅書法的高低雅俗關鍵在于它的格調。格調其實包含兩層含義:首先是格,其次是調。格是品位、境界,調是特點、特征。光有調沒有格不行,作品立不起來;光有格沒有調也不行,作品不生動,缺乏個性風格。因此,格調是我們進行書法審美的一個重要范疇,也是我們欣賞書法作品的一把鑰匙。
史培剛書法的格調是高遠的。他師法“二王”,以魏晉為宗。對蘭亭、圣教、十七帖等“二王”經(jīng)典,他都心摹手追,日夜臨習。后又取顏真卿、孫過庭、蘇東坡、米南宮、董其昌等各家所長,融會貫通。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因為史培剛直溯魏晉,其作品自然彰顯出端莊優(yōu)雅的大家氣象。魏晉風度就是史培剛的格。有了這個格,即使作品尚有不足,其格在上,其調也雅。
史培剛的書法格調又是清雅的。品讀史培剛的書法猶如在品一杯清茶,清香、淡雅,沁人心脾,回味悠長。他的作品干凈、清爽,不拖泥帶水。作品中雖然有雄強奔放之勢,但字里行間流淌出來的卻是溫潤典雅之氣,秀外而慧中。
史培剛的書法格調還是俊逸的。他把時代融入書法,借書法藝術抒發(fā)他的藝術情懷。因而他的書法有很強的時代特征。他從一名戰(zhàn)士成長為一名地方單位的負責人,繼而成為書法的專業(yè)工作者。不同的崗位,不斷的轉崗,時代錘煉著他的品格,他又用時代精神不斷錘煉他的書法,因此,他的作品深深地打上了果敢、俊逸、清新的烙印。
史培剛書法品格的形成:一是源于勤;二是源于正;三是源于思。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從一名普通戰(zhàn)士走到今天,沒有“勤”是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成果的。“勤”鑄就了他的輝煌,更鑄就了他的品格。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僅是他事業(yè)成功的根基,也是他藝術成功的根基。他始終堅持堂堂正正做人,正正派派做事。“思”應當是他藝術進步的重要階梯。他給自己的書房命名為“養(yǎng)浩齋”。實際上,養(yǎng)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也是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過程。這本集子僅僅是史培剛藝術生涯中的一個小小的驛站,一個新的起點。我們在為史培剛書法進步而喜悅的同時,也被他的書法格調所感染。他使我們真實地感受到,書法的格調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
〔責任編輯君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