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忠英
書法是中國四大國粹之一,在中國乃至世界藝術殿堂中都占有獨特的地位。
一、古代書法理論發(fā)生的哲學背景
哲學是一切學科和理論的基礎,在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發(fā)生時期,主要受當時社會影響比較深遠的周易以及道家、儒家思想的影響。
(一)周易為古代書法理論發(fā)生提供了思維認知模式
周易為群經之首,被譽為“大道之源”,是中國文化的總源頭。周易提出的思維認知模式是創(chuàng)制者通過仰觀俯察,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的科學認知發(fā)明出來的。它類似于現(xiàn)代的數(shù)學建模,提供了人與天地萬物溝通的一種模式。中國古代的書法理論也采用了這個認知模式。比如,現(xiàn)存的中國古代最早、最完整的書法理論著作《草勢》中“觀其法象,俯仰有儀”的觀點,即是來源于周易提出的“仰觀俯察”的認知模式。
(二)道家思想奠定了古代書法理論的基本走向
道家思想主張“道法自然”、“無為”、“遁世”,鄙棄狹隘功利主義,重視人性的自由與解放,追求人內心的和諧及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比如東漢蔡邕在古代書法論著《九勢》中指出:“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出,形勢出矣。”而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記白云先生書訣》中對當時推崇的書法理論有這樣的記載:“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發(fā)之惟靜。敬茲法也,書妙盡矣?!笨梢姡兰业乃枷雽糯鷷ɡ碚撚绊懼羁?。
(三)儒家思想指導了古代書法理論價值體系的確立
儒家思想是西漢以后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這里所指的儒家思想實際上是吸收了道家、法家、陰陽家等學說的結合體,其核心是“仁”、“禮”和“天人感應”、“三綱五?!钡人枷?。特別是儒家提出的“盡善盡美”的藝術標準,為書法外在形式“美”的基礎上,提出了“善”的更高層次要求。在這種儒家思想影響下,要求書法家必須有高尚的道德品質,也就是古代書法論著所強調的“學書貴立品”。
二、古代書法理論發(fā)生的文化和學術背景
書法是中華文化的獨特表現(xiàn),而古代書法理論的發(fā)生也離不開其所處的特定文化背景。在中華文化一脈傳承下,兩漢文化的繁榮為古代書法理論發(fā)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無論是文學藝術、哲學理論、典章制度,還是經學、史學、天文等都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是中華民族文化大繁榮的時期。在漢代文化繁榮的背景下,士人階層的文化和學術活動更加活躍,學術能力在實踐中不斷提高。這為以后他們中的一部分成為書法理論家奠定了基礎。
三、古代書法理論發(fā)生的實踐準備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理論的來源和基礎。古代書法藝術具體而豐富的實踐,為書法理論發(fā)生做好了實踐準備。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相互攻伐。傳統(tǒng)的禮法逐漸被破壞解體,掌握知識和文字不再是少數(shù)貴族、官僚的特權,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和書寫文字。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實行“書同文,車同軌”。著名書法家李斯創(chuàng)制了“小篆”,并主持統(tǒng)一了全國的文字,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人們書寫、辨認的困難。兩漢時期,統(tǒng)治階層對漢字的書寫更加重視,漢字書寫成為童蒙入學的首要學習內容?!稘h書?藝文志》記載:“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書或不正,輒彈劾之?!钡綎|漢時,能書,成為文吏必修的一項業(yè)務。漢、魏、晉時,涌現(xiàn)了蔡邕、鐘繇、王羲之等一大批書法名家。同時,正是由于官方的重視和嚴格要求,才產生了書寫優(yōu)劣的評定和相應的評定標準。這使得書法藝術從不自覺開始走上自覺,而書法藝術的自覺使書法理論發(fā)生也就成了必然。隨著書法理論作品的出現(xiàn)和書法理論形成相對完整的體系,古代書法理論的發(fā)生完成。
四、總結
總之,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發(fā)生有其特定的哲學背景以及文化、學術背景。書法理論源于人們的實踐而又指導和促進書法實踐的發(fā)展。我們應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發(fā)生的研究,以期對當代的書法理論發(fā)展和書法實踐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1]劉亞剛.中國古代書法理論中書法地位的構建過程研究[J].藝術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2(1):34-35.
[2]許偉東.“勢”的概念與主體價值——崔瑗《草書勢》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4):127-131.
[3]郭名峰.魏晉時期書法理論的文化闡釋[J].大眾文藝,2012(10):28-29.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文化館)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