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
時間是很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但完全可以感受到?!稌r間都去哪兒了》就是通過“門前老樹長新芽,院里枯木又開花”“滿頭白發(fā)”這些可見可感的生活現(xiàn)象樸實地表達了時光的流逝以及無奈。
成語“夙夜在公”“夙夜不懈”,均源自《詩經(jīng)》,講的是關于時間的成語?!百怼笔恰霸纭钡囊馑?,說早晚都勤于公務,一刻也不懈怠。
古今存大志、成大事者,莫不如此。
孔子為推行自己的仁政,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周游列國十九年,每到一處,座席未暖,又急急他往,這就叫“孔席不暖”“席不暇暖”。墨子為了實現(xiàn)世界和平的理想,到處宣揚他“兼愛”“非攻”的思想,每到一處,煙囪尚未熏黑,又輾轉他處,這就叫“墨突不黔”。后人常把這兩個偉人的事跡合并起來,說“孔席墨突”“黔突暖席”,意思都一樣,比喻世務繁忙,到處奔走。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2月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方媒體采訪時也如是說:“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據(jù)媒體記者大致統(tǒng)計,自中共十八大至今的近15個月里,習近平國內考察調研、出訪、參加各類會議共80余次,足跡遍及國內三分之一的省份和世界五大洲,可謂“日理萬機”。有這樣“夙夜在公”“席不暇暖”的國家領導人,我們有理由對未來充滿信心與期待。
不管是無所事事,還是席不暇暖,時間是無情的,它就那么面無表情地逝去。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們真的都需要問一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