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珥
慶親王奕劻,一個腐敗到令全地球人都知道的貪官,為什么會在風云詭譎的晚清政壇中,從邊緣進入核心,并始終屹立在潮頭?顯然,這不是僅僅能用“紈绔”二字能解釋的。
大凡貪官、尤其是大貪官,個人能力都相當不錯,這是人們不愿承認、卻不得不承認的大清官場的現(xiàn)象——能力強,也能做出第一流的壞事來。當年和珅就是如此,且不說和珅對蒙藏回語言及情況的熟悉,以及對金融財政的高超水準,僅英國特使馬戛爾尼來訪與和珅第一次見面時,和珅問的都是歐洲局勢最關(guān)鍵的問題,以至于馬戛爾尼使團高度評價和珅是“成熟的政治家”,慶親王亦如此。
慶親王在貪腐的同時,其實也做了一些實事
在大清國的改革開放中,慶親王是著名的改革派,或者說,“偽裝”得像個著名的改革派——如果我們非要認為貪官只有利益、沒有政見。
無論是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及政變、義和團運動及八國聯(lián)軍入侵、乃至隨后轟轟烈烈的憲政改革,慶親王奕劻都表現(xiàn)出了絲毫不亞于恭親王奕的開明姿態(tài)和靈活身段,并以其特殊地位,為李鴻章和袁世凱等人保駕護航,成為致力于實踐和探索的“濁流”們(與崇尚空談的“清流”相對)的幕后支撐者。
從1906年開始的政治體制改革,是大清乃至中國歷史上范圍最廣、難度最大、力度最強的改革。這一改革的主力袁世凱,自然成為眾矢之的,如果沒有慶親王各種手段的保駕護航,小袁或許早就成為改革的烈士了。當然,各種史料、主要是野史筆記表明,慶親王與袁世凱之間,有巨大的利益輸送。其實,即便貪官也是有政見的,而政見未必是與利益矛盾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清國的特殊國情下,無論忠臣還是奸臣,無論清官還是貪官,都孤掌難鳴?!靶∪恕惫倘灰Y(jié)黨,“君子”也同樣不可能真的“不黨”,沒有統(tǒng)一戰(zhàn)線,則無論好事壞事都將一事無成。和誰在一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一起干什么。
高調(diào)貪腐的背后
慶親王的雙手,在推動改革的同時,也毫不掩飾地往自己兜里大把撈錢。最為吊詭的是,政治經(jīng)驗顯然極為豐富的慶親王,似乎并不想收斂和掩飾自己的貪腐形象,“高調(diào)”得足以在中國歷史的貪官群內(nèi)成為“拉仇恨”的冠軍。
其實,考諸史料,慶親王本人的個性并不高調(diào)。憑慶親王那點遠支血統(tǒng),能爬到這種“不勝寒”的地位,已經(jīng)是奇跡。在大清特色的官場里,此時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展示自己胸無大志。一個道德形象與工作能力都完美得無可挑剔的下屬,對大多數(shù)的領(lǐng)導(dǎo)人來說,并非是件可以高枕無憂的好事。
于是高調(diào)地展示自己對醇酒美人的“低級趣味”,成了奕劻韜光養(yǎng)晦的不二法則,也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guān)鍵:既減少政治風險,又暢快地享受人生,何樂而不為呢?或許,這才是慶親王高調(diào)貪腐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也是慶親王區(qū)別于和珅的關(guān)鍵之處:他從來不對皇權(quán)產(chǎn)生任何威脅。
一場以建立高效廉潔政府為使命的改革,卻不得不倚重一位享有國際知名度的大貪官;而這位巨貪之所以貪得如此高調(diào),卻或許是在某種程度上以自污來獲得政治上的雙向安全感。這種看似荒謬的故事,卻正是大清改革的胎毒,滲透在血液之中,難以自行擺脫。
獨裁專制集團的運行潛規(guī)則讓奕劻必須貪腐
奕劻在向慈禧納了“戊戌六君子”的人頭作為投名狀后,再度納下了獨裁專制利益分享的投名狀,他懂得獨裁專制集團的運行潛規(guī)則。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們永遠都將“忠臣”二字排在首位,而不是廉臣。為啥呢?無論是殺了地主、鎮(zhèn)壓了反抗的民眾,還是搜刮了民脂民膏,只要你跟統(tǒng)治集團站在一起,那么你就是忠誠可靠的臣子。在統(tǒng)治者眼中,位高權(quán)重毫無貪欲之人,其心可誅。
在獨裁專制者眼中,政治立場錯誤的廉潔者,你就是竊鉤者,必誅之。當然,既貪污腐敗又野心勃勃者,必然成為拍死的老虎。獨裁專制者的執(zhí)政邏輯里,他們不在乎忠臣們的貪污腐敗,但是對于那些離心離德者,殺無赦。他們?yōu)榱司S護自己的形象,往往會打著反腐敗的大旗,拍拍蒼蠅,警戒一下貪婪的忠臣們:真把江山整垮了,你們到哪兒去弄更多的錢財啊。
奕劻成為“國妖”都沒有下地獄,難道慈禧太后不擔心奕劻將大清江山整垮了?慈禧太后在同治皇帝之后執(zhí)政期間,未來的江山已經(jīng)不是她們鈕鈷祿氏的了,她沒有兒孫可以做皇帝,她只是獨裁專制集團的利益代理人,她更看重現(xiàn)實利益,只要是政治上永遠正確的忠臣,她容忍腐敗的真正尺度更大,而反腐敗的棍子成為她消滅離心離德者的利器。
我們再來說說那些跟慶親王奕劻斗得熱火朝天的御史們。趙啟霖就是一個不懂政治藝術(shù)的家伙,他們以為自己對統(tǒng)治集團滿懷忠誠,整日里嚷嚷打老虎整肅吏治??伤麄兌酥褥蟮娘埻?,砸了大清的鍋。趙啟霖轟轟烈烈地打大老虎,讓清朝在海外的形象是一塌糊涂,給了境外勢力更多干政的借口,甚至給革命黨煽動民眾造反的理由。在慈禧太后眼里,義無反顧地反腐簡直就是給獨裁專制集團抹黑。
慈禧太后的眼中,廉潔的御史們其心可誅。他們完全可以打著反腐的旗幟,打掉那些政治上不過硬的官員,拔掉慈禧太后執(zhí)政路上的絆腳石,那樣一來慈禧太后會將御史們的反腐當成他們?nèi)牖锏耐睹麪睿穫儠谡迅嫣煜碌氖ブ贾谐蔀榉锤闹页?。無論是當時的輿論,還是后世的史書,他們都會成為萬世師表的官場楷模。
獨裁專制永遠是統(tǒng)治集團利益至上,忠臣只是專制集團掠奪民眾利益的體制維護者。獨裁專制集團的反腐只是統(tǒng)治集團清除內(nèi)部不同政見的政治派系而已,他們?nèi)萑讨页脊戏重澑瘒摇⒚癖姷睦?,通過他們的忠誠來延緩整個集團的政治生命。腐敗的忠臣只是獨裁專制維護自己地位的一劑慢性毒藥,清朝的命運證明一個江湖游戲規(guī)則:出來混的,遲早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