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霞
【摘 ?要】新課程改革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探究,實施這一目標最為有效的就是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本文旨在探討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進行的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具體到:運用多樣的學習方式才能與高效的課堂相適應,而多種學習方式要彼此包容、相互滲透的,具體而言就是合作中有自主探究,探究中更有自主與合作。
【關健詞】教學;高效;自主;合作;探究
廣義的學習方式指在學習過程中,一切為達到學習目的、學握學習內(nèi)容而采取的手段、方法、途徑,以及學習所應遵循的學習方法;狹義的學習方式指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所采取的具體活動措施與策略。國內(nèi)外教育界很重視學生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地培養(yǎng),自主、合作的、探究的學習方法是新一輪課程改所倡導的,那么,怎樣讓學生能有效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地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探究
老師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生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找到學生學習的需求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并把這種需求和興趣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從而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進而找到最佳的獨立學習的途徑、方法。
新一輪課程改革更重視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的能力,更重視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學習,活潑地發(fā)展。眾所周知,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以積極的心態(tài)調(diào)動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嘗試學習新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同化或順應新知識的積極的建構過程,學生必須親自完成這個過程。
所以,教學的目的不但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量,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習新知識成為學生自覺的追求。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將會促進教育改革的深化。建立合諧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學生對老師敞開心靈,沒有顧慮地參與到不習中,學生的全身心都會愉悅起來,使得課堂成為有趣的場所,在這種場所中的活動也會是有趣味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首先,教師要學會蹲下來看學生,即享受學生的童真、童情與童趣,使自己也與學生同喜、同樂與同憂;要讓學生享受老師的尊重、愛心,與老師同研、同創(chuàng)。教師與學生同命運共呼吸,要允許學生犯錯,也要允許教師被學生駁倒。這樣,學生才會對教師接納、熱愛和有信心,才會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同學之間能團結合作,互相幫助,歡樂共處。教師還要注意:在備課的環(huán)節(jié)中尊重學生,課堂目標和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各種知識技能。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用平等的語氣與學生對話,尊重學生的每一種說法。在情感上尊重學生,成為學生的朋友。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去學習了。
在教學中,教師運用適合的教學行為來引導,讓學生在親歷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歷練自己。讓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自身發(fā)出”而不是靠外力推動而行,形成強烈的內(nèi)驅(qū)力,使學生在這種狀態(tài)下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并具有刻苦拼搏的精神。即讓學生樂學、善學、要學、會學。同時改革學生學習方式也旨在提高廣大教師的導學水平,改變課堂教學方式。
二、采取有效形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
隨著課改的深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形式正在發(fā)生著變化,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多的學習方式是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還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發(fā)展交往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首先,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在小組合作中,其實就是把一個大課堂化為幾個小課堂,讓學生和老師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每一位學生都投入學習,表現(xiàn)出自覺、積極、主動的學習感情。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的活動中去。其次,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更加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意見往往是不統(tǒng)一的,而老師要引導學生對各種不同的意見進行充分的考慮,對問題進生分析,最后達成共識,這樣有利于學生通過討論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更容易掌握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再次,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發(fā)抵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展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有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變信息的單項傳遞為交互傳遞,促使信息渠道寬廣通暢,讓課堂更加活躍,更加有利于老師與學生之間能自由探索和討論。在合作中學生還可以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揮。實踐證明,實施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改變學生單調(diào)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激勵學生真正投入到對知識的追求和探索中去,使學生的自主意識、探索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得到增強,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學活動具有鮮明的社會性,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課堂教學不僅是師生、生生之間傳遞信息的過程,更是師生、生生之間人際交往的感情交流過程,每一個學生正是在與其他學生的交流合作中得到發(fā)展,因此合作學習對學生來說很重要。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與他人溝通的良好空間,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各成員的努力結果相互依存,成為整體的重要部分。學生還可以與同伴、師生、家長、社會成員交流與合作學習,學生學會交流與分享研究的信息、創(chuàng)意以及成果和各自見解,養(yǎng)成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從而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如果在科學的交往觀基礎上建立了合作學習,課堂教學容易形成一種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容易建立韋起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這樣就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合作中的交流展示,學生既可以展現(xiàn)交流自己的成果,又能讓學習內(nèi)容得到進一步提升。學生在展示交流學習成果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和運用,在提問、質(zhì)疑、討論的快樂情境中,在“兵教兵”、“兵練兵”的合作學習中,達到對學習任務的整體把握,從而達到大容量,快節(jié)奏、高效益的教學效果。
三、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進行探究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生活的背景,表現(xiàn)為家庭生活環(huán)境不同,生活經(jīng)驗、知識背景不同。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自由地、獨立地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和班集體范圍內(nèi)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描述自己的探究過程,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介紹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對自己探究有困難的問題,可以通過小組相互探討或全班集體探究,以及師生共同研究,合作解決。在交流合作中,尊重理解別人,評價反思自我,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提高探究的質(zhì)量,增強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使學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
總之,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采取有效形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進而延伸到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進行探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我認為運用多樣的學習方式才能與高效的課堂相適應,多種學習方式要彼此包容、相互滲透的,合作中有自主探究,探究中更有自主與合作。擬設選取的學習方法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有目的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讓課堂真正實現(xiàn)高效。
參考文獻:
[1]白紅梅.新課標下培養(yǎng)小學語文學困生語文能力的探索與思考[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
[2]王麗麗.語文多媒體教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與研究[D].江南大學,2013
[3]陳小莉.論新課改中小學語文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D].湖南師范大學,2004
[4]王金禾.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及對策[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05:147-149
注:此論文為甘肅省教育教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規(guī)劃課題《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4]GHB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