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波
摘要:耕地是各種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但近年來,隨著河南省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耕地資源正在不斷減少,為保障糧食安全,挖掘現有耕地的生產潛力刻不容緩。本文首先界定了耕地集約利用的內涵,然后構建耕地集約利用指標評價體系,對河南省18個市的耕地集約利用狀況進行了評價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耕地集約高效利用,保障經濟安全提供參考。
關鍵詞:耕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河南
一、引言
在我國人多地少且耕地資源不斷減少的現實背景下,挖掘現有耕地資源的生產潛力,對現有耕地進行高效集約利用,通過增加投入提高產出,是解決當前人地關系緊張局面的重要途徑。河南是我國重要的產糧大省,但對河南耕地集約利用評價的研究涉及不多。結合新常態(tài)下農業(yè)發(fā)展水平,本文通過構建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河南省的耕地集約利用狀況進行評價,為持續(xù)、科學合理利用耕地,保障糧食安全提供參考依據。
二、耕地集約利用評價體系的確定
(一)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遵循主導性、層次性、可操作性原則,根據河南省實際狀況并綜合前人成果[1-2],建立由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組成的耕地集約利用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
(二)評價指標值的標準化
(四)評價分值計算
利用標準化后的數據及其確定的權重,計算耕地集約利用水平,公式如下:I=∑XiQi(i=1,2,…,14)(2)
其中I為評價對象的綜合得分,Xi為第i個評價因子的得分,Qi為第i個評價因子的權重。
三、耕地集約利用水平評價
數據來自于河南省2014年統(tǒng)計年鑒和統(tǒng)計公報,運用公式(1)(2)完成標準化處理,最后得到河南18個地級市耕地集約利用指數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河南省18個市的耕地,其集約利用水平都在0.3以上,有9個市的集約利用水平在0.5以下,分別是鄭州市、洛陽市、平頂山市、濮陽市、三門峽市、南陽市、信陽市、駐馬店市、濟源市。
耕地集約利用水平偏低的地區(qū)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南的西部和南部,因為這些市主要分布與伏牛山區(qū)和豫西南山區(qū),山地面積分布廣大,平原面積狹小,不利于機械化耕作,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耕種方式,土地利用方式比較粗放;集約利用水平比較高的區(qū)市則主要位于河南的東部與東南部,位于黃河下游,地處華北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耕作。商丘市的耕地集約利用水平最高,為0.63,原因是該市地處平原,地勢平坦,雖該市的土壤鹽澤化較重,但經過長期的開發(fā)耕作,經過人工改良,特別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灌溉技術的改進、化肥農藥的使用以及作物品種的改良,在抵御病蟲害及水旱災害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其耕地集約利用水平比其它各市高。洛陽、三門峽和濟源市耕地集約利用水平最低,為0.32,原因是這三個市位于山區(qū),山地面積廣大,平原面積比較小,不利于大型機械的使用,不利于耕作。河南省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qū),其耕地的集約利用度高,則有利于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反之,易引發(fā)糧食危機。因此,應采取積極措施來提高耕地的集約利用狀況,從而提高河南省產糧大省的地位,進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
四、建議
河南省耕地集約利用不僅影響著本省農業(yè)發(fā)展、經濟轉型和社會穩(wěn)定,而且對于保障全國農產品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2]。因此,為提高河南省耕地集約利用水平,現提出以下建議:
1、要貫徹節(jié)約集約利用的思想,把節(jié)約集約利用耕地的思想貫徹到耕地利用當中,根據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目標,研究擬定耕地的利用程度和開發(fā)強度的分階段目標;2、建立耕地集約利用考核制度。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耕地集約利用綜合考核標準,適時對各市的耕地集約利用水平進行考核,及時發(fā)現問題并采取措施進行改良,同時對耕地集約利用水平較高的市的成功經驗進行推廣,從而促進耕地集約利用水平的提高;3、采用先進技術并進行耕地整理。要加強耕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采用先進技術、改良品種、改進灌溉技術等來提高單產。在特定的條件,進行土地整理,改善耕地耕作環(huán)境,消除耕地耕作中的不利因素,促進耕地的集約利用水平;4、制定合理的耕地發(fā)展戰(zhàn)略。充分研究耕地利用所處的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階段,并且結合河南省的地域環(huán)境,制定相應的發(fā)展戰(zhàn)略,為河南省耕地集約利用提供指導。(作者單位:1.四川師范大學西南土地資源評價與監(jiān)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四川師范大學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周偉,王秀蘭.節(jié)約和集約用地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2):491-493.
[2]劉玉,郝星耀,潘瑜春等.河南省耕地集約利用時空分異及分區(qū)研究[J].地理科學,2014,34(10):1218-1225.